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成气候的教育云

摘要:云计算作为一种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宣告了低成本提供超级计算服务的可能。云计算被认为是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其他任意的服务。 

随后,云计算由于能与提倡共建、共享、共赢的新一代社会网络完美组合,因而迅速成为业界的焦点。自从云计算名动天下以来,各路厂商不断加入阵营,花样百出的云产品和云技术充斥市场

“云”给教育带来新机遇

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能否实现的重要保障之一,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战略意义。市场研究机构计世资讯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云计算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将推动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建设。目前,教育行业已开始实施一些云计算项目,例如广州大学的基于云计算基础架构平台的集中化管理解决方案,为广州大学的不同用户提供各种资源系统和服务。

从优质资源整合到教育云建设,作为一种新兴的IT服务模式,云计算正在和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同时,承载形式的不同,也在改变着人们对教育资源的重新认定,基于云计算技术,教育资源的概念和范畴不断扩大化,计算力资源、平台资源、知识与技能、数据资源、经验和分析,都已经成为教育资源更加丰富的外延。今天的教育资源不再只是单纯的数字信息资源,而是包括了计算、效能和环境的资源,从物理的存储状态,转变为泛在的服务交付。教育信息化建设将出现一个全新的层面,那就是教育云对多种信息资源的重组与优化,最终实现大范围、高效率的资源共享。

教育云是什么?

虽然还没有形成一朵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云”,但是一些机构很早就开始对教育云的应用进行研究,随着各种阶段性成果“浮出水面”,教育云渐成气候。早在2008年,华东师范大学就关注云计算在教育中的应用,现在正与多家企业探索教育云的架构设计与构建,包括与IBM中国研究院合作,利用IBM的语音识别云服务构建教学视频资源库、与上海华师京城合作研究“绿色班班通”服务云,与DELL合作在国内选点构建教育服务云试点。北京师范大学正拟构建面向全国师范院校和部分中小学的“教师教育数字资源云服务平台”。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正在构建的“智慧校园”示范工程中,基于云计算的教育资源平台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有不少高校在升级网络基础架构时考虑转换到IaaS。

尚无统一定义

“教育云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说法。”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祝智庭说。

尽管如此,仍有不少业内人士提出见仁见智的看法。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网络中心主任刘臻认为,教育云就是将教育服务的资源通过云计算的模式提供给用户。它实质上是与以前在高校信息化中建立集中化管理模式和资源整合,建立公共的IT服务及资源应用的平台是相关的,是一种集成和发展。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系主任李新晖表示,教育云是一个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通过“一站式”应用和“云”的理念,打破教育的信息化边界,让所有学校、教师和学生拥有可用的、平等的平台。

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主任郭清顺表示,教育云是将教育技术理念、学习支持服务的理念、创新思维的理念等多种思想和技术融合,为用户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平台和方式。

无论教育云穿上什么样的“外衣”,它的实质都是以云计算架构为基础,深度集成整合各种资源、系统、服务,按需向用户提供租用或免费服务,满足用户在学习、科研、管理、生活、娱乐、社交等方面的需求。用户只要拥有网络和终端设备,就能够像使用水和电一样,随时随地随需地信手拈来教育资源。

用户可以获取哪些资源?华南理工大学信息网络研究中心主任陆以勤表示:“国内高校的资源主要集中在科研、教学、教育管理、文体等。广义的教育资源还包括人力资源,非人力资源大致分为公共资源和专业资源,所有这些资源都适合放在“云”上。”

