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世界大会:云技术精英环节现场图文

云世界大会进入下一环节,云技术精英。

天云科技副总裁雷涛:今天真是全星闪烁,看到硅谷的精英在这里聚集,因此我们想把视线拉回中国,拉回北京的亦庄,看看本土的企业里发生的事情。我们今天有请四位嘉宾上场化学。第一,思杰系统公司云平台产品部CTO梁胜,梁胜先生在思杰公司负责云产品的战略规划和整体技术实施,曾经是Cloud.COM的创始人,今年到了思杰。第二位是陈尚义,是百度公司的技术委员会的理事长,北航的兼职教授,科学院的研究生导师,曾主持过重大的新加坡国立大学项目,以及很多核高基的项目。第三位是阿里云计算平台资深专家林晨曦,林先生2008年就开始进入阿里云的集团研究院,至今一直从事着大规模云分布式计算和大部分的架构工作。

最后请北京友友天宇系统科技有限公司CEO姚宏宇。今天都是云精英在座,都需要亮剑的,给一些有挑战的问题给予到精英,希望本土有创新的内容,能够超越到硅谷的企业,因为IT行业里面,听到的很多内容都是在讲,成功是可以被复制的,这一句话好像在国内谈了很多。每一个成功的硅谷的经营理念,技术创新,都在国内可以找到样本。国内十几年的IT产业,互联网行业,不断的进行推出内容的创新。在座的精英,不是复制品,都是自主创新的打印件。这些问题,想一个一个的问问我们在座的各位。

今天题目的主题,我是在想,谈一下创新,创新的秘技在哪里?先问我们的梁先生,您背后是有故事的。Cloud.COM,一个两年40个人的团队,卖了两亿美金,这么快速的在云计算领域。创新是有一个把握的。我们在看Gartner成熟度曲线的时候,云计算还没有到峰谷的时候,还在孕育期的时候,2009年的时候,Gartner还是在热捧期,您是怎么做到的?

思杰系统公司云平台产品部CTO梁胜:今天很高兴跟大家探讨云计算,以及云计算在中国的情况。就像雷先生说的,我三年以前创建一个公司叫Cloud.COM,我们公司是6个月以前被思杰公司收购了。我现在思杰做首席技术官,负责云计算方面的技术。

其实,说起来创新,小公司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个时机和机遇,然后要有这样的理念去把握,有这样的信心去把握这样的机遇。说起来,云计算现在是很红,但是在两三年前,亚马逊的EC2,S  service的服务,已经非常成功了。当时不光是亚马逊成功,有很多业界的巨头也开始,田总、张总当时公开的谈论云计算方面的机遇。

所以,我觉得,最关键的要创新,要把握住机会,就是要开始去做,不要在乎这些大企业也在讲同样的事情。因为从企业的角度来讲,有很多现有的产品,有现有的策略,很难很快的转过来,重新做一个,现在云基地几十个企业重新做,从策略、执行、客户角度来讲都可以重新做。IT界,传统的Cloud  server转到云,传统的PC转到云计算,这么好的大转变时机之下,就给像我们这样Cloud.COM的小公司,以及在座很多做云计算的公司创造很多的机会。

我们公司做起来之后,最重要的说起来也不是技术,关键就是研发一些技术,帮用户真正解决一些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已经存在了,但是公司不可能很快的做技术和产品、策略的转型,真正帮助用户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公司Cloud.COM当时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快的将这些问题解决了。当时从韩国电信、印度的塔塔电信公司等,一下子有几十个云,都是用Cloud.COM软件建起来的,我们很快的就能够拿到这些客户,而且能够用我们的软件,真正让客户得到好处。

再下一步,就是像一些大公司,思杰这样的大公司,也是有前瞻性的,而且也主张需要创新。大公司可能不会开始,但是过一两年,到三年,也意识到在云计算方面需要投资,在技术情况下找商机,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收购,在他们看来,是做得最好的,或者是客户最多的,技术最好的,产品最好的小公司。这个时候,就是在这样的前景下,我们公司被思杰公司收购,我当时非常高兴。

