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模式下的个人健康管理

大数据健康

当人们最基本的健康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与健康有关的产品,尤其与量化自我相关的产品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可穿戴的健康产品与智能手机一样渐渐由少数精英人士或极客们手中的玩物,变成大众生活中的必备品。后者满足的是人们随时、随地、随意获取和分享信息的需要,而前者也许在即将来临的大数据时代,显得更为重要——毕竟它满足的是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这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绝对是最基础的部分。

智能可穿戴产品所展现的量化自我理念,即通过对人们生理和心理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引导人们健康生活,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更具有优势,而国内不断增加的医疗服务方面的压力和日渐老龄化的社会,该类产品的市场将不可估量。

但对于被大师胡适评价为习惯于“差不多”、不求精确的中国人来说,单纯通过设备记录数据,利用数据“量化自我”能在中国推广与普及,确实有些“路漫漫其修远”。但如果将这款设备变得更加人性化,比如分析后的数据加入娱乐或者关怀因素,对于重人情、好娱乐的国人来说,未尝不是有效尝试,而快乐妈咪与康康血压正是国内做这方面尝试的创新者。

引领“量化自我”风潮

尽管属于大数据的时代还没到来,但现实生活中的大数据应用却已如火如荼地展开了。BI(Business Intelligence,即商业智能)是企业级大数据的应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是行业级的大数据应用,而个人级的大数据应用,怕只有《连线》杂志主编凯文·凯利等人提出的QS(Quantified Self,即量化自我)才能恰如其分地表述。

大数据就其定义而言,就是通过对大量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并对未来发展做出准确预测。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曾评价大数据是一场革命,它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这个自然也包括对人本身的量化。

人的行为本身蕴藏了无数信息,中医的“望闻问切”就是通过对个人的行为观察,获取信息,以判断健康与否。而量化自我(又称自我跟踪)则通过相关设备,收集获取有关人们所消耗的食物、睡眠质量、心理表现等生理或心理方面的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监测人们的身体状态,从而帮助人们改善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实现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自5、6年前,凯文·凯利等人发起“量化自我运动”之后,该运动开始在全世界迅速蔓延,极大地推进了带有“自我追踪”功能产品的发展,而如Nike+ FuelBand、Jawbone Up、Withings Pulse和Misfit Shine等主流产品风靡世界,又将“量化自我”的概念,通过时尚、流行产品的形式,传递给更为广泛的大众消费者。

市场研究公司ABI Research的最新数据显示,与健康有关领域的产品具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2011年应用到医疗电子领域的无线可穿戴健康传感器只有2077万台;去年,这个数量冲破了3000万;而在未来5年内,此类设备将会在增长到1.695亿台。

市场研究公司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进一步指出,与其他可穿戴设备相比,医疗将会是其最具前景的应用领域,其次则是健身和信息娱乐行业。尽管现下GoogleGlass、智能手表等可穿戴的信息娱乐产品十分火热,但它们仍处在样机或概念阶段,更多切实应用还是在医疗健康和运动健身方面。

随着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加快,中国的可穿戴便携移动医疗设备的发展市场也相当可观。据艾媒咨询介绍,2012年,我国可穿戴便携移动医疗设备市场规模达到4.2亿元;到2017年时,该市场规模将接近50亿元。如此庞大的数据背后,既反映了个人医疗健康市场的广阔前景,更反映了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量化自我”观念也开始慢慢被国人所接受。

个人健康管理新模式

在麦肯锡的一份最新报告中显示,医疗保健领域如果能够充分有效的利用大数据资源,医疗机构和消费者便可节省高达4500亿美元的费用。换句话说,如果带有量化自我功能的移动医疗健康设备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无论是对医疗机构还是对个人来说,都是件好事。用友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副总裁邹悦就曾表示,在整个的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联动环节中,疾病治疗环节所花的费用远超过早期发现与康复、健康维持阶段,但早期发现阶段一直为大多数国人所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