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世界大会分论坛二区话题一:云·大数据

天云科技副总裁雷涛:大家下午好!又回到会场了,今天下午是比较细化的问题了,上午在硅谷精英和本地精英之间有一些规划,有很多挑战的问题出现了,本地精英里面,对于传统的大企业,甲骨文、思科的大企业,有些人听到了,有些人可能过来,没有听到一些声音。今天有一个更好的机会,大家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今天主要的题目是云计算和Big  data的关联。而我们也看到云计算从互联网的亚马逊的时代走过来,走了很多的资源出租的模式的优化,同时,Big  data的出现,使云计算作为一个工具,解决Big  data的问题,两者之间很耦合的。今天下午将这两个问题,分一前一后进行一个探讨。我请到相应的嘉宾,来自不同的端,一端是厂商方面过来的代表,另一端,就是用户代表,电信、金融、互联网,在云计算采纳的阶段性,不同阶段的三个用户,分别有幸请在座的嘉宾入场。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CIO刘大为,秒针系统,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COO吴明辉,毕业于北京大学,再有就是来自运营商的客户代表,由于交通的因素,他可能会晚一些到。

之后,我请到ESG总经理兼高级分析师王丛,这边刚才看到的都是用户方,下面有请厂商的一些代表,Oracle全球副总裁喻思成,他是获得了加拿大的工程硕士,也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EMBA,专供网上电子商务类的创新。Cisco大中华区副总裁冼超舜。是1982年加入思科,一直常驻美国总部,为流动无线业务部的创始人之一。趋势科技CDO张伟钦,亚太区研发执行副总裁,负责研发管理趋势科技企业的内容安全战略的重任。再有请NetApp大中华区技术及专业服务部总监何英华,也是因为交通的原因,还没有到。下一位是Extreme中国区总经理李嵘。负责中国整体市场的策略与业务,毕业于清华,有15年多的工作经验,来自网络的厂商,已经有很强烈的碰撞了。再下面的是VMware技术总监张振伦。厂商的圈子很小,他们彼此握手,跟客户都不打招呼。

下面有请友友系统的COO张炬,资深IT专家,负责公司目前日常的运营,主导市场化产品工作。今天可以看到,我们的论坛的人非常多,是精英聚集一堂,今天有两个比较强烈阵营的对话,我们想看到哪些需求,因为云走得比较前沿,在整个云计算的落地过程中,天云科技作为系统集成,我们云基地,云谷整个产品,包括友商的产品和功能,天云科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希望能够起到撮合,不能说是我是现场的选秀节目,希望将厂商相应先进的科技技术,和用户方需要明确落地的需求,进行很好的结合,云的思想碰撞当中,找到真正的契合点,太多的人讲了,云里雾里,很难看到。尤其是金融行业,我们看云更是云里雾里。不同的声音都有,今天的话语权先交给我们的客户,我们的客户会提自己的想法,我们一共有两个主题,云基地是这样想的。

第一方面,谈云计算,看到的还是亚马逊的模式,就是资源出租,IT合理化,如何合理的应用IT资源,更敏捷、更快捷的部署的角度谈一下。因为在座的有很多系统架构的厂商。第二个环节的话题,我们再看一下,在座的有做Big  data,有做应用的,有本土企业,有全球的巨无霸企业,第二个话题,就是IT的创新力。因为我们看到,云计算作为一个工具解决IT合理化同时,也带来颠覆性的创新,用更好的工具解决更大的问题。我们想分上下两个环节,分别予以讨论。第一个环节,话筒交给我们的客户方,泰康人寿,是我们金融的代表,金融动作很迟缓,可能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能读Cobe(音译)的人很少了,从Cobe的时代,怎么看云计算,如何思考云的落地,有哪些需求,从您的角度,是需要用云来解决的,我们提出一个这样的需求来。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CIO刘大为:很荣幸能够代表金融行业提出我自己的想法。泰康人寿,从规模上还代表不了整个行业,我有一些个人的体会,希望各位专家给予指导意见。对坐在对面的厂商代表,我是又爱又恨。就是说,我是5月份加入泰康,之前没有在内地工作过。回来以后,云的热度,让我很吃惊,我也接触很多新的概念。给予我的一个感觉,可能可每一位厂商谈都是这样,现在的云好象变成一个Fashion,就是做事情和IT一定要提云,但是当我在落地一件事情的时候,还是遇到很多具体的苦难。比如说泰康人寿现在在策划自己的数据中心,可以这样说。我们考虑是说,用云的架构构筑一个新的数据中心。

