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交易史话:隐私、定价、交易与策略初探

这里总存在一个双赢的方法,想象一下,未来的数据生活也许是这样的:

新的一天开始了,我打开了手机,收到了为我服务的电信运营商发过来的最新通信报告,里面详细总结了我的通讯行为,并为我的套餐用量提出了建议,并表示我在他们公司的私人数据账户又新增了5点成长值。同时不忘推荐几个周末度假的美妙地点,理由是根据我过去几天上网兴趣点而推荐的,由于我允许了这家运营商使用我私人数据账户的特定信息,在我感兴趣的旅游、餐饮、图书等领域用于个性化推荐,因此我拥有了这几个度假景点的9折优惠,同时运营商还免去了我的一部分月租。

另外在我的供电公司私人数据账户里面,我能查询到历史上任何一天的用电情况,并能获取到一些节能建议。当然我家里电器的使用数据能更好帮助电器生产商设计它们的产品,我同样把这些数据授权出去了,虽然偶尔我会收到它们一些新电器的略微烦人的推广,但谁叫这个授权每月能给我带来电费的减免,我还是乐意的。除此之外,我还有电商网站、航空公司那边的私人数据账户,它们会为我妥善保管数据并供我使用,你问我放心不?当然,因为我知道世界数据共享及使用公约会保护我,使得他们只能在框架之内使用我的数据。

各位对于上述乌托邦式的场景不妨仅权作感受,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数据的交易与应用中,用户应该深度参与其中。未来数据将会成为一项宝贵的资产,而用户作为数据的第一方当事人,对于自己的数据享有权利是毋庸置疑的,未来需要有法律法规,甚至全球性的公约去清晰界定个人数据的范畴与权利,将所有数据放在阳光之中,用户拥有对于自身数据的决定权和分配权,使得整个大数据经济能在严格的规则框架下运行,甚至催生“数据银行”这一特殊的机构。

从用户视角出发,用户拥有数据权利-授权第三方使用或不使用-获取部分收益也许是未来大规模数据交易与应用的主流模式。阳光下的数据授权是必要环节,关于授权大概可以有两种模式,即“Opt-in”与“Opt-out”模式。“Opt-in”是主动授权,如一些国外的一些车险公司会在用户授权下,在他们汽车里安装一个定位模块收集行驶数据,并根据车主的驾驶习惯开展车险费用个性化定价,拥有良好驾驶习惯的车主能获得比较大的折扣优惠。而“Opt-out”模式则是只有在用户明确反对的情况下才取消数据应用,例如上文介绍的在线广告基于用户个人兴趣的广告,相关用户个人标签会被默认使用,除非用户提出Opt-out。两种模式谈不上优劣好坏,跟多需要根据实际的数据特性而选择,但比此更重要的,是相应的顶层法规与行为框架的设计与监管。

未来大规模的数据交互与协作将成为一种全新的生产力,甚至是一个又一次改变游戏规则的“奇点”。有一天,也许会出现“数据银行”这种特殊的机构,我们一生的数据都可以存放在其中,按照我们的授意得到妥善的应用,并为我们创造收入。而这些收入的出现,都是因为数据能在更为广泛的场景中交易与应用,被转变为巨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