从阿里浪看大数据的层级关系

就在2年前,印度发生了一次大流感。但是根据当地谷歌的搜索显示,“流感”搜索量最多的时候,并不是当地流感爆发加速的时候。因为这场流感是从乡村开始的,然后传到城市的。流感最厉害的时候感染了很多乡村的人,但是这些人很少上网,所以在谷歌上体现不出来。随后,城市开始流行,这时候农村已经衰减了,整体上流感已经趋于下坡路了,但印度的城市互联网很发达,很多人开始在网络上疯狂地搜索,造成了不断加速的搜索量,给人以疫情加剧的感觉。实际上,流感正在减弱。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大数据只有在第3级的表现是超常稳定的,而在第1级是很难提炼的,在第2级是有参考价值的。所以,我一直不看好推特和facebook的独立价值。

人类行为是有排序和层级关系的,于是它决定着所谓“大数据矿”的提炼。推特和微博为什么很苦、独立的商业模式很难?漫谈信息作为大数据提炼,矿的成色太差,太费功夫。

谷歌的搜索信息好一些,“可欲”至少意味着聚焦,所以谷歌推送“关键词广告”。

亚马逊、阿里的数据成色是更好,买代表着真实偏好的流露。

当然,最好的数据是银行的财富转移数据、大借贷数据。它代表着更高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阿里改变银行业是一种胡吹。它赚的还是屌丝的钱,而不是财富行为的钱。

回到“阿里浪”,微博可以给阿里导流量做推荐,漫谈数据变成真实偏好数据,同时,阿里反过来也可以让购买的议论在微博上扩散。很显然,漫谈数据代表的社交媒体是可以在电商那里获得价值的,因为做了提升。从第1层级提升到第3层级。而电商则通过“SNS”化诱导了更多的真实购买需求。相当于买了一个电火桶之后,回到微博上嚷嚷,“这东西真他妈好,快来看啊。”

好了,回到我们的微信上。微信一直以社交网络自许,意思是社交媒体微博是一个教训,对媒体属性进行有意的一刀切的限制。微信一是拷贝QQ的游戏经验,二是跟一些企业做尝试性合作,比如支付。现在有了“阿里浪”,微信应该考虑到微信上4亿多用户量的媒体属性也是有非常巨大价值,它也可以导入到某个可变现的地方。微信不应该预设禁区,不要太张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