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大数据征信:大数据征信的“是与非”

长久以来,我国征信市场都是以央行为主导的单一格局。央行征信系统主要收集以银行信贷信息为核心的企业和个人信息,截至2015年4月底,该系统收录自然人8.6亿,其中有信贷记录的3亿人,收录企业及其他组织近2068万户。

所以,不管是在用户的覆盖面还是数据的多样性上,央行征信系统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如何满足其他没有征信记录的5亿多人的金融需求?这便是大数据征信所觊觎的市场机会。

传统信用评估模型是根据一个人的借贷历史和还款表现,通过逻辑回归的方式来判断这个人的信用情况。而大数据征信的数据源则十分广泛,包括电子商务、社交网络和搜索行为等都产生了大量的数据。

这些数据在信用评估中的效用究竟如何?大数据征信是言过其实,还是真的风控神器?群雄逐鹿征信市场,谁能成为最后的赢家?从金融服务到生活服务,中国的个人征信机构究竟有何“野心”?

带着以上问题,《第一财经日报》于近日专访了芝麻信用的总经理胡滔、腾讯征信总经理吴丹、FICO中国区总裁陈建、京东金融消费金融总监许凌、芝麻信用首席科学家俞吴杰、美国Zest Finance前模型组创始人顾凌云等。

一. 解码大数据征信:征信市场新格局

个人征信牌照的发放久拖未决,但央行于近日率先发布了一份《征信机构监管指引》(下称《指引》)。业内普遍认为,该文件的发布正是为了给个人征信牌照的下发铺路。

根据《指引》,监管部门对于申请牌照的机构提出了多项具体要求,包括个人征信机构设定保证金制度、股权变革的制度化管理等,以规范个人征信这个新兴行业的发展。

但事实上,个人征信市场的参与者除了首批八家申请征信牌照的机构外,以拍拍贷、积木盒子为代表的P2P平台,以京东金融、宜信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以FICO为代表的第三方机构均开始利用既有的数据和技术布局大数据征信业务。

征信市场新格局

今年1月5日,央行下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个人征信业务正式“开闸”。腾讯征信、芝麻信用、深圳前海征信、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中智诚征信、考拉征信、北京华道征信获准开展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

其中,背靠蚂蚁金服的芝麻信用和腾讯旗下的腾讯征信因其用户覆盖面广、数据规模庞大、技术实力雄厚而最具竞争力。另外,前海征信因背靠综合金融集团——中国平安也被视为有力的竞争者。

此外,考拉征信则汇集了拉卡拉平台上进行信用卡还款、转账、公共缴费等个人用户数据。华道征信的数据则主要来自其两家股东:新奥资本握有大量的居民燃气数据;银之杰旗下的亿美软通是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资深的战略合作伙伴。

而另外三家机构中,中诚信征信和鹏元征信的大股东均是老牌的企业征信公司,以企业信用评级业务起家。中智诚征信是民营第三方征信公司,以“反欺诈”业务为主。

其实,除了上述八家首批获准开展个人征信业务的机构外,不少拥有海量数据和技术基础的公司都在暗暗布局大数据征信市场。另据媒体报道,包括京东金融、百度金融、小米、宜信等30多家企业均有意申请第二批个人征信牌照。

以京东金融为例,除了盘活集团内的数据资源外,京东还于今年6月宣布投资美国的Zest Finance。这家由Google前副总裁创办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主要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和数据技术帮助用户做出更精准的金融风控及营销决策。

据了解,双方宣布成立一家名为JD-Zest Finance Gaia的合资公司,旨在利用Zest Finance在大数据挖掘和处理方面的技术构建京东自己的信用评估体系,目前Zest Finance的技术专家已经到位。

另一家大数据征信市场的有力竞争者——宜信旗下的至诚征信也在今年6月发布一款针对P2P机构、小额信贷机构和银行信贷部门的风控产品,包括信用评分、个人借款数据、个人风险名单数据三块内容。

此外,包括拍拍贷、积木盒子在内的P2P借贷机构也利用过去几年所积累的数据建立自己的信用评估体系。以拍拍贷为例,它于年初推出了基于大数据的风控模型——“魔镜系统”。

除了那些手握数据资源的公司外,围绕大数据征信领域的第三方技术和服务机构也开始涌现。例如,专注大数据挖掘的“百分点”、在在数据源上层完成数据分析和信用评估的“冰鉴科技”、“闪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