因为思杰是一个相当大的公司,但是在这个规模下的公司,很少公司有像思杰公司的前瞻性以及能力,能够希望真正为客户解决云计算方面的问题,当时思杰把我们收购之后,将我们的商业真正推到下一步,让我们的技术和产品更加的成功,让我们的客户更加的得力。

天云科技副总裁雷涛:我们需要快速的选择,从小做起。我们没有正面回答一个问题,我们到底怎么选择的?因为这个技术问题下一轮再来问。

下面也想谈一下百度,我接触百度第一次应该是十年前,那个时候,创新,他递给我一个卡片,是一个很小的绿色的卡片,跟其他所有品牌卡片不一样。我们看到美国硅谷有谷歌搜索公司,谷歌发展这么多年下来,他们也在严谨,他们也收购了一些视频的应用,拿到新的现金流。想请教一下百度的陈先生,百度十年的发展当中,持续创新动力和根源在哪里?以及谈一下未来云计算相关领域的思考。

陈尚义:昨天晚上10:30的时候有一个微博网友睡觉之前,很不放心,就是百度了一下,他提了一个问题,世界上有比我更帅的人吗?结果百度的回答是对不起没有找到,这个网友就说,可以放心的睡觉了。这是一个玩笑。但是从这个玩笑,我们可以感觉到,大家可以轻松的一笑,百度人感觉到压力巨大。不仅仅是这样的问题,很多问题当你不知道答案的时候,都会提交给百度,所以刚才主持人问,百度的创新动力在何处?这一开始,搜索引擎很简单,就是通过关键词匹配,找到一堆链接,然后按照算法排序,让你从中挑,排第一个,肯定就是说比较符合你的要求,应该来讲。

后来甚至在百度内部,引起了一点小小的争论,但是争论很快就过去了,就是用户不会选关键词,很难找到答案,于是我们需要教育用户,教他们使用关键词,很快就遭到了失败。搜索引擎得到越来越多的依赖,很多的问题都会提交给它,比如说1+1等于几,比如某一个单词和汉字怎么念,比如说三个车拼在一起是什么字,或者为什么男人比女人高,或者是说,脑溢血做手术的后果情况是怎么样?很多的问题。所以说,百度在不断的挑战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迫使它的各种技术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包括今天我们谈论的云计算的发展。

为什么这样讲呢?首先我们看,在面临用户越来越多的问题,智能化、傻瓜化,把搜索引擎当做一个自然人,这种情况下,2008年8月18号,在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公司的创始人李彦宏先生提出了框计算的理念,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之前之后一直在努力。框计算是什么?框计算跟云计算是对立的,甚至有的专家认为是互相矛盾的,或者提出来不伦不类的。但是实际上,它是非常先进的技术理念。

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了如何能不断的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通过我们的内部调查发现,用户不仅仅是对数据,对链接感兴趣,现在目前发现有30%是对应用感兴趣,应用为王的时代,他要搜索应用。所以2008年提出的框计算的理念,背后是四个重要的技术支撑。

第一个技术,就是语意分析,自然语言描述一段话,放在小小的框里。

第二,就是行为分析,当搜索天气预报的时候,在北京就是显示北京的天气预报,上海或者香港的时候,就是显示上海或者香港的天气预报,根据人所在的位置,行为习惯,给出的答案不一样的,就是个性化的计算。

第三,海量数据,就是今天大家讨论的Big  data,不仅是海量,关系数据的结构化和动态性。这四个技术,支撑了我们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户需求和需要。百度内部有一个口号,框计算,框是目的,云是手段。刚才讲了,满足用户需求,我们要做很多事情,四个技术。但是在后台面临越来越多的用户的数据和需要,不可想象,现在移动终端,智能终端越来越普及,带宽更宽了,上传一个数据非常方便,后台的数量是几何级的增长,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是为500个PB,或者1000个PB做准备,还有大规模的机器集群。

