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无人驾驶的谋与伐

百度预计今年年底Apollo可在简单城市路况下完成自动驾驶;到2020年底将实现高速和城市道路全路网自动驾驶。

李彦宏在开发者大会上亲自坐自动驾驶汽车上了五环,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证明了百度的阶段性成果,但存疑之处也不少。

车队前后有好些都是百度的“自己人”,理论上百度可以提前训练车子熟悉路线,和真实开放路段的自动驾驶还差得远,顶多是L2-L3之间的封闭路段驾驶。

李彦宏的车双实线并道违反交规,还被北京交警点名批评了。从技术到监管环境,百度的时间线恐怕过于乐观了。

5、传统车企:综合实力强劲的百年老店

传统车企和新兴互联网势力是无人驾驶领域的两大阵营,有人认为,传统车企在无人驾驶领域起步晚,将备受新兴互联网企业的冲击,其实未必。

今年4月Navigant发表的无人驾驶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无人驾驶领域公司的前六名是:福特、通用、雷诺-日产、戴姆勒、大众集团、宝马。而谷歌、特斯拉和Uber分别位列第7、第12和第16。

10

可见,算法和技术只是无人驾驶的因素之一。传统车企在造车、渠道以及资源整合能力上的综合实力更强,也低调地做了很多工作,只是在宣传上没有互联网企业叫得凶罢了。

比如,福特宣布2021年实现完全自动驾驶汽车(SAE L4,等同于L3)的商业落地;已通过投资各垂直领域的制造商,手握激光雷达、人工智能、算法和地图四张王牌。

通用也采取了一系列动作:砸5亿美元和Lyft共同打造无人驾驶网络,10亿美元收购Cruise Automation,和IBM合作植入沃森AI技术等等。

总而言之,从目前各传统车企的时间表上来看,他们对自己的渐进式路线还算乐观,大多预计在2020年前后实现L4的落地。

12

 

6、创业团队:精兵作战,将成生态链条中一环

此外,无人驾驶领域的重要玩家还有博世、Delphi、ZF、英伟达等Tier 1、Tier 2供应商,以及新兴创业团队。

我们认为,无人驾驶的盘子虽然大,但创业团队的特点在于小而精,和Tier 2零件供应商类似,成为垂直领域的“螺丝钉”技术提供方,或者软硬件都做,自主研发完成L2~L3的辅助驾驶功能,但L4的段位太高,这个级别的市场不是生于草莽的小团队能够撬动的。

归根结底,创业团队在需要软硬件结合、大量资金投入的无人驾驶领域,难以独立做出一个完整生态。未来很可能走向被并购的结局。

二、挑战、瓶颈和发展差距

通过盘点各个类型玩家的最新进展,我们发现,已落地的自动驾驶技术还离真正意义的无人驾驶差得很远。即便是谷歌在把激光雷达成本从7万降到7500美金之后,在推进L4方面的进展也并没有加快。

那么,横在无人驾驶面前的坎到底是什么呢?最关键的核心在于无人驾驶的安全性和精度要求极高。即使是99.99%的精准度目前都尚未达到,更遑论无人驾驶涉及到人的生命,必须要达到99.99999%才行。

首先,激光雷达和图像识别两种路径对比之下,只有激光雷达才有可能满足精度要求,但成本仍然高出摄像头一大截。

图像识别的误判率较高,只能做到L2-L3的高级辅助自动驾驶水平;尤其是在高速移动过程中以及恶劣天气环境,摄像头图像识别的自动辅助驾驶功能往往会失灵。只有激光雷达能达到L4的精度要求。

更为关键的是,摄像头和超声波雷达收集的数据和经验积累,和激光雷达收集的数据并非同一类型;也就是在L2-L3阶段积累的经验,对于后续进阶到L4的帮助很有限。

13

其次,仅仅做软件和算法难以达到高精度,玩无人驾驶注定要软硬件结合。

说白了,单纯开放软件和算法能力,做无人车领域的“安卓”这种说法,可能有些天真了。

用李开复的话来说,安卓是一个标准化平台,基于它的二次开发空间其实不大。每家车厂从创始至今,都在不断权衡设计、体验、性能,并做到极致,面对有可能夺取他们对自己车型主导权的“安卓”,车厂恐怕难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