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发布中国AI报告,全面剖析BAT三巨头

7月,中国公布了首个国家战略层面的AI发展计划,指出AI是中国今后十年发展成为主要经济体的关键引擎。今年3月,AI首次出现在了中国政府报告中。李彦宏、雷军这些中国科技大佬们相信,有朝一日中国会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的AI超级强国。

人

高盛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认为,中国已经成为AI领域的主要竞争者,中国政府建设“智慧型经济”和“智慧社会”的目标将有可能推动中国未来GDP的增长。

本文将报告重点内容进行摘编,分为上下两篇进行呈现:上篇描绘中国AI领域的整体发展,下篇着重分析BAT三家的人工智能发展。

上篇:中国人工智能崛起,剑指全球第一

剑指第一,BAT领衔AI发展

李开复在2017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指出,2015年全球发表的顶级AI论文中,有43%的论文作者里有一名及一名以上的中国研究人员。如果按照被引用期刊的数量来计算,那么2014年中国已经超越了美国。

中国AI在全球位列第二要归功于赶上浪潮的中国企业。目前,中国共有超过700多家AI相关的企业。截至2016年10月,全国在该领域共有超过1.6万个专利。乌镇智库和网易科技的联合报告显示,2012年到2016年上半年之间,流入中国AI领域的投资共达到26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二,是美国的七分之一、英国的三倍。在与太平洋另一边的硅谷巨头们相比时,领衔中国AI发展的BAT也毫不逊色。

尽管从研发成本量比较,BAT与谷歌和微软不在一个量级上,但是比例上已经十分接近。从研发成本占营收的比例来看,百度已经达到14.4%,十分接近谷歌(15.5%)和微软(14.5%)。

从人力资源比较,BAT也已经可以比肩硅谷巨头。腾讯研发人员的比例达到51%,位居首位,阿里巴巴和百度紧随其后,分别为45%和43%,均高于谷歌(38%)和微软(32%)。

顶级研究员的人才争夺战

AI发展中最重要的四个因素分别是人才、数据、基础设施和芯片。高盛认为,中国已经拥有了其中的3个要素。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的商业化让人才的稀缺性变得更加明显。微软研究总裁Peter Lee打了个比方,获得一位顶级AI研究员的成本堪比获得一位美式橄榄球联盟的四分卫。

不过在招揽人才方面,中国AI企业毫不吝啬。

据高盛统计,与亚马逊、谷歌、微软、苹果和Facebook相比,百度为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科学家提供的基本年薪为12.6万美元,仅位列六家企业中第五位。Facbook凭借16万美元的年薪位居第一。

但是如果算上每年的分红和权益,百度则依靠22万美元跃居第三,仅次于Facebook的27.3万美元和微软的24.4万美元。

腾讯副总裁姚兴认为,中国企业提供的薪资足够有竞争力,同时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许多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人员都有中国背景。

数据具有天然优势,芯片领域是唯一的短板

在数据和基建两方面,中国也已经拥有了优势。

中国拥有14亿人口,每年产生的数字信息约占全球的13%。高盛预计,到2020年,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产生的数字信息会占到20%至25%。BAT也利用了中国的人口优势,在搜索、电商、社交/游戏领域获得巨大的数据。

在基础设施方面,随着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通过开源Deep Learning平台吸引资源和人才,百度也在2016年9月开设了自己的ML平台PaddlePaddle。2017年4月,百度宣布开放自动驾驶平台,在这个取名为Apollo的计划中,任何层面的开发者都可以加入。

不过,在AI发展四个要素中,高盛认为中国只差一个环节,那就是GPU。

近年来,负责图像处理的GPU已经成为主流。然而GPU行业拥有极高的行业壁垒,全球范围内由三大巨头英特尔、AMD和Nvidia占据主导。

2015年,美国政府宣布禁止英特尔和其他芯片巨头向中国出售用于科研的高端处理器,对于一直以来依赖国外芯片的中国而言是个打击。

不过,在研究领域,中国自主研发的神威·太湖之光计算机已经成为全球第一的超级计算机。高盛认为,虽然中国超级计算机的商业化还未开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对国外芯片的依赖会慢慢降低。

下篇:中国人工智能崛起,BAT三强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