所以说,刚才主持人讲,百度的创新动力是什么?就是如此。2008年提出框计算,现在又经历三年的发展,退出数据开放平台、应用开放平台,实际上都是云计算支撑,数据开放平台是什么,应用开放平台是什么,可能没有时间讲了。用简单的话来讲,框计算提出的时候,就是即搜即得,要搜索的东西马上就可以得到,不需要通过链接一个一个去找。经过一段的发展之后,就是即搜即用,大家可以体验一下,就是搜索一个小游戏,当时的画面就可以显示游戏的画面,就可以直接在上面玩,目前百度开放平台的应用已经达到15000多个。

天云科技副总裁雷涛:陈先生很专业,很快就亮剑了,我理解,您回答的是创新的动力来自于需求,快速的捕捉到了用户从搜索框里方方面面的需求,然后找到了我们的技术原生动力,也就是应用框计算,您讲了这么多,语意分析、行为分析、机器学习,我们更应该把你请到我们下午的大数据论坛,会着重谈实现的基理。我们看一下下面的一个问题,谈云计算更多的是,应该是亚马逊,以资源出租的模式,一个卖书企业构建庞大的数据中心,资源打包租售,有一个新的产业模型,亚马逊也在变化,他现在也有很多新的业务体的出现。除了卖资源以外,也卖能力,计算能力的外包。

上周参加运营商的论坛,当时聆听了精采的讲解一下,阿里云在国内推出的内容,有哪些是相对比较创新的技术?

阿里云计算平台资深专家林晨曦:我们目标向在十年里面,从集团的角度来讲,希望打造一个分享数据的第一平台,所以大家一想到,我们如果想在这个社会上给各个公司,各个行业分析这些数据的话,云计算可能是唯一的一个能作为技术的基础提供的能力。所以这是为什么我们后来成立的一家公司,专门做云计算的事情,三年前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也有考虑的。

其中一个很大的元素,就是战略上的决策,我们可能没有用像现在比较知名的开源的软件,我们基本上从每行Code(音译)开始,重新走过来,自己做了一整套的系统。完全就是国内少有的几个公司,就是从第一行Code开始,自己将整个分布式的环境,整个分布式的操作系统从头打造。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应用的需求是这个技术往前走的真正的动力。这是第一天就是坚信的事情。我们认为只有在我们中国环境里,做电子商务环境里,遇到不同的挑战,最后打磨出来的系统,自然跟别人不一样,这是三年来,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最早的想法。

然后回到今天,我们做了三年,过程非常艰辛。三年来,我们发现,这个想法在实践当中得到很多的验证。我们举个非常小的例子,大家都知道,云计算可能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就是一定要大规模的。这个是解决云计算问题当中最核心的问题。我们自己看大规模,解决比较好的就是用了云计算的技术公司,可能就是谷歌,一整套的GFS、Map  reduce,就是大Scare的技术,一定是低成本的,就是建立在商用的PC服务器上,而不是用硬件解决这个问题。这个产能支撑整个产业稳定增长,这也是一个基础。

除了这两个之外,还有亚马逊,我们看到云计算还有第三个特点,除了大规模、低成本之外,第三个特点,就是必须可服务,可运营的。换句话说,就是它应该是开放的,开放就是使得大家共同在云计算平台上做事情,来使用,最后才能达到分享数据的目的。这是我们看到的三点。

今天我们回头来看,这三件事情,真正做下来的时候,再结合中国的特色,我们会发现有很多的技术创新在里面。谷歌做GFS的时候,第一天的时候,文件系统是做成可以追加写的,Hadoop开源就没有做这个事情,过了好几个版本,加上这个功能,因为他认为有这个需求。

我们第一天我们做文件系统的时候,就是做到最佳写就可以了,后来发现中国市场不是这样的,大家知道亚马逊有两个很重要的产品,一个是EC2,一个是S(音译),就是觉得安全系数很可靠的数据放在S(音译)里面,EC2不能保证数据完全安全。希望人家结合来使用。但是中国行业里面,小网站不希望这样用,就是希望EC2里面自动包含S(音译),对于使用来讲就是非常透明。为了这个,要改后台的分布式系统,把文件系统改成不仅可以追加写,也可以改成插写,在GFS和亚马逊架构里,Public架构里面我们没有听到他们要做这个事情。但是在中国的环境里,要求做出这样的产品,才能让大家接受。