凡是可以在云平台上应用的资源和系统,都应该是教育云所覆盖的。教育云聚集众多的应用的目的是为用户提供服务。“将来还会有更多的现实应用向云平台上迁移。”刘臻说。

共享教育资源的价值

目前,从国家层面上看,东西部数字鸿沟巨大,教育资源流向明显差异化,对教育公平造成很大的障碍,对建设终身学习、全民学习型社会提出挑战;从学校层面看,信息化建设在成绩斐然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低水平重复建设,信息系统“孤岛”现象严重,教育资源难以开放共享,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未获得相应的效益等。社会亟待一种实现高效、公平的资源共享方式,而高校信息化的发展也正走向以需求为引导,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之路。教育云的概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教育云是实现学习型社会,促进信息化发展的技术基础。在“云”之上能够建设大规模共享教育资源库,构建新型图书馆,打造教学科研“云”环境,创建网络学习平台,教育资源通过云计算和云存储平台提供给用户,可以节省投资、提高硬件系统的利用率、降低管理成本、扩大资源的使用范围,有利于资源的聚类、共享、升级、推送,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更新速度慢,共享程度低等问题,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教育云平台的核心

教育云的本质与云计算以服务为导向的特性无缝契合,使得选择云计算作为基础架构变得顺理成章。“云计算平台是一个强大的‘云’网络,连接了大量并发的网络计算和服务,可利用虚拟化技术扩展每一个服务器的能力,将各自的资源通过云计算平台结合起来,提供超级计算和存储能力。”杨扬说。

他介绍了云计算平台的通用体系结构。该结构一般分为:1.云用户端:提供云用户请求服务的交互界面。2.服务目录:在云用户端界面生成相应的图标或列表的形式展示相关的服务。3.管理系统和部署工具:提供对用户的管理和资源服务。4.监控:监控和计量云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并做出迅速反应。5.服务器集群:虚拟的或物理的服务器,负责提供计算能力、数据存储和应用服务。

在通用体系结构的基础上,人们提出了三种服务形式: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有些高校已经在公认的结构和服务模式上做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中山大学将IaaS分解出一个NaaS层,目的是使系统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便于管理,可以更加方便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可定制的服务,同时也更方便地与外部资源进行整合,为用户提供透明的打包式的服务。

除引入一般的云计算体系结构之外,要构建一个良好的教育云,“关键是‘按需部署’,必须解决资源的动态可重构、监控和自动化部署等,而这些又需要以虚拟化、高性能存储、处理器、高速互联网等技术为基础。特别注意研究资源的动态可重构、自动化部署、资源监控、虚拟化、高性能存储、处理器等关键技术。”李新晖说。

除此之外,资源池的建立,资源管理与调度,支持SaaS业务系统的软件平台(PaaS)和一些中间件平台等都是关键环节。

教育云的挑战之旅

教育云无疑是众望所归。虽然业界仍然存在一些争论,大体焦点都聚集在对“云计算”本身炒作过热的质疑。但是教育云的理念得到认同已无可争议。

然而,教育云毕竟是新生事物,对于教育界来说,走向教育云之路将有多坎坷更让人关注。

首先,教育云缺乏明确的建设、应用、运行机制。“如果能形成得到社会认可的规则,那么就有利于推进教育云,容易形成共建共享的默契。这不是一两年可以解决的。”刘臻说。

其次,教育云的标准还没有统一规范。云计算本身就缺乏统一的标准,在云平台上运行的应用系统又千差万别,难以有统一的资源管理、资源发布、资源应用。

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高校在进行教育云上的创新应用的标准制定工作,比如,华东师范大学正领衔电子书包标准的制定工作,华中师范大学正在制定虚拟实验室的相关标准。

其三,存放在云平台上的数据存在各种安全风险。云平台本身的安全性,云平台如何保证业务正常运转,云平台管理方的信用的可靠程度如何鉴定,都是用户不得不保持谨慎态度的原因。亚马逊云数据中心近期出现大规模的服务中断事故,业内人士表示,该事件将促使许多机构重新考虑是否将他们的IT资源移植到那些他们无法控制的云计算数据中心。

教育云面临的其他挑战还包括:云计算本身的网络流量、数据存储、应用加速及能耗等技术问题,应用系统的部署和迁移问题,各个单位的利益与管理体制的差异而对系统协调形成的桎梏,商业软件构建云服务的高成本,三网融合、三屏融合等对教育云带来的新思考,新技术对旧有IT应用模式的冲击,寻找一种对参与方都有利的运营模式等。

教育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前进的路上难免有各种“绊脚石”,但教育云已经离我们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