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云箱CEO徐红忠:云箱在专注中走向深入

摘要:在强手如林的数据中心市场上,天地云箱这家年轻公司的优势在哪里?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将用户对集装箱式数据中心观望情绪转为购买行为?

人物简介:徐红忠,北京天地云箱科技有限公司CEO

访谈地点:北京云基地

访谈背景:位于北京亦庄的北京“云基地”是北京“祥云工程”的首个云计算孵化和示范基地,目前有数十家以云计算为主营业务的新兴公司进驻其中。这些公司分别占据云计算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其产品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云计算解决方案。

无疑,提供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北京天地云箱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地云箱”)则是这条云产业链上的关键企业之一。然而,在强手如林的数据中心市场上,天地云箱这家年轻公司的优势在哪里?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将用户对集装箱式数据中心观望情绪转为购买行为?为此,《网络世界》执行总编辑高辉和北京天地云箱科技有限公司CEO徐红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云之基石

最近半年,包括思科、浪潮、世纪互联等在内的一些国内外厂商纷纷高调宣布进军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市场,让一度略显沉寂的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再度吸引了业界的注意力。尤其是,现在厂商常常将集装箱式数据中心与云计算“挂钩”,让人不禁要问,是事实如此,抑或只是在搭云计算的“顺风车”?

 

《网络世界》执行总编辑高辉和北京天地云箱科技有限公司CEO徐红忠合影。

高辉:您认为云计算对集装箱式数据中心有必然的需求吗?

徐红忠:当然,云计算也能构建在传统模式的数据中心里,但云计算带来了规模、成本、弹性三大挑战。真正的云,尤其是公共云,从数据中心角度看,肯定是具有相当规模的,因此,低成本、建设周期短、高弹性、高密度的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就立刻显示出优势来。这也是我们看到最近市场上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又火了起来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辉:相比市场上的同类产品,“云箱”的特色在哪里?

徐红忠:我们给“云箱”总结了五点:多、快、好、省、全。其中,多,是指云箱的高密度、多节点,计算容量5倍于同面积传统机房;快,是指快速部署与快速扩展,云箱部署时间只需6周;好,是指模块化使其能够非常迅速便捷地实现对软、硬件的升级扩展;省,一是指省能耗,云箱PUE值可降至1.1,能耗节约可达50%,二是指省空间,节省75%空间,降低TCO;全,是指云箱可依据客户需求定制,共全系8款产品,分别是MINI系、1系、3系、5系、7系、X5系、X7系、M系等,可满足企业多样化、全面的需求。

此外,相比国外厂商,我们对中国数据中心建设者和使用者的需求更为了解,尤其是对后期的使用和维护需求更加了解。

高辉:现在这种设计能不能计达到TIA-942标准(《数据中心电信基础设施标准》)的要求?

徐红忠:“云箱”目前能做到T2级,我们早期的一些用户都是互联网公司,它们觉得T2就可以了,最多到T3。当然,按照T4的标准来做,技术上没什么难的,主要是成本会高些。

高辉:“云箱”里面包括了服务器、存储、网络各种组件,它们都是基于开放标准的吗?

徐红忠:在硬件上基本上是标准的,可以装别人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不过,我们会推荐用户使用我们兄弟单位天地超云公司的服务器和存储。因为“云箱”的管理软件对我们自己的服务器、存储的管理粒度会更细,例如,可以管理到每个CPU,可以根据每个CPU的温度来与外面的制冷系统做互动,还可以控制每一个服务器风扇的温度,那么整个数据中心的效率会更高一些。如果其他厂商愿意把接口开放给我,也能做到这么细粒度的管理。目前,惠普的刀片服务器也是可以管到每个CPU的。

高辉:在数据中心管理上,有没有一个管理框架或者说标准,可以来协调各个厂商的API接口,然后大家都来支持这个标准。

徐红忠:还没有一个标准,也没有一个事实的老大。数据中心管理虽然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因为它牵涉到了数据中心里的方方面面,但主要还是一个开放的问题,以及有谁首先能做到这么细粒度控制的问题。很多厂家都在往这方面发展,谁都想成为事实的标准。

理想与现实

在当前的那些生产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厂商中,天地云箱可以说是最专注的。因为对IBM、惠普、思科、浪潮等IT厂商来说,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只是它们若干产品线中的一条,甚至都算不上主要业务,唯有天地云箱将其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在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市场推进上,天地云箱尤为积极和投入,甚至喊出了“让‘云箱’跟冰箱一样普及”的口号。天地云箱能做到吗?

高辉:尽管现在不少厂商都推集装箱式数据中心,但用户跟进的这个速度明显落后于厂商的积极性。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徐红忠:我们也在想这个问题。集装箱式数据中心投资少,又省电,维护又方便,就是一个交钥匙工程,为什么就没有人用呢?我们专门考察过美国的情况。在美国,这其实也还属于比较新的东西,使用量也是从2009年才开始上去的。用户除了军方以外主要以互联网公司为主。

在中国,我们也觉得军方是一个很典型的用户。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可移动的属性应该特别适合军队一些特殊应用的场景。实际上,我们为“云箱”梳理了至少8种应用场景,例如工业园区、科研院所、IDC新建及扩建、矿区油田、各大高校、智慧城市、住宅小区、灾备中心等。

以工业园区为例。象我们这个“云基地”大楼,有一层开辟了块场地作为数据中心机房,为楼宇里的数十家企业提供数据中心服务。但是,这个楼在建造时并没有考虑到将来会留出一层做为数据中心机房用,其承重和供电都是按照普通商业楼宇规格建造的。所以,这个机房我们不敢做太密,每个机架都不敢插满服务器,而且很快地就饱和了。所以,我们在大楼旁边放了一个“云箱”,作为整个“云基地”数据中心扩容之用。我相信很多工业园区都遇到过和我们一样的问题,这将是非常有潜力的一个应用场景。

高辉:对集装箱式数据中心未来的进一步升级、维护,用户可能会有一些顾虑,这些怎么保证?而且一个传统数据中心的生命周期长达20到30年,一般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设计寿命没有这么长。

徐红忠:这个问题挺好的。我们跟客户交流时,他们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他们会觉得集装箱式数据中心不是一个长期的建筑,总有点临时性的味道。因此,我们现在可以将“云箱”的箱体用建设材料来做,能向用户承诺一个60年的质保期,而一般的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设计寿命是十年。

在扩容方面,集装箱式数据中心本来扩容就很方便。并且,我们可以将扩容的粒度做得很小,做到以四个机架为一个基本的单元。也就是说,在扩展的时候,可以按照4个机架、4个机架的这么一个粒度来扩容,这对建数据中心的人来说已经是非常方便。

当然,用户可能担心的是,今天我用的是“云箱”,明天我可能买IBM或惠普的集装箱式数据中心,这样会不会带来后续的管理问题?对此,我们刚才提过,数据中心管理上还没有一个标准,但我们承诺可以给你开放接口。以后用户如果想选用别家的产品,你只要要求它们兼容“云箱”的管理系统就可以,从而实现平滑地扩容别的厂家产品。所以,重点还是在买方的管理上。

高辉:您给“云箱”设立了一个怎样的发展目标?

徐红忠:我们原来的计划是一年7、8千万的营业额,现在这个目标还是没有变,但目标用户可能不是我们原先偏重的互联网公司,而是向军队、企业去挖掘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