有了这种需求,才是真正触动技术创新的原动力。

天云科技副总裁雷涛:很多关键的系统,分布式计算、大数据等,还有提到商业和标准化的底层构建的设备。这里还有一个关键的明星,来自分布式计算的阵营,十几年写Hadoop的人之一,这几年回国之后,让姚博士跟我们分享一下,刚才听到了阿里,对于分布式计算做了很多改良性的创新,姚博士很了解Hadoop的问题,也做了相应的创新,Hadoop是开放的,姚博士现在做一个私有化的公司运营,在创新的时候,必然会有一些碰撞,比如现在很多做开源,开源的模式,很多人不太欣赏,纯做开源,这样的商业模式是否可持续?纯做私有性的企业,我们又会丧失掉很多,我们开源的社区里的技术贡献,长期的技术创新的发展来自于哪里?姚博士,我们在做技术的同时,因为您是一个企业者,两者之间是什么考量?

北京友友天宇系统科技有限公司CEO姚宏宇:第一,从Hadoop角度来讲,当初设计,主要是针对走雅虎的云计算的平台,没有对外开放的,Hadoop不是雅虎的云计算的平台,最早的设计目的是针对搜索和邮箱的存储,一直到现在,整个设计框架也没有太大的改变,这是为什么有局限性的原因。我相信,阿里将云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结合起来的时候,会有很多新的创新。因为我们是跟他们差不多,基本上把原来全部推倒,从头开始写,原因可能不一样,最终写了好几年。

回到主持人的问题,私有和开源,我回来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仔细想过这个问题,到底是开源基础上做这个事情,还是全部从头来。有半年时间,算是在市场上实验,开源在那个时期,那个点的话,就是它不能支持的东西,和不满足用户需求的东西太多,没有办法,就是全部放弃从头开始了。

第二个,我是开源社区的一个坚定者和使用者。以前负责雅虎很多平台级的系统,我们在里面使用开源很多,但是有一点,开源真正做得非常好的项目不是特别多,客观来讲。比如说数据库,基本上大概两只手就把开源里面做得很好的产品全部属出来了。开源项目,全球有几十万个,应不是夸张的。

总体来说,开源,很多人就是从兴趣的角度来做这个事情,一开始推动比较快,解决某些问题,但是考虑不是很全面,因为不是作为一个商业公司,来为终端客户服务。开源最早的原动力是创造开源人的兴趣。等做到一定程度,我觉得,最合适的方法,是商业的力量加进去,能够把开源的事情真正推向大众。

所以,我是开源的使用者,也是开源的支持者,但我自己做的却不是一个开源的公司。我个人认为,从商业角度来说,我认为这样做出来,成功的几率比较大一点,这是第一。第二,很多企业做成功以后,就是梁总Cloud.COM有一部分是不开源的,现在被思杰收购了,已经有商业模式了,反而把这个部分开源出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

所以说,应该是开源加私有性起来,友友短期内可能是一个闭源的系统,因为这个市场竞争很激烈,很有可能以后会将所有的产品贡献出来,给予整个社区,就是友友能够生存下来的时候,能够活得比较好的时候。

天云科技副总裁雷涛:有没有这种可能,我们有看到很多北美的企业,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也在做整个产业链的孕育和培育,很小的公司,都在做。思杰现在用这个模式在健康的运营,也希望有更多的核心,像阿里、友友,这些有真正知识内涵的企业,能够以Consulting(音译)方式对产业链做一个贡献。

第二个问题,我刚才跟嘉宾沟通的时候,我们也在谈一个问题,云计算,大数据,或者现在相应的概念,云计算从哪里来,还要到哪里去,我们都在探讨一个问题,云计算的模型有很多解读的方式。最早的集群一直到现在的发展来看,都有不同的流派,看到企业社区环境里出现不同的阵营。不同的阵营,比如说像企业级市场的甲骨文、EMC、VMware抱团取暖,V-cloud还是有很多很好的作用。还有大规模的计算,一些成熟的商品都在应用,而且确实决定了实际应用场景。

