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低碳之路:绿色IT是一种责任

导读:摩尔定律:非凡的技术创新硕果蕴含着非常的生态苦果。低碳革命:IT工业扛起“绿色大纛”吹响“集结号”。“云计算”凝聚千军万马通过互联网服务千家万户。电子商务“黄金时代”已然成为节能减排“助推器”。 熊焰教授新作——《低碳之路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是一部面向大众的科普读物。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语言流畅,资料详实,深入浅出,引人入胜,“通过真实鲜活的故事和浅显易懂的叙述,把读者带进气候变化和能源革命的前沿地带,为你展开低碳世界的全景式图画”。作者冠有诸如“董事长”、“秘书长”、“会长”、“理事”等多个头衔,可是我们最看重“教授”这一称呼,因为他更客观、更理性、更可信、孜孜不倦地告诉你一个道理:“绿色低碳之路不仅仅是需要郑重承担的一份责任,同时孕育着一种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新的生活时尚,‘地球人’面临着沉重的反思和无法躲避的抉择”。缘于我在北京中关村的多年“打工生活”,骨子里对IT业有一种特殊的情愫,读《低碳之路之绿色IT篇》也就格外用心——“心之官则思”,在读书中思索,不仅启智,而且产生一种快感。加之书的装帧极佳,纸张巨好,天头又甚宽,我边学习、边思考、边画道、边摘记,整理出一篇笔记,权作读书札记,兹录于后,可资借鉴。

摩尔定律:非凡的技术创新硕果蕴含着非常的生态苦果

1965年4月19日,著名电子学专家摩尔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集成电子是电子学的未来之所在。集成的优势带来电子学的繁荣,令这门科学渗透到很多新领域。集成电路带来很多奇迹,诸如家用电脑等新产品。”这位年轻的研发主管大胆预言——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而价格下降一半;每一美元能买到的电脑性能,每隔18个月翻两番。——这就是后来被业界专家称之为的“摩尔定律”。1999年,罗斯先生又提出一个“新的摩尔定律”,即“光纤定律”:“互联网宽带将每9个月增加一倍,而成本将降低一半”。这两则定律的思想精髓在于——“这是一种人类精神,正是这种精神造就了硅谷”。


\

时下的大千世界,电脑已然“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我们须臾不可离开的生产和生活的工具。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资料,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近4亿人之众,堪为世界之最。今天地球人群的生活,从企业运营、创新发明、金融投资、新闻媒体、医疗救治、学校教育、娱乐活动、购物交往、信息传递,到党政管理和军队作战等,任何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倘若没有电脑系统支持,已经完全不可想象。业界专家提出警示:“如果电脑系统出现崩溃,坐在屏幕前的你我他和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机器一样都会感到空前的无助甚至绝望,仿佛世界重新回到了石器时代。”我想,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物极必反是世间万物发展的辩证法。毋庸讳言,“IT工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灾难”。我们的地球家园,面临着严重的污染。气候专家研究的结果是:一台个人电脑的生产过程需耗费1.8吨的化学原料、矿物燃料和水,这对环境的冲击与生产一辆汽车不相上下。生产不容易,降解更困难。一台由1000多种材料组成的电脑设备,很多物质含有剧毒,散落在空间,严重污染环境,极大地影响人类生活。医学专家的研究数据更是惊人:每个电脑屏幕的显像管内都含有8磅的铅,线路板中同样含有这种物质,铅会破坏人体的神经和血液循环;废弃电脑中的铬化物和水银、砷等数不尽的重金属,都可以是“杀人于无形”的刽子手。专家还比喻说,“电脑就是一堆包装封存在一个塑料盒子里并能够快速运算的有毒物质,即使被扔在开阔地或掩埋、焚化,也无法抑制污染地球人类的家园”。令人可气的是“富国”竟然以邻为壑将这样的有毒垃圾运送到“穷国”,美其名曰“国际贸易”。

从“碳排放”的视角来看,IT工业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碳排放量的2%,和空中交通的排放量一样多,从发展看正在飞速超过航空业的排放量。据专家测算,电脑的碳排放25%来自生产制造过程,而有75%的碳排放来自使用过程。每台电脑使用一年可以排放0.1吨的二氧化碳。“如果美国大学生能够开启电脑的节电功能,每年可以节电23亿度,减少180万吨碳排放量,相当于减少了35万辆汽车。由此推及,中国的4亿网民若都能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该是何等的“功德无量”啊!

