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的大数据能源梦能否成真?

数据是未来的能源。

大数据将改变企业之间的竞争模式,未来的企业,将都是数据化生存的企业,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将从资本、技术、商业模式的竞争,转向对大数据的争夺,这将体现为一个企业拥有的数据的规模、数据的多样性以及基于数据构建全新的产品和商业模式的能力。

2015年11月28日,百年中国电信依然保持着对时代脉搏的敏锐性,正式发布中国电信“天翼大数据”品牌,并推出精准营销、风险防控、区域洞察、咨询报告四类数据型产品和大数据云平台型产品,重点服务于旅游、金融、广告、政府、交通等行业。

这是中国电信运营商第一个大数据业务品牌。

天翼大数据的运营主体是中国电信云计算公司,这家于2012年成立的专业化的云计算公司,按照中国电信内部的部署,在2014年就成立大数据产品线,负责大数据产品的研发和运营。

大数据与云计算深度捆绑,对云计算公司而言,多了一个抓手,更重要的是多了一个理顺内部机制,整合资源的正当理由。

定位:大数据基础设施运营和数据资源提供商

中国电信内部曾经有过关于定位的讨论,最终的结论是:成为大数据基础设施运营和数据资源提供商。

在中国电信看来,大数据产业链比较漫长,中国电信必须聚焦自己的核心优势,成为产业链的一环,那么在定位选取上,按照中国电信的新三者理论,定位于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提供商顺理成章。

但是在何谓基础设施上,中国电信的选择是:云计算。

对此中国电信在公开场合很少明确的提及,但是在2015年9月份国际电信联盟批准的由中国电信主导的首个大数据标准ITU Y.3600中,对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做了清晰的描述“大数据需要高性能的数据处理、分布式存储以及各种所需的工具来完成上述所提到的大数据生态系统,而云计算则是起到了大数据技术和服务推动者的作用,工作负载的突发性使得云计算技术更加适合大数据应用,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生态系统能够很有效地支持大数据,为大数据应用带来更多的好处”。

从这个角度,由中国电信的云计算公司负责大数据业务,也是顺理成章。为此云计算公司规划了大数据PaaS服务,“向客户按需提供大数据应用所需的计算、存储资源以及数据汇集、处理、展现等专业服务。”

客户依据自身大数据应用需要租用大数据PaaS基础能力,亦可进行大数据分析、处理、应用的定制化开发。

另一个定位,数据资源提供商,并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中国电信主要提供数据,还有一个重要定位就是他也是数据产品提供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在天翼大数据品牌下,有精准营销、风险防控、区域洞察、咨询报告四类数据型产品。

制度安排:集约运营+百花齐放下的现实选择

理想的大数据运营制度是集中化的运营。

即由中国电信的大数据运营主体云计算公司统一负责。但是在2014年中国电信曾经出台过一个大数据领域深化改革方案中选择了更加现实的、适合电信运营商体制的方案,即“统筹管理、两级运营”的大数据运营体系。

这个方案出台当时的背景是,中国电信经过多年的大数据实现,发现面临:数据分散,资源整合难度大;大数据管理规则和运营体系未建立,职责分工不清,无法形成全集团合力;产品体系和资费标准等不完善的困境。

为了调动省公司的积极性,在大数据平台建设上,中国电信不得不选择在云计算公司之外,允许有条件的省公司建设本省大数据平台,这个条件的秘诀在于:申请建设省级大数据平台的省公司必须完成省内数据采集汇聚,并上传到集团平台。

比如在2015年11月3日,上海电信就宣布将实行“大数据T计划”,建设“上海电信大数据实验平台”,开放一个月的通用网络历史数据,包括固网网络数据、移动网络数据和基站定位数据,数据量总计超过35TB。

由于上海电信是对外合作,因此其经营必须遵守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要求的集约化原则,即数据产品、资费及合作方等由集团统一管理。

客观的说,两级运营百花齐放,对于现有的体制来说,是最好的制度安排。

但是在对外合作上,中国电信依然继续坚持集约化原则。

在运营上,除非得到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正式许可,省公司方可以开展区域性的对外经营,其他面向全网的经营主体只能是云计算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