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库存信息应更细化

中国IDC圈1月14日报道:近日,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召开了“去库存”专家研讨会,会上公布了一些权威数据。

截至2015年年末,市区(含余杭、萧山)可售住宅97830套,同比减少5.5%,主城区34364套,同比减少7.1%。其中市区去化周期10.6个月,主城区9.4个月,市场整体供求关系得到了改善,但库存依然高位运行。

与会专家也建言,应更科学地分析和对待库存结构。譬如商业地产,目前商业地产可售房源中有51%的房源户型面积低于60平方米,这部分房源占市区商品房总库存的套数占比达24%,按可售面积计算占比却仅为9%。

浙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贾生华教授则提出了有效库存与无效库存的概念,认为那些位置偏远、配套差、公共服务不到位的项目无法满足居住的需求,属于无效供给。而2015年有效库存由于适销对路,去化速度很快。“我们说的去库存,其实应该说是优化库存,要增加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即减少无效库存严重积压区域的土地出让。”

这意味着,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对于库存信息的披露、细化和系统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有数据能对库存按区域,按产品类型,甚至按有效库存或无效库存进行细分,并进行系统的分析,那么,购房者能更精准了解市场的基本面,不至于失去购房的良机。

这样的大数据,反过来可以影响到地方政府部门的决策,让他们对症下药更为合理。譬如对待那些无效库存,合理的解决方式并不是对购房者进行补贴,而是让拿地决策失误的开发商自行通过降价等手段为之埋单,或者根据城市的发展需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让无效库存变成有效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