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大数据行业的公司必须了解这六个问题

6)移动入口产生大量数据(包含移动APP,导航,地图等)

7)搜索引擎上产生的数据

除了这些新兴的大数据来源,其实在传统行业,由于很多数据是不能公开和共享的,还有很多大数据来源没有被重点关注。例如:

1)政府掌握的经济社会的统计数据

2)金融行业内部交易和支付数据

3)医疗行业的病历数据

4)教育行业的考试数据

5)交通运输行业物流数据

6)科学研究方面大量重复的论文、专利、科研实验的数据

7)生物工程、农林牧渔等方面的数据

目前在中国大数据产业投入最多的是政府,这是一个好事情,因为在中国政府是最大数据的拥有者,最财大气粗的投资者,最具有资源的市场参与者。如果政府可以有效利用手中的数据,经过科学严谨的分析后,利用其进行资源的配置、重大经济决策、市场未来趋势预见、经济风险提示、产业管理、投资管理、财政费用管理、等,将有利于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技术干预、行政管理、资源配置、财富分配。同时也有助于政府提高对公共事务包含社会福利的管理水平。

但是我发现目前很多政府参与的大数据产业集中在两个领域,第一个搭建云计算和云存储平台,利用政府具有的资源,委托研究机构搭建政府主导的大数据生态圈,让企业将数据提供出来,政府提过产业机构来帮助企业分析数据,提供大数据解决方案。简单的讲营造大数据平台和生态圈,从事大数据收集和开发的工作。

第二个是委托具有大数据技术的公司,利用互联网公开的数据和政府拥有的数据进行舆情监控,了解自己重视和关心的焦点问题,关注社会群体的舆论行为、社交行为,以及区域电商交易行为、服务投诉行为等等。简单的讲是利用互联网采集技术来了解舆情,作为一种情报输入来帮助政府来制定工作决策。

这两种参与方式我都不十分赞同,第一种明显是过度参与市场,政府应该制定规则来帮助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而不是作为运动员参与产业发展。政府应该制定相关制度,对不能采集和公开的数据进行管理,保护个体利益,同时应对大数据技术公司提供研发资金支持,鼓励大数据企业利用技术研发实力来推动产业发展,帮企业解决问题。千万不要搭建一个生态圈,产业平台,政府委托的机构会由于机制问题,效率较低,对人才和资源造成浪费,最终会阻碍这个产业发展。第二种虽然有部分积极意义,但是个人觉得舆情监控产生不了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投入的资金不会有效帮助整个社会的发展,反而在某些方面束缚了部分合理的商业行为,由于我们国家老百姓自身文化和科学常识的不全面,群体舆论的导向不一定代表正确的方向。前瞻性的政治经济决策往往来源于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想一想我们的朱隆基总理在98年的几大经济决策,国企改革、金融改革、住房改革、大学生分配改革等等,如果采用舆情监控所得出的结论,肯定不能够推行,因为其影响大多数人的利益。但是正是这几个重大经济决策,将中国经济的活力释放出来,使中国经济保持15年左右的高速发展。

最后对本文进行个总结,大数据产业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是未来的朝阳行业,但各个企业不要过于冒进,进入这个产业的企业必须了解这六个问题,找到解决这六个问题的方法,以技术和数据为基础,才能够创造价值,通过大数据这个工具帮助和推动传统产业发展。政府在大数据产业的定位应该清晰,千万不要成为产业的主要参与者,应该从保护产业和个人、商业信息角度出发,成为产业规则制定者,产业技术投资者,大数据技术公司的投资者。政府应该公布自己拥有的、不涉及国家利益和个人隐私,可以公开的大数据,为大数据产业提供土壤和阳光。政府应该打破主要大数据公司对数据的垄断、要求大数据拥有的公司将可以公开的数据公开,在保护客人和企业隐私前提下,为大数据产业提供数据来源。政府可以作为技术伯乐,推动产业进行技术升级换代,成为大数产业发展的助推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