但是,当跟厂商具体谈的时候,厂商会给你N个解决方案,但是每个方案听下来的时候,大部分的技术都了解。就是给我一个感觉,有的时候云变成一个Marketing的Term,为了市场的一个方式。我在具体问题上。比如说构建云,数据中心的时候,如果两个数据中心能够双活作,是我们追求的方向。实际上落地到具体的技术时,包括数据库的双活的机制,就是很基本的技术要素,我觉得,还是处在探索的阶段,又爱又恨。确实,云给予很多开拓今后发展趋势方面的技术。但是很多漂亮的Term的话,误导了我的领导,最后,就是做事情一定要比原来用的费用更少,好象才是用云的普遍认识。

所以,互联网用云是很自然的选择,很多云的技术是从互联网技术当中孕育出来的。但是如果云真正成为一个行业的话,一定最后要落地到具体的方面,甚至是比较古老的产业方面,都会使用到云技术。怎样通过云的技术,真正得到益处?这是以后云整个行业,或者整个领域的挑战。如果只局限在互联网,对我们这些行业来说可望而不可及,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每天业务上非常大的压力,和不允许出任何差错,而且对数据要求非常准确的具体需求,跟互联网不同质的需求。厂商怎么能够更容易的让我们这些行业使用的解决方案。包括各种管理上的配套的措施。我是从我这个行业,尤其保险是非常保守的行业,对于新技术的采用是非常谨慎的行业,怎么能够让我们能够更早的,或者是更真实的体会到云的优点,或者益处,这是我的立场,对各位先进的厂商们提出的期待或者是愿望。

天云科技副总裁雷涛:我们听到了很多具体需求,但是我们如果把这些方式看成市场的话,这些厂商没有捕捉到你的需求,刘总提到双活的数据中心,网络,还有数据库,数据一致性、传输等很多相应的问题。在座有数据NO.1的厂商,一会儿会有相应的答案,可以先写在题板上,一会儿进行一个概述。第二个,就是互联网。上午听到百度的陈总提到了,怎么看待云的演进,互联网是先自己做,解决一些以前没有解决的问题,都是拿自己的技术在积累。

之后,当这个技术逐步成熟的时候,可能企业端就会包装成可以成熟使用的商业工具,服务更多的行业用户。所以,我们想看一下互联网,在云计算领域当中的实践,以及自己本身对云技术的需求,是不是说,今天在用亚马逊的技术解决现有的问题,做架构的厂商毫无用武之地,你们持续发展的时候,是否还是有机会和机遇,有合作的机会,请吴总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

秒针系统,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COO吴明辉:谢谢主持人,我首先介绍一下我们公司的情况,在座可能对我们公司不是特别了解,我来自秒针,我们公司实际上是一个初创企业,我们成立到现在就是五年,明天是我们的五周年纪念日。我创办这家公司是在北大上学的时候。我们公司定位成为一家广告技术公司,是给中国的数字广告企业,包括互联网广告,还有手机的广告,以及未来数字电视的广告,给这样的媒体,进行研发的一些服务。比如说广告头发系统,广告管理系统,广告优化系统,甚至后面的广告评估系统,事实上,这些系统都是跑在一个非常大量的平台上,或者非常大的用户基础上。每天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也就是说Big  data。

我们公司跟一般的互联网公司,从诞生开始,有一个非常大的区别。绝大多数互联网企业,诞生的第一天开始,是从一个用户发展起来的,一个网站的建立,把扩Facebook知名的网站,都是从第一个用户、第二个用户逐渐积累起来的。我们公司不太一样,我们自己没有做过任何自己的媒体,我们从成立第一天,我们把整个系统放到非常大的网站上,比如说新浪、网易、MSN,帮助客户提供广告优化的服务。第一天就有海量数据和请求的挑战,那个时候很大的问题在于,首先市场上没有太多的低成本,能够处理这样的请求和挑战的系统。同时,我们自己还没有钱,我们又不能花很多的钱解决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把这样一些非常大的挑战,摆到我们互联网企业的面前。我们真的没有办法花钱买Oracle和思科的交换机。我们创业之初的时候,就是两台服务器,可能要解决别人100台服务器解决的问题。事实上,这是最开始面临的很多问题。

