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决策持续给力 云计算发展高歌猛进

"十二五"云计算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新引擎

近两年来,云计算在我国的发展可谓风起云涌,但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在"十二五"时期,如何构建自主、可控的"中国云",让云计算实现真正"落地"就成为了我国软件产业迎来下个"黄金十年"的关键。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云计算被称为是继大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四次IT产业革命,也是未来3~5年全球范围内最值得期待的技术革命,将可能引发信息产业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因此,传统IT巨头把云计算看作为未来决定成败的"必争高地",纷纷向云计算模式转型,推出自己的云战略。

如今,云计算已逐渐渗透进了众多行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日趋起到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头戏",云计算无疑成为了"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的发展重点。

政策力挺"十二五"云计算发展

日前,据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多部委共同参与的《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已进入起草阶段,其中,云计算产业将被作为未来高技术服务业的主角。

据悉,今后,相关部门将引导组建云计算"国家队",综合运用政策、规划、标准、资金、项目和行业管理等手段措施,全方位、多角度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为全社会提供云计算服务。

事实上,"十二五"规划纲要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均把"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部分来强调。

为了加快应用和落地,推进云计算产业的切实发展,2010年10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圈定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5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试点内容涵盖了平台搭建、产业联盟、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以及标准和安全管理规范的研究制定等。今年,多个政企合作的云计算应用项目有望落地。

继去年上海的"云海计划"、北京的"祥云计划"等地方云计算规划发布后,今年以来,我国各地方政府、企业的角逐进入了高潮。

今年4月,北京市"祥云工程"首个示范项目用友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启动。5月6日,中关村推出了百度、联想等首批九大典型云服务平台,同时推介了20项中关村云计算重大创新技术产品和服务。

4月6日,国内最大的"云计算"试验区在重庆市两江新区开建。4月8日,由深圳云计算产业协会联合英特尔、IBM、金蝶等国内外相关企业创建的深圳云计算国际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4月11日,上海的多个云计算示范项目也率先落地。

各地"云产业"势头正劲

云计算是计算机科学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引领未来信息产业创新的关键战略性技术和手段,将带来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对我国突破国外企业的技术壁垒、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关于这一点,从地方政府针对云计算出台的规划和举措来看,已经达成共识。

2010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5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目前,包括5个试点城市在内的各地方政府主管部门都对发展云计算表现出浓厚兴趣。北京市经信委与北京市发改委、中关村管委会共同发布了《北京"祥云工程"行动计划》,明确表示将通过建设中国云计算中心服务于电子政务;上海发布了"云海计划";深圳也制定了云计算的产业战略和实施方案,当地从事云计算相关应用的企业已超过300家。无锡、杭州、南京、青岛等城市也积极与国内外IT龙头企业合作,探寻云计算落地和应用的最佳方式。

据北京市经信委软件处处长姜广智介绍,《北京"祥云工程"行动计划》拟定了在未来几年将北京建设成为中国云计算研究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和路径。按照计划,"祥云工程"分两个阶段实施:2010-2012年为产业布局阶段,完成云计算产业链的整体布局,基本形成技术、产业、应用一体化发展的产业格局,聚集一批全国领先的云计算企业,推广一批高标准、高效能、高可用、低成本的云服务和云应用,使北京成为全国的云计算中心;2013-2015年为产业化发展阶段,力争形成500亿元的产业规模,带动整个产业链规模达到2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