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行业的大数据发展与应用

传统的地理信息采集是专业任务,强调几何精确性,测绘遥感是主要的采集手段。而大数据地理信息采集手段更为丰富和自由,传感器网络、个体出行过程、网络行为、消费记录等均可能成为大数据地理信息采集手段,强调非专业性、实时性和全面性,地理空间信息形态很多是隐式的。数据内容涉及自然环境、政务信息、民意调查、商业信息、社会动态、人口流动等,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信息大量出现,同时,地理信息个性化特征凸显。传统上的地理信息强调对地表要素的静态描述,涉及几何的时态变化时,可采取类似版本管理的方法,属性数据的动态变化亦不频繁。而大数据地理信息更强调动态性,对于地表要素或区域,强调与其关联的实时属性变化(很多是社会属性,如人口密度、交通状态、温湿度、空气质量、噪声、光照等),对于移动对象,强调其几何位置的连续表达和其他社会属性的实时变化表达,同时,数据时空粒度不断细化,从而使得地理空间概念越发重要。

1.地理信息行业政策

《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指出,通过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推进科技人才建设和创新型团队建设、着力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基本建成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这“一个体系”,确保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科技国际化进程这“两个进程”的整体推进,实现现代化测绘基准建设能力、实时化地理信息数据获取能力、自动化地理信息数据处理能力、网格化地理信息管理与服务能力以及社会化地理信息应用能力这“五个能力”的快速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品牌软硬件产品。

李克强总理多次从战略高度对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强协同创新,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提高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能力;加强测绘地理信息基础研究和能力建设;加强自主创新,着力构建数字中国;加强地理国情监测,丰富测绘地理信息产品;积极开发利用测绘地理信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在中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作为国家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了抢占新一轮科技竞争战略制高点的难得机遇,将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测绘地理信息科技支撑。

2.地理信息行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遥感观测硬件设备性能的快速提升,对地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的卫星图像拍摄以及调整率大容量观测数据的传输不再是难点,对地观测数据的增长十分迅速;随着导航卫星的升级换代,个人导航数据和车联网服务数据也是不断累积;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和由此积累的空间基础数据也在快速递增;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涵盖的各类市场建设、旧城区改造而引起的城市地图数据库、土地信息数据库的更新,农村用地地籍变更、地质环境变更、环境保护治理等同样引发各类数据库的信息变更和数据增长,“智慧城市”、“感知地球”等项目的实话也因传感器和视频监控器等设备的不间断运转而产品巨大的数据。

伴随着通信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正快速融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科技和需求的双重强劲驱动,推动中国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加快发展,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和新趋势:

一是地理信息的价值空前提升。由于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信息与地理空间位置相关,地理信息是整合集成社会经济和自然人文信息的公共基底,可有效揭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内在关系和演变规律,综合反映人地关系协调程度。地理信息的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成为热点,地理空间的思维方式,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地理信息服务的价值从原来的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层面正逐步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工具层面升级。

二是科技进步催生全民测绘时代。大数据引发了地图制图方式的全面变革。各种简便化的测绘工具,如移动测量车乃至智能手机等正逐步取代传统测绘仪器,加之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极为便捷地获取制图所需的基础数据和工具软件,一般性的地图制图已不再需要专业设备和专业人员,自发性的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众包、UGC(用户生产内容)等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正日益流行,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开始与其运营服务分离,地理信息生产服务提供者正从专业走向大众,一个“人人都可是制图者”的全民测绘时代正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