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的财富与陷阱

美国最近有一款照片分享软件(Snapchat)应用很火,因为它能满足年轻人保护隐私的需要。在Snapchat中如果你分享一张照片给你的朋友,它将在对方阅读后马上自动删除,同时禁止在阅读时屏幕截图,具有“阅后即焚”的功效。因此,Snapchat也适合于发送商业机密或者敏感信息,焚毁后的照片不会在网上留下痕迹。这是人们反抗大数据的一个案例。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法避开使用电信、互联网、微博、微信、QQ等服务,透过这些服务所记录的大数据,几乎透明无遗地显露了一个人的社交关系网。

数据误导是大数据风险的一个侧面,如果不对数据挖掘的结果加以评估验证,那利用大数据可能带来错误结果。虽然大数据容忍有数据差错,但如何有人主动地弄“脏”数据,整个大数据就会被人为扭曲,加进了虚假信息。比如,我们在上淘宝网时,总是非常关注卖家的信用等级,但是总有一些卖家弄虚作假,通过自卖自买等虚构交易,来“攒评分”“刷信用”,有的卖家甚至雇人来“刷钻冲冠”。如果一个皇冠卖家的信用是靠“脏数据”获取的,那买家的上当受骗就是大概率事件。

大数据的红利目前只能被有权有势的大企业或政府部门瓜分,这对整个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是不利的。我们呼吁尽快立法,建立大数据共享平台,打破数据垄断,消除数据鸿沟,保护个人隐私,让大数据成为新经济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让普通人也能分享大数据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