另一方面,就是分布式的企业,构建了自己的王国,Facebook有八亿多用户,这么庞大的群体,不应该是脆弱的,应该是更强大的计算模型。不同的流派,听一下在座的四位的看法。我知道,在座的都是属于其中一个流派的,不能否认另外一个企业端的,这个角度,从哪里来,云计算将会到哪里去,分享一下自己的见解。

思杰系统公司云平台产品部CTO梁胜:这个问题很重要,尽管现在云计算已经被大家很认同了,大家也看到谷歌、百度、阿里巴巴等明显的云,都已经很成功了。你的问题根本性在于什么是云计算的问题。特别是IT行当,有一些大头,不同的企业,讲的什么是云计算,还不是完全一样的。雷先生讲的VMware、EMC、思科,VCE,要做云,买一个这个机器,装上这个软件,就是一个云,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想讲一点,云计算的定义好在没有必要从头讲,大家都知道,云计算要用多少,付多少钱,或者可以记时的,有API,大家都很清楚了。

还有一点,大家不是很清楚。当时Cloud.COM建立的时候,当时思杰买我们的时候,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对什么是云计算上,有一个非常共同的认知。当时很多大的IT公司都有云计算产品卖,而且做得很好。但是他们根本上做的,在我们看来还不是真正的云。在我们看来,真正做云的公司是网络公司,像阿里巴巴、百度、谷歌、亚马逊这样的公司,不是传统的卖给IT行业,卖给大企业做IT的公司的东西。为什么比较远,传统的还是很大的机器,越卖越大,越卖越贵,看一下百度、谷歌的系统怎么建的,建的规模非常大,但是本身每台机器都很便宜,而且一开始写程序和应用的时候,就考虑到了下面的基础设施,可能单个来看,不是很可靠,每个单个可能会丢掉,整体来说,因为很多,不光是在一个地方有,全国各个地方都有,百度、谷歌的这样服务,我没有碰到过出现问题,可能内部机器在坏,我们看不到。

传统的IT很难管理,要管思科、VMware、EMC,都是需要去上课,都要认证,就跟拿博士学位一样,学问很大。新的云计算的内容,几千几万台机器,最大的就是思杰用我们的产品做的私有云,做到将近两万台物理机器,不是虚拟机。所以,每天都在跑,每天机器都在死,死,就是换一台新的机器,应用没有受到一点的影响。

我是觉得,从这方面来看,什么是云,什么不是云。思杰的角度,这种真正能够像网络公司建数据和IT,才是真正云的建法。把传统的IT拿来,上面再写一点东西,每个人用多少统计下来,再做用户自服务,做一个终端,还不是真正的云。所以,我们公司的目标,就是想办法学谷歌、百度、雅虎、亚马逊等做了什么,很多大企业内部没有这样的技术力量,做不出来,把大的网络公司做的东西,我们做成软件产品,做好之后,石油公司可以使用、医院部门、政府部门都可以要,大部分都是开源的软件产品,让我们的客户可以做真正的云的基础设施,也是用这个方法的。

天云科技副总裁雷涛:谢谢!观点很鲜明,火药味也很足,今天台上没有厂商的嘉宾,不过好在我们下午八位厂商的VP,会有话语权,还有反抗的机会。百度的陈先生解读一下。

陈尚义:梁总把百度的情况说的比较全面和精确了,我也同意。如果非要问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认为这两大阵营,互联网企业肯定打先锋,然后第二大阵营,另外一个阵营,他们做的事情就是产品和服务化。把基础架构,数据处理做成产品,为什么这么讲?大家都知道一个事实,提出云计算最开始应该是亚马逊和谷歌,类似这些互联网公司。为什么他们先提出来?上一个环节我讲到了,他们有了非常挑战性和前所未有的需求,百度的数据和百度的机器集群,数据中心的规模,是全国最大的之一。

那么,在这么大的情况下,谁提供技术,把所有的分布式的集群管理起来呢?这么大的数据,谁会教你?也许谷歌、亚马逊有,但是绝对不会给你,那靠谁?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我讲的是大家知道的,还有很多不知道的内容。我随便举几个例子来讲,比如说时效性,我们在收到你的提问之后,0.05秒之内快速的响应,用户不愿意,会选择别的浏览器。广告,拿钱在百度上做广告,恨不得马上出来广告效果,这里有多么大的计算,广告和搜索结果之间相关性,计算出来,才能在合适的位置上展现广告出来。还有打一个单词,马上出现一个提示,提示太晚是没有用的。只是说现在最热的时候打了一个单词,可以进行提示。所有这些,都逼迫着你后面进行大量的计算,而且要达到极高的实时性需求。

