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云—那些崭露头角的江湖新秀们

IT江湖风波迭起,永不寂寞。当年宽带出道的时候,“天下武功,惟快不破”;等到了Cloud开始,就是“眼中有刀,心中也有刀”,数据在云上,数据共享、资源分享,意指、刀至;而真正Cloud要实现的却是“我就是刀,刀就是我”,眼中无刀,心中也无刀,让我们忘记一切招式、忘记数据和技术,真正在数据爆炸、技术创新、知识创造中随意获得自己要的吧,意初动、刀已到。

最近在云的江湖颇出现了一些新人,浮现出很多跟云计算相关的有趣的应用,也能看出点“心刀合一”的苗头,但是不是天赋秉异,一翻修炼后能不能打得通七经八脉,然后笑傲江湖,现在还远远说不清楚,江湖代有牛人出,各领风骚三两年,我们随意溜达着看一看,然后拭目以待吧:

ifttt: 也被叫做如果云,ifttt的本意是if this then that,它可以将Facebook、Twitter等各个网站或应用通过API衔接成一个跨互联网的自动机器,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完成种种不可思议的任务。打个比喻,ifttt就像是一个私人调度中心,你可以让互联网为你工作,随心所欲的利用频道设置多种组合。只要你能将任何复杂的任务定义成“如果事件A(this)触发,那么事件B发生(that)”这样的简单结构,ifttt.都能帮你搞定。例如常举的例子,你可以让它帮忙监视女朋友的Twitter,当Twitter内容中出现“出差”这个词的时候,自动在Google Calendar里面添加一个晚上的聚会晚餐,并且在Facebook发表一条消息开始呼朋唤友。换句话说,ifttt这种if A then B的触发模式,通过流程将各种信息串联起来,然后再集中把你要的信息呈现给你,它解决了信息的冗杂,收取或关注那些你不想错过的重要信息。但与if …then …语句不同的是,ifttt.com呈现给用户的不再是代码,而是现成的服务,从而让编程变得不再重要,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整个互联网的不用编程的“程序员”。ifttt的真正魔力在于“由简单组成的复杂”,也就是由众多简单的ifttt相互衔接成跨越整个互联网、跨越多平台、跨越多设备的超级自动机器。ifttt给用户的是服务而不是产品和技术,一般认为ifttt解决了用户的两大问题:第一是之前的产品过于零碎、分散化,尽管云服务已经解决了单个应用的跨平台跨设备同步问题,但却不能解决产品之间的分散化问题,即单个产品只能解决用户的单个问题。如果在线下很好搞定:请一个或者多个秘书就行了,秘书能帮着搞定各种繁多的琐碎任务;但在线上反而会落后很多,各种产品间的通信和协作非常困难,比如当你的某一条微博转发数达到10000次,就给你发条短信并截个图分享到推图和人人网,这样一个简单的事情都相当困难。第二是技术的复杂程度,RSS、API等为各种服务的集成提供了便利,比如Instagram就利用了Twitter的API,让用户在Instagram 拍摄的图片也能分享到Twitter里,但是这又陷入了第一条所说的分散化的老问题,单个产品也只能利用其它产品的API开发出有限的服务。如果用户要自行集成各项服务以满足自己的随心所欲,那么将面临着相当复杂的技术难题,更何况没有时间,因为每个人都是普通人,而我们只是想要这样随心所欲的服务而不是自己亲自动手,就这么简单。

BeOrNotToBe.net这个服务目前更像个游戏,真正的价值还远没有创意来得有趣,网站的目标是汇聚数据,判断决策,以最简单的方式、为用户回答问题,以做出最终的决定。进入该网站首页,“Do you have a question?”引导着你在输入框提出问题,然后Ask!最后BeOrNotToBe会告诉你一个结果,要么是Yes,要么是No。在BeOrNotToBe上,其给出答案的依据是一套数值算法,其实就是大多数人碰到这个问题是怎么选择的。当然,其初始数据可能不太准确。但想想看,当一个人在BeOrNotToBe上输入问题、网站反馈给他一个答案,然后他又把自己做的决定分享在BeOrNotToBe上,这就意味着用户在BeOrNotToBe上积累了很多数据,依据这些数据,BeOrNotToBe可以给出一套答案体系。

BlipparBlippar是一个将应用AR(虚拟增强现实)技术的品牌广告应用,在一个月前,Blipppar推出了iOS和Android版,如今,Blippar在爱尔兰与其合作伙伴都柏林地铁先锋报、本地电视节目联合推出了“全球首份虚拟增强现实报纸”。地铁先锋报出版的“智能版”手机报,利用Blippar可以浏览其中的“编辑选择”以及广告版内容。在报纸上投放广告的像Aer Lingus​,、Jack Daniels等众多品牌将以一种鲜活的方式以三维的形式鲜活地展现在你面前,同时用Blippar在“编辑选择”部分会“看到”或“互动“更多的有趣内容,例如进行调查、填字游戏、电子邮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