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华为人“腾云驾雾”

    云计算时代,“云”上的日子令人遐想。

  9月22日上午,在华为今年年初投入使用的云计算体验展厅,记者体验了一次在“云”上办公的感觉。在这里,我们看不到普通电脑主机的影子,也没有累赘的线缆。一部液晶显示器、一个键盘、一个Modem大小的“黑盒子”,这就是所有的办公设备。

  显示器是普通的显示器,键盘也没有特别之处,要“腾云”还得靠这个小盒子。小盒子的大名叫“瘦终端”,说它“瘦”,一点也不夸张,巴掌大小,厚度还比不上一本《新华字典》,但它却是“云办公”的核心部件。最为神奇的是,有了它,能够真正地实现“移动办公”。

  为了一探究竟,记者做了一番尝试。打开显示器,在“云办公”的客户端上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就进入了自己的桌面与系统。打开Word文档,记者写下“华为桌面云”的字样,然后保存这个文档。记者随后拿起一部Ipad,同样打开客户端进行登录,在桌面上,马上就找到了刚才保存过的Word文件。其实,有了这朵“办公云”,只需要记住自己账户名和密码,无论是桌面电脑还是Ipad,苹果机还是安卓机,你都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自己的桌面与系统里面所有的个人档案。

  既然没有主机,那么数据保存在哪里呢?在展厅,记者找到了答案。办公系统中所有的处理工作其实都在数据中心上“跑”。在数据中心,一台台黑色的服务器排列整齐,传统主机上的CPU、操作系统及其它硬软件设备,都移到这个远端数据中心完成,然后通过“瘦终端”传输到显示设备上。“只需要两到三台这样的服务器,就够一个普通的中小型企业使用”,华为云计算部门的工作人员说。

  “云办公”并不是构想,记者在展厅体验到的“桌面云”目前已经在华为上海研究所投入使用。在那里,有1万人通过“桌面云”工作,而为这万人提供服务的是数据中心里的300台服务器。在“云办公”时代,运营维护也变得更加简单,“一个IT人员即使满负荷工作,也管理不了100台计算机,而在上海研究所,一万台设备只要9个人来管理,效率提高十几倍”,华为云计算品牌经理王蓉告诉我们。

  而最受关注的“信息安全”问题在“云端”也不用担心。华为上研所1万名员工里有8000名左右是研发人员,主要从事着无线、核心网等研发,这对系统的计算能力、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也时时刻刻考验着“云”的性能。然而,运行近一年来,华为上研所节省了不少资源,服务器节省投资近四成,省电71%……华为还计划将全球的研究所都迁移到“云”上,届时会有6万多名华为人在“云”上办公。

  自去年底正式发布云计算战略以来,华为正积极占领这一战略高地。这一年以来,华为的“办公云”在国内各行业大企业中一个个付诸实施。华为的“桌面云”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在医疗、教育等机构“扬帆远航”。

  在深圳,华为的“信访云”实现信访全流程“云”化,6种信访形式覆盖31个职能部门;在上海闸北区,华为的“健康云”让病人不用再带着病历到处跑,医生从“云”上就可下载患者所有资料;在上海中学,华为的“教育云”构建新型虚拟图书馆,使教育资源库得以共享……

  作为新型IT产业未来十年发展的发动机,华为对云计算持续增加投入,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华为在云计算平台的研发投入超过6000人,预计在2012年超过10000人。除深圳总部外,研发团队还将在美国、加拿大及中国的北京、西安、杭州、上海等地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