低碳革命:IT工业扛起“绿色大纛”吹响“集结号”

IT业的精英们应该坦然面对社会责任:既然是自己制造了麻烦的问题,当然也就责无旁贷吞服这个苦果,解铃还需系铃人,用人脑的智慧和电脑的功能把问题变成机遇。令人欣慰的是精英们的良知已经变成行动,不仅在道义上扬起“绿色大纛”,而且在行动上也吹响了“集结号”,成为“低碳革命”的急先锋。制造企业擘画出前进的“路线图”。

     

   \

在“硬件制造”、“产品包装”、“产品回收”和“企业运营”四个方面大做文章,以降低消耗和减少排放。然而,业界一致认为,“真正的治本之道当从设计和制造的源头抓起,以此实现节能降耗才可事半功倍。”苹果在“减少有毒材料使用方面”,惠普定位“环保设计理念”设计更小、更薄、更轻的产品,戴尔在控制“过度包装”以及回收方面,诸家纷争,都取得了低碳减排的效果。特别是惠普在激光打印产品中开发“零秒预热”和“双面打印”技术,博得用户的好评如潮。

“巨无霸”超级计算机首当其冲。超级计算机是存储中心的顶梁柱,躯体硕肥,占地很大,耗电惊人。据2006年的资料显示,德国境内的计算机中心耗电需求,需建一个核发电站才能满足;美国的数据中心共消耗610亿千瓦时的电量,占当年全国耗电的1.5%,电费高达45亿美元,预计2011年倍增才能满足需求。专家指出,目前全球3500万台服务器年消耗电费为290亿美元,占每年购买服务器费用的一半多。能源消耗成本已经占到了IT行业运营成本的30-50%之多。鉴于此,IBM首先提出“全面解决方案”,这就是著名的“绿色创新方案”,在热交换器上创新推出“冷却门”和“空闲待机状态”,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降耗”方法和搜索技术同等重要。世界上最大的数据中心谷歌当仁不让。业界有专家估算:一个简单的谷歌搜索所消耗的电能,足够一个11瓦的节能灯亮到一个小时。一位物理学家的精心计算:用谷歌进行两次搜索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几乎和烧开一壶水的排放量相当。环境专家认为:一次谷歌搜索的碳排放量约在1-10克之间??尽管谷歌的一位高级副总裁予以驳斥,仅承认“一次谷歌搜索大约只会产生0.2克的二氧化碳,可是谷歌近年来对计算中心耗能问题却不得不引起高度的重视。谷歌新建立的一座号称世界最大、性能最好的数据中心,满载时的耗电几乎与一个小城市的家庭用电量一样,为此则选址在美国俄勒冈州北部哥伦比亚河岸边,就是考虑新址有充足的电力供应,电价便宜;有足够的河水可让“发烧”的电脑们冷静下来。

硅谷变成“太阳谷”不是传说。IT工业巨大的耗能水平,迫使硅谷诸多的公司纷纷转向能源的生产源头,研发太阳能转化为太阳能发电的新能源技术。生产太阳能电池板的多晶硅和电脑芯片的基础材料都是“硅谷”之硅。谷歌的声势最大,早在2007年即高调宣布自己的“追日之旅”,其远景目标是利用可再生资源生产1兆瓦级的电力,足够满足整个旧金山市场的电力需求。谷歌人描绘出自己的技术愿景图——“定日镜技术+燃气轮机技术+太阳能电站安装工艺”。其绿色能源总管威尔说,“谷歌一直在为定日镜寻找独特的材料,使之能够更好地追踪太阳轨迹,对太阳光进行反射,并将太阳光定焦在想要加热的物体上。”据悉这种技术已经过沙漠地区测试于今年初投入内部使用。谷歌CEO施密特庄严宣布,“谷歌的能源计划是谷歌能为全球做的好事,更有益于谷歌的业务。”谷歌的奋斗目标是2030年完全不使用煤炭能源。

