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后,不可忽视的“人”

“技术是有局限性的。”当我们一直在展望科技的无限可能时,反倒是这些一直与大数据打交道的人,不断强调着这一点。

(文中的人名均为化名)

对话

人始终无法被替代

解放周一:企业对大数据的估值一直都很高,不会轻易公开。你们怎么会想到免费对公众发布一些大数据的社会报告?这本身就是一种试验吗?

李航(腾讯集团市场与公关部总经理):这几年,社会上的大数据报告很多,每家互联网公司各有偏重。

社交平台本身就是一个浓缩的小社会,社会的新变化、新趋势,都会在这个平台有所反应。比如,大家越来越觉得,当代年轻人变得无法定义了,他们似乎喜欢追星、喜欢消费,他们究竟是怎样一群人呢?能否做出一些描述?那么,在我们的社交数据平台上,是否可以观察到年轻人的一些变化?意识到这是一个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我们就基于大数据发布了相关的报告。

另一方面,大数据是个很大的盘。但是这个大盘上也可以有许多小的切面和故事。大数据未必一定要生成一个宏观的大报告,从特别的角度切入,以小见大,也是一种尝试。这次我们推出95后的隐私观,那么下次可以继续推出当代年轻人的审美观、择业观等,持续聚焦一些可长期跟踪的社会话题。

解放周一:这份报告既有宏观数据,又有微观故事,看起来似乎“抢”了高校和媒体的活,您觉得,你们做的调研,与高校和媒体的调研本质区别在哪里?

李航:我们是一个平台,也许从能力上,我们可以做到像高校那样,或者像媒体那样,但从自身的定位来说,我们尽量只做平台该做的,那就是客观陈述。有些洞见,不轻易进行价值判断。社会现象一击即中讲清楚即可。这些大数据发布出去以后,如果高校、媒体引用,进一步就这个社会现象深入分析下去,我们也很高兴。

大家知道,腾讯一直在做平台服务,提倡“开放”,这个思路也适用于传播。我们现在的社会类报告,大数据依然是开放状态,未来外部机构可以一起策划做下去,共同搭建一个挖掘数据价值的生态圈。

解放周一:是不是因为互联网行业变化太快,所以你们对社会的细微变化很敏感,也因此对调研投入了很大精力?

李航:Pony(指马化腾)曾经说:巨人倒下的时候,身体还是温的。互联网这个行业,分分秒秒都在变化,特别让人敬畏,所以我们始终有一种危机意识。基于此,我们专门有课题研究社交如何改变人。今天,我们愿意开放一部分资源和数据,也是希望能与全社会一起去解读互联网的动向,可以说是为了社会,同时也是为了我们自己的生存前景。

解放周一:那么您对大数据的未来怎么看?有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未来人还有用武之地吗?

李航:目前看待和处理大数据有几种方式。一类是对年龄、性别、星座等基础结构型数据进行呈现和总结。第二类是视频数据、语音数据、图像数据。我们有像优图这样世界领先的技术团队,他们在音频、人脸、图片识别等领域都有深入研究。现在我们正在研究,如何让语音数据与图像数据结合进行分析。第三类就是人工智能,它的想象空间非常大,或许通过深度学习,未来人工智能自己会对数据产生洞察力,理解数据背后的意义、原因、提供建议,一切皆有可能。

未来也许人机之间有新的协作模式,但我相信人无法被替代。人性很复杂,即使人与人的当面交流,所知也是有限的。人的情感、动机、心理,这些都是目前机器解读不了的。

越是与大数据打交道,我越是对人性保有敬畏之心。记者 龚丹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