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音识别、匹配算法和模型

语音识别

语音的基本概念

语音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我们基本上不知道它是如何产生和被感知的。我们最基础的认识就是语音是由单词来构成的,然后每个单词是由音素来构成的。但事实与我们的理解大相径庭。语音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存在很明显的部分划分。通过音频编辑软件去查看一个语音的录音对于理解语音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下面就是一个录音在音频编辑器里的显示的例子。

语音识别

目前关于语音的所有描述说明从某种程度上面讲都是基于概率的(基于频谱?)。这意味着在语音单元或者单词之间并没有确定的边界。语音识别技术没办法到达100%的准确率。这个概念对于软件开发者来说有点不可思议,因为他们所研究的系统通常都是确定性的。另外,对于语音技术来说,它会产生很多和语言相关的特定的问题。

语音的构成

在本文中,我们是按照以下方式去理解语音的构成的:

语音是一个连续的音频流,它是由大部分的稳定态和部分动态改变的状态混合构成。

一个单词的发声(波形)实际上取决于很多因素,而不仅仅是音素,例如音素上下文、说话者、语音风格等;

协同发音(指的是一个音受前后相邻音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从发声机理上看就是人的发声器官在一个音转向另一个音时其特性只能渐变,从而使得后一个音的频谱与其他条件下的频谱产生差异。)的存在使得音素的感知与标准不一样,所以我们需要根据上下文来辨别音素。将一个音素划分为几个亚音素单元。如:数字“three”,音素的第一部分与在它之前的音素存在关联,中间部分是稳定的部分,而最后一部分则与下一个音素存在关联,这就是为什么在用HMM模型做语音识别时,选择音素的三状态HMM模型。(上下文相关建模方法在建模时考虑了这一影响,从而使模型能更准确地描述语音,只考虑前一音的影响的称为Bi-Phone,考虑前一音和后一音的影响的称为 Tri-Phone。)

有时候,音素会被放在上下文中考虑,这样就形成了三元音素或者多元音素。但它与亚音素不同,他们在波形中匹配时长度还是和单一音素一样。只是名字上的不同而已,所以我们更倾向于将这样的多元音素称为senone。一个senone的上下文依赖比单纯的左右上下文复杂得多,它是一个可以被决策树或者其他方式来定义的复杂函数。(英语的上下文相关建模通常以音素为基元,由于有些音素对其后音素的影响是相似的,因而可以通过音素解码状态的聚类进行模型参数的共享。聚类的结果称为senone。决策树用来实现高效的triphone对senone的对应,通过回答一系列前后音所属类别(元/辅音、清/浊音等等)的问题,最终确定其HMM状态应使用哪个senone。分类回归树CART模型用以进行词到音素的发音标注。)

音素phones构成亚单词单元,也就是音节syllables。音节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实体,因为当语音变得比较快的时候,音素往往会发生改变,但是音节却不变。音节与节奏语调的轮廓有关。有几种方式去产生音节:基于形态学或者基于语音学。音节经常在词汇语音识别中使用。

亚单词单元(音节)构成单词。单词在语音识别中很重要,因为单词约束了音素的组合。假如共有40个音素,然后每个单词平均有7个音素,那么就会存在40^7个单词,但幸运的是就算一个受过优等教育的人也很少使用过20k个单词,这就使识别变得可行。

单词和一些非语言学声音构成了话语utterances,我们把非语言学声音称为fillers填充物,例如呼吸,um,uh,咳嗽等,它们在音频中是以停顿做分离的。所以它们更多只是语义上面的概念,不算是一个句子。

语音识别过程

语音识别一般的方法是:录制语音波形,再把波形通过静音silences分割为多个utterances,然后去识别每个utterance所表达的意思。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用单词的所有可能组合去匹配这段音频,然后选择匹配度最高的组合。

在匹配中有几个关键的概念需要了解的:

特征:

由于描述一个语音,需要的参数个数非常多,这样对处理速度的要求就很高(而且也没必要处理那么多的信息,我们只需要处理对识别有帮助的就行),所以我们需要做优化,进行降维。我们用帧frames去分割语音波形,每帧大概10ms,然后每帧提取可以代表该帧语音的39个数字,这39个数字也就是该帧语音的特征,用特征向量来表示。而如何提取特征向量是当下热门的研究课题,但这些提取方法都是由频谱衍生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