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金融思考

中国IDC圈3月3日报道:“大数据”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而“数据科学”则是更科学的定义,它包括了数据和计算相关领域的科学范畴。如果用一个更大的视角,互联网、平台化、社交媒体、搜索引擎、维基技术等科技元素将从根本上影响金融、经济,乃至整个社会。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用“大数据”这个词。因为,通过这个词,能够去包含这个时代许多与之相关的科学和技术,通过这个词,让人们能够更多、更直观地认识数据科学,以及数据的时代使命。

对于金融业而言,需要我们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并加快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革。

一是对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需要有一个专业、深刻和前瞻性的认识。从金融业的角度看,需要关注三个问题,首先是“去边界”思维,即在大数据和平台化时代,各种边界都会越来越模糊,所以,未来的创新和机遇,更多的是在边界发生的,不是中心,但我们对边界又关注了多少,认识了多少?

其次是“社会脑”的认识,大数据使得整个社会的信息实现了共享。从整个社会的层面,出现了一个趋势叫“数字社会主义”;从个人的层面,出现了一个“数位人生”的概念,即每一个人都将被数据化。社会和人的数字化是“社会脑”出现的前提,也是其进化的基础,它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知识和智慧的传统认识,并营造出全新的“生存环境”。在这个大背景下,就面临着怎么利用好这个“社会脑”的问题。

第三是协同创新问题,消费者的“生产者化”是一个趋势,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根本解,为此,金融业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一个畅通的机制,一个协同的平台,适应这种潮流,核心是解决内外部信息流的统一视图,并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实现行业效率的结构性提升。

二是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思维下,效率不再是静态和单一维度。在多维、跨界和融合的浪潮下,就有了“羊毛出在猪身上”的说法。对于传统思维而言,这无疑是颠覆性的,是不可思议的。但这并不妨碍互联网企业高举着免费的“旗帜”,摧枯拉朽,攻城略地,大有“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架势。尽管金融企业未必能够理解和接受,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已经的的确确地在我们的周遭甚至是行业内发生了,“余额宝”就是一个鲜活案例。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思考金融行业的效率和盈利模式问题,并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反思和行动。因为,不创新,则被创新。

三是互联网行业有一个非常流行的商业模式,叫免费模式。大多数人都乐此不疲地使用各种免费模式,就忘记了一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人们在免费使用数据产品的同时,其实是被运营商免费使用了自己的信息。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走到了今天,需要提出一个概念:“数权”,即每个数据都有权利归属的,均存在“所有权”的问题。这种“数权”与我们的财产权一样,是不能够随意侵犯的,国家需要在制度层面来完善这个问题的治理,否则,很多人稀里糊涂下载了那么多APP软件,最后,几乎就没有隐私了。与此同时,金融业也面临着数据的“用”与“不用”的问题,这涉及到了大数据的一个核心问题:数据的隐私与保护。从社会的角度看,需要通过法律对“数权”加以保护,金融业面临着适应问题。从商业的角度看,数据隐私问题处理不好,客户就可能不接受金融企业的产品与服务。

四是在大数据时代,解构和重构数据将成为一种重要能力。解构和重构的逻辑起点是发现并实现客户需求和发展机会,是结构性的成本降低并提升效率。金融业需要回答如何将现有的数据进行解构,同时根据需求进行重构,创造出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这种解构和重构的背后是一种价值的发现与实现。同时,解构与重构能力的根本是洞察力和计算能力,洞察力的核心是发现新需求和价值洼地,计算能力提升的关键是对数据的“追随”,即要改变数据“迁就”计算的管理思维模式,而让计算“追随”并“服务”数据,提供灵活性、易构性和高效性的计算能力,并在服务业务创新中成就自我。

五是随着“云计算”的出现,带动了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变革,“云计算”带给人们更大的价值在于催生了“云管理”的概念。现代商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越来越复杂的管理与越来越动态的市场和客户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高的风险管理标准与越来越灵活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客户、销售和服务是越来越分散的,要求是更加灵活多变,而经营管理则要求尽可能地集中,以有效控制风险,降低成本。通过“云管理”概念的导入,就能够较好地破解这一难题。“云管理”的核心是“形散神聚”,它能够很好地解决和平衡集中管控与效率保证的关系,解决集中运营与灵活服务的矛盾,建立一种灵动敏捷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