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应用:英国卫报的数据新闻实践(二)

大数据应用:英国卫报的数据新闻实践(二)-36大数据-3

有时数据新闻会与传统的新闻版式设计加以结合,如在英国王室大婚的报道之中,《卫报》刊登的婚礼仪式的路线图虽然是数据地图,却采用了手绘地图的方式加以呈现。
 
由于数据新闻所涉及的数据量巨大,如借用维基解密资料制作的伊拉克战争伤亡的新闻,数据量就多达39.1万条,而关于政府的新闻则达到百万级的数量。在数据新闻的制作过程中,虽然最引人眼球的是各种让人目瞪口呆的可视化效果,但实际上主要的工作却是辛苦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特别是清理数据的过程,最为费时耗力。
 
作为开放新闻的数据新闻
 
《卫报》团队较少使用信息图的方式,相比数据地图、时间线、交互图表,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信息图的互动性要相对弱一些。《卫报》团队对于交互性的数据新闻作品的强调,实际上与《卫报》一直倡导的“开放新闻”观念相辅相成。
 
伴随着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挑战以及公民新闻的出现,《卫报》的应对之策是开放新闻,即并不将公民新闻视作对传统媒体的挑战,而是将其引作自己的报道内容。毕竟记者并不是世界上唯一的报道专家,所以在《卫报》眼中,开放新闻才是唯一的发展方向。
 
自从提出“网络优先”、“数字优先”的口号之后,网络平台或其他数字平台其实已经不仅仅是信息发布的平台或工具,而同时成为了信息收集的平台和工具。新闻先在网络平台或是其他数字平台上发表,有时即时就会出现读者的评论,编辑部门可以根据读者的反馈来调整稍后推出的印刷版本中不同新闻的版面位置与报道篇幅,同时也可以通过采集读者的评论作为进一步跟进报道的依据。
 
在《卫报》的网站上有专门的“开放新闻”栏目,供读者主动提供自己制作的新闻作品。在另一个特色栏目“新闻博客”中,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就是采用滚动的方式,将读者在社交媒体上对事件的文字报道、图片、视频,甚至通过电子邮件发来的评论,全部整合到一处,成为报纸网络上不断更新的报道的一部分。而后,再据此进一步加工成印刷版的定稿内容。
 
数据新闻为实践“开放新闻”的理念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在《卫报》数据新闻团队的眼中,数据新闻与公开新闻是“一张饼图上的两部分”,数据新闻基于可以公开获取的数据从事新闻制作。现在不少国家和政府虽有信息和数据公开的制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公众可以充分地理解与运用与他们日常生活相关的数据。恰恰相反,不少数据对于公众来说是无法理解、毫无意义的,有些时候甚至是完全误导的。此外,有时宏观的数据对于公众而言往往也不具有实际意义。
 
数据新闻的作用就在于从数据中发现故事,将某些数据与其他数据相结合,并寻找出对公众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新闻。但专业记者对于数据的解读也并不是唯一的和全面的。随着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技术门槛的降低,公众有时也可以根据自己对于数据的理解,作出自己的分析。
 
因此,《卫报》数据新闻的一个鲜明特色在于,它将制作新闻所使用的数据完全公开,在“数据博客”页面上,所有数据新闻所使用的原始数据均可以免费下载,供公众用来作进一步分析。这也正是Bradshaw所看重的数据新闻金字塔结构中,那个不同于传统新闻实务中倒金字塔的正金字塔。数据新闻正是由于其互动性,而可以被不同的用户加以个人化,再通过将个人化后的数据新闻再度社会化,进一步扩大了新闻产品的传播和应用范围。
 
此外,有些充满互动性的数据新闻作品本身又成为生产数据的基地和收集数据的平台。换言之,数据新闻在开放新闻的原则之下,不仅仅提供了信息,也提供了个人化的议题。比如在对伦敦骚乱的报道中,《卫报》就鼓励读者将自己拍摄的骚乱发生前后的照片上传到社交媒体,而此后的若干数据可视化新闻正是基于读者生产出来的这类数据。
 
曾任 《卫报》 主编的英国著名报人、政治家C. P. Scott曾经在1921年写下过一名名言:“评论是自由的,但事实是神圣的。”这句话一直被《卫报》奉为圭皋。有趣的是,数据新闻记者Simon Rogers特意将新近出版的一本关于《卫报》数据新闻专著冠以《事实是神圣的》的书名。在Scott执掌《卫报》的时代,正是报纸媒体如日中天之时,他或许并没有想到,在传统平面媒体面对新媒体的众多挑战而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之时,借助新兴的媒体技术与新闻实践的创新,数据新闻让自己的名言再度复活。

更多详细信息,请您微信关注“计算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