我的意思是说,互联网公司在解决别人没有解决过的问题。

天云科技副总裁雷涛:我听明白了,互联网公司在做先驱,在做先行的尝试,然后这些大企业,也是解释了为什么,这些大企业都在谈Hadoop,都需要Hadoop的故事,我们先做,做完了以后,会有大型企业包装好,再给企业。

陈尚义:对,传统公司不需要担心,互联网做的是面向广大用户的服务,从来没有想过做成产品化,卖给第三方,即使有主观愿望,也没有这个能力,这是互联网核心竞争力,不愿意暴露给别人。所以,给第二个阵营,留有充分的机会。

天云科技副总裁雷涛:从阿里的角度呢?阿里的角度去看,我们是先行的实践,还是我们有其他的严谨方式?

阿里云计算平台资深专家林晨曦:前面两位讲的比较好,我加一点自己的看法,今天讲云计算,不是界定什么是云计算,就是一个生态圈,不同的公司扮演不同的角色。我们想,云计算何去何从,可以回头追溯一下,前面提到了,为什么互联网公司会在前面,我们看一下我们电的开始,电刚开始的时候,是大工厂先用起来的,电的东西,真正对人类社会发生最重要的效益的时候,一定是到民用电。这个角度来讲,云计算哪一天真正变成公有云,变成每个人,每个小企业都能用的话,这才是我们将来云计算要到的地方。

然后,我们也一直理解,为什么我们把集团后面十年的目标定义成分享数据的第一平台。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希望数据的分享,相当于以电被使用的方式,极大的促进整个社会的效益,解决社会中间很多,原来因为数据链被割断以后,所导致的不优化的问题,这是我们的想法。所以,从阿里的角度来讲,我们将来想做的就是公有云的服务,这是肯定的。很多人开始有疑问,我们成立一家阿里云公司,是不是只为淘宝用,不是的,我们提供公有云的服务。会有第三方软件公司,解决方案公司,针对不同的行业,在公有云的服务上,包装私有的解决方案,垂直的提供给真正使用他们的企业。这个可能是将来整体的生态圈。

除此之外,包括个人的开发者,他们在云的时代,实际上应该能享受到,更有创新的环境,这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最终这个东西,云计算非常激动人心,真的跟电来到人类社会一样的话,真正激动的不是电来了以后,是千千万万的电器出来之后,享受到电器的作用。所以,我们想的不同的云应用都产生出来,大大产生社会效益,才是真正云计算带来的财富。

天云科技副总裁雷涛:我理解了,阿里还是要靠这些技术,提供相应的服务给到最终方。友友,似乎介于两者之间,友友用这些技术已经走入企业端,服务企业用户了,姚博士有什么想法?

北京友友天宇系统科技有限公司CEO姚宏宇:我就不跟大家讲友友了,大家是来听技术的。我参与整个互联网的时间比较长了,我就讲讲云计算的来龙去脉。在中国,我是2007年开始做云计算和推广云计算的。现在还有客户问我是不是做的云计算,我很困惑,就是现在市场上充斥太多的假云计算专家的人。我同意前面专家的观点,云计算根本是从互联网企业诞生的。无论是它的商业模式,还是技术本身。应该最早诞生的时候就是90年代末,就是等互联网泡沫越吹越大的时候,用户量、数据越来越多,系统越来越复杂,没有其他的现成方法,没有人想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才会诞生,以前叫大规模分布式计算,2006年,有人取了云计算名字,大家很喜欢,就变成云计算。超大规模的分布式计算,现在跟有的合作伙伴,还是叫超大规模的分布式计算,技术角度来讲。