随着我们自己不断的积累,我们算是一个云计算的客户,但是我们的团队里,70%到80%都是工程师,我们自己也在研发自己的产品,处理这样的问题。处理到一段时间以后,我们会发现自己处理的问题,又不是那么的专业。虽然我们处理本身跟广告有关的云计算问题时,我们是专家。但其实还有全行业公共的问题,不需要我们自己亲自解决的。我们等到企业发展到今天,虽然不是很大,比在座的其他企业小很多,我们现在只有100多人。但是这些问题有很多部分是变成通用的问题了。这时候希望通过自己原始研发的云计算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自己软件开发,相对过度到更专业的云计算技术开发公司的一个阶段。

事实上,我们现在非常希望跟我们在座的厂商沟通的一个问题是,以后大家如何能更好的促进创业公司的发展,从最开始只有两台服务器,五台服务器的需求,到逐渐变成100人、200人,甚至1000人的发展过程,怎样更好的帮助他,除了提供硬件以外,更多的中间件、运维的支持,提供给初创的企业,而不只是提供给泰康人寿金融方面大的企业,这是我们特别关心的问题。谢谢!

天云科技副总裁雷涛:这是两个问题,非常有针对性和对立。这种对立也是看看我们怎么从一个初始的小公司,有一个技术的演进的平滑过程。从泰康的角度,是一个巨无霸的体量,怎么演回到现在云计算的模式,今天电信的用户还没有到,我们先请ESG的分析师,能不能就需求方,我们两个用户谈的问题都是很针对性和对立的。更为普遍的需求,对于我们资源利用,对于我们构建一个大系统,怎么调度的时候,有没有相应的数字,或者报道,能够分享给我们在座的同事。

ESG总经理兼高级分析师王丛:首先要说的就是,在座的两位代表一个现象,大家感觉到云计算在中国定位没有错,就是云计算便宜,我们不觉得。云计算本身怎么比的?我们知道,在TCO里,硬件和软件的采购差不多30%到35%的空间。其他的整个运营和管理是60%到70%左右。所以如果拿云计算和硬件、软件的采购成本比较,这是完全的错位。

第二个,刘先生讲的,如果在某一些行业,云计算不是说都上云,都下云,中间有大多数的情况下是混合状态。很有可能一部分的业务是在物理数据中心,一部分是在私有云,一部分上了公有云,这是从某种程度来讲,一部分在某一些行业是补充而不是一种代替,最典型的就是金融和零售。很难做到数据中心关掉了,所有的数据都给到云上,做不到。CIO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风险,省多少钱,在金融上来讲,跟带来的风险损失是不成比例的。

第三,市场把云作为一种包装,这种包装对于市场形成正循环有很多负面的作用。因为包装到大家都云里雾里,谁都不相的世界,中间有本质的问题。ESG是全球分析公司,是做数据中心的调研,回过头来,我们有一些数据。我们坐在这里,前两天做了沙龙,我就说了,我们坐在这里我们是IT的同仁,我们想做到的事情,就是真能够把价值呈现给客户,这样的时间,所有方都会受益,故事讲不清楚,都不会受益。有没有一些统计的数据?有几个统计数据,我先说全球的一个统计数据。

我们最近做了云计算的统计数据,云有亚马逊,我们定位成公有云的平台,私有云,还是不一样的,VMware在这里的话,我们就是说有私有云和混合云的另外一部分了。前面两位先生讲到的内容,我们现在走的一条路,更多的还是公有云。我本身觉得,在全球数据上,可以看到作为公有云来讲,CIO还有很多的任务,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风险。这个故事我们讲不清楚,不能让云计算使用者权益真正得到保证,这是第一。第二,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这种情况下说出花来也没有用,在中国,可能是混合云和私有云的采集力度会大一点。但是在全球的市场,北美中小企业上公有云是很普遍的现象了。

所以,我们做了一个统计报告,就是用几百个公司的数据做的统计,我们会将调研的实际成果跟大家分享。差不多有80%左右的CIO说,在未来五年的时间,会逐步的把公有云的服务纳入整个IT的战略重点进行考虑。这是一个趋势。在中国的市场上,我们叫做混合云,行业云,有一个很好的强增长的趋势。

天云科技副总裁雷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