 “云计算”凝聚千军万马通过互联网服务千家万户

计算机专家麦克尼利提出“网络就是计算机”的理念是20年后才被IT界承认的,这当是目前业界炙手可热的“云计算”之鼻祖。尽管对“云计算”的解读处于“百家争鸣”的时代,可对其核心内涵却有惊人一致的认同——“在技术上,云计算其实就是基于电脑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平台能力、软件能力的运营服务,只不过它们都放到了互联网上,由各自为战、独领风骚,转变为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凝聚千军万马,更好地为千家万户服务,各取所需,按需付酬而已。”专家做了形象的描述——“今天,在宽带网快速大规模普及后,计算机能力和存储能力就像当年的电力一样变成一种由‘云’提供的公共资源,企业将不再需要自己的数据中心,个人也无需拥有自己的桌面软件,人们可以把目前主要存储在个人电脑及其它终端设备上的储存内容和计算能力都放进‘云端’,需要时随用随取,唾手可得,就像今天我们使用自来水和电力一样,打开水龙头和开关就行了。”

      \      

“云计算”的节能减排功效令人惊奇。业界专家评估说,“最直接的好处就是随着闲置的计算能力的集中和优化使用,硬件购置成本将直线下降,无论在‘云端’还是在‘终端’都是如此。”著名IT业专家李开复教授称,“云计算可将硬件成本降低40倍。如果不采用云计算,谷歌每年购买设备的资金将高达640亿美元,采用云计算仅需16亿美元。”他认为未来将有99%的网络应用需要云计算。熊焰教授在介绍“云计算”的发展状况后,无限感慨地畅言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个人电脑的流行,终结了IBM一度被视为恐龙的大型机的独霸天下,把世界带进了生机勃勃的信息时代;而现在,云计算又开始将我们重新带回大型机时代,不过将是一个更高层次的回归。IBM的创立者沃森曾表示,全世界只需要5台电脑就足够了;微软创立者盖茨先生在一次演讲中称,个人电脑内存只需640K足矣!用户不用再不断升级自己的电脑硬件配置了,节省的将是海量的计算机硬件和计算能力,通过云计算的集中管控,根据整个集群的资源使用情况,启用或休眠其中部分机器来满足需求,还有什么比这样做更能节能减排呢!”

电子商务“黄金时代”已然成为节能减排的“助推器”

电子商务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是随着网络技术迅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其具有高效率、低成本、数字化、全球化等特征,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一个不受时空限制的广阔市场。如今电子商务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间,不可想象倘若支撑电子商务的设备发生故障,比如互联网停顿、数据中心休克、机房停电、电脑中毒??将会出现怎样的混乱和无奈。
 

        \        

网络购物带来商业的巨大变革,不仅方便迅捷,更被称为“绿色购物”。当今,中国电子商务的领军企业阿里巴巴集团,不仅造就了马云这样的“知识英雄”,更是带来了巨大的商机,网上购物“一网打尽”已成为现实。据悉,仅2009年上半年,主要针对个人用户的“淘宝网”注册用户高达1.5亿之多,交易额已达800多亿人民币,比中国最大零售商交易额还高。关键是网络购物的模式替代了各自开车去卖场带来的碳排放,至于省去了建设“大卖场”实现“去物质化”带来的成本节省和排放削减,就更可观了。业界专家估计,“远程上班、视频会议和网络购物等‘去物质化’替代方式,每年可实现减排量5亿吨。”

1971年美国人汤姆林森发明电子邮件。1987年9月,钱天白教授发出“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其中写道——“越过长城,通向世界”,揭开了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如今4亿之众的中国网民,谁没有“电子信箱”,又有谁不发“电子邮件”呢!“鸿雁传书”只能成为美丽动人的历史故事。

电子政务改变中国政府的结构和运行方式。实施网上信息发布、网上办公,特别是各部门资源共享,将是一场前无古人的革命。对提高行政效率和决策水平,改善服务质量和扩大服务内容,尤其是增加办事执法的透明度和加强群众监督,建立政府和人民群众直接沟通的渠道,将出现“信息化”促进“革命化”的高潮。对解决被老百姓视为“病入膏肓”的“三公”现象也将是“妙手回春”的良策。由此推之,这岂不是巨大的减排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