从服务的角度来讲,现在无论是阿里想做的服务,百度想做的服务,亚马逊想做的服务,都是服务。从我的角度来看,是互联网服务的一个螺旋性的上升,互联网原来简单提供内容服务,到现在的互联网的2.0。现在在网上,大家看到云计算所有的宣传都是IAAS、SAAS、PAAS,很多人还是云里雾里,就是简单的云计算,服务角度来讲,就是互联网的2.0,原来不好提供服务的现在当成服务提供出来了,技术来讲,就是计算的延伸,现在名字好听了,叫做云计算,这两个结合在一起,就会产生巨大的生产力,对社会来说。

所以,我同意刚才阿里的同志说的,云计算最终的梦想,是公有云被所有人使用,没有所谓的私有云了。但是走到那个点,还是有非常长的时间。

现在这个阶段,就是私有云还是比较盛行,即使到以后专用的方面,即使每个人都可以用电的话,还是有很大的企业还是自己备发动机。

第二,云计算的流派,最早的时候,云计算,大家都没有提,可能这家公司衰落了,最早的是雅虎公司,雅虎的云计算平台,互联网上有的东西,他们全都有。他做了一个云计算平台,天生就是支持各种各样不同的应用,这是现在谈的云计算应该具备的特点。云计算平台角度,雅虎的平台是最像的,真正是我们现在提的云计算,只可惜它没有开放出来。

最出名的云计算平台,目前运行最大的云是谷歌。谷歌就是典型的把自己的业务做好之后,把自己的业务开放出来,非常赞赏他们。Hadoop开源产品是从雅虎出来的,但是不是走雅虎的思路,而是谷歌的思路,走的是GFS的思路。

前面专家提到的两大阵营,传统厂商和互联网对立起来,我并不这样觉得。技术角度来讲,互联网领域分很多的支。谷歌的最根本的技术角度来讲,以存储为基础,存储基础上搭建所有的应用,VMware、思杰从虚拟化角度,延伸其他的应用。IBM、甲骨文,他们的技术积累非常深厚的,他们现在就是在原有市场上,现在需要让别人来分享,还需要改变自己,他们觉得很难受。在自己的传统产品上,引入很多新的元素,属于加快慢慢的改装,这也是一个流派。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我们就是有点四不像,友友做,我相当于经历整个技术发展的过程,从设计这个东西,从解决问题,最后到运营大的系统,发现云计算平台来说,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怎么让很多的机器,无论是虚拟结点、物理结点,还是存储资源,让它们协同工作,共同完成一件或者多件的事情。协同工作,跟人跟人、机构跟机构管理一样,协同的根本就是沟通,有有就是协同为基础的,以协同为基础,把存储等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所以跟其他方面是不太一样的。

天云科技副总裁雷涛:谢谢!我听出来了,其实今天的四位嘉宾都是在从创新的角度,挑战传统的巨人,甲骨文、IBM等。最后的时间,Hadoop的迭代问题,友友怎么解决?数据的亲密性很差,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北京友友天宇系统科技有限公司CEO姚宏宇:我不知道这个问题是来源什么,跟什么对比,因为很多东西都是有一个对比,才能讲更差。第一,Hadoop最早设计的目标就是搜索和邮箱的存储,根本没有考虑到。现在Hadoop用的越来越广是结构化数据处理当中。还有迭代的问题,跟Hadoop没有太大的关系,即使数据库里面也是有一个调度器做迭代的。要不就是Hadoop自己做迭代更好,要不就是外面调度一个资源来做。数据的关联性比较难解决,数据库做性能提升的一个最重要的技术考虑,就是把相关的数据放在一起,访问的时候,可以一口气读出来。在分布式系统里,因为绝大多数数据技术实现还是用Hash(音译)方法,没有关联性的因素。坐的很近,Hash以后,可能一个在美国,一个在中国了。Hash算法本身是可以调整的,就是假如真正做到数据关联,不要把Hash本身技术局限在传统理念当中,数据关联性是可以做到的。

天云科技副总裁雷涛:差异性很多的,可以延伸出各种各样的应用,感谢四位嘉宾,有机会,下午听一下厂商,来自八位厂商的VP,看他们怎么探讨云计算和本土的创新的精英们的对决。谢谢大家!今天这个论坛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