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运营趋势:中国移动发展最为严峻的一年

2012运营趋势·中国移动篇

大象赛跑

这将是中国移动发展最为严峻的一年。

2012年,来自内外部的竞争压力已经达到一个高潮:互联网产业不断越过通信的围墙,不仅威胁运营商的增值业务,还进一步蚕食话音短信等基础业务收入。从内部来看,通信行业用户增长进入存量时代、网络暂时无法适应流量爆发式增长需求、全业务转型开了个头,精细化运作迫在眉梢、队伍建设面临成立十余年最大挑战……

前行的道路上,竞争是永恒的主题。为应对竞争压力,中国移动2012年深度转型已经从单纯的“数量”增长需求,转变为更加注重“质”的提升。并确定了推进移动互联网发展、全业务发展、四网协同发展的三大重点。

移动互联网发展策略上,中国移动的目标是建立移动互联网产业的主导地位,具体落子在不久前刚刚公布的“友好的开放平台策略”;在全业务发展方面,中移动首次提出要“立足高起点,突出差异化”,形成全业务发展的后发优势;而在四网协同战略上,中国移动要打造覆盖广、覆盖深、质量高、速率高的世界一流无线网,转型路径已经明晰,但攻坚才刚刚开始。

中国移动2012聚焦“质”增长

■通信产业报记者 谢丽容

精细化运营移动互联网

作为连接设备制造商、业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和用户的桥梁,中移动总经理李跃深信,技术的发展可能使很多优秀IT公司倒闭,但很难使优秀的电信运营商倒闭——前提是,面对这场轰轰烈烈的移动互联网变革,中移动能看得更准,做得更快。

在中国移动2012年工作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提出,中国移动推进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总体策略是:构筑智能管道,搭建开放平台,打造特色业务,展现友好界面,建立移动互联网产业的主导地位。

要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走得更快,需要彻底打通网络、平台、终端及应用四大通道。在网络方面,经过数年的内部讨论和定调,目前,中国移动集团层面已经着手建设智能管道所涉及的基础设施,比如加快布局Wi-Fi热点以均衡无线网络负载等。

在平台搭建方面,MM商城仍为中移动的承载平台和入口,辅助以其九大业务基地和业务平台,支撑中移动新业务、新媒体和新应用的发展。

而终端方面,中国移动的目标是,2012年能实现终端销售6000万台目标,手机终端是5000万台,其中,智能手机占比超过50%。在此前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中国移动打通其移动互联网战略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发布了众多针对开发者的技术服务与开放政策,向全球开发者敞开了欢迎之门。

李跃曾在一个内部会议上提出,电信运营商三大方面的能力十分关键:网络能力、业务创新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对于中国移动的移动互联网发展而言,这三大能力的考验显得尤其关键。

最大化网络效益

面对严峻的内外形式,适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协同网络建设是中国移动在新竞争环境之下必须修炼的基本功。对此,中国移动的目标是——立足高起点,突出差异化,打造覆盖广、覆盖深、质量高、速率高的世界一流无线网,保持移动通信领域的市场领先。

基于该总体解题思路,中国移动确立了四网协同发展策略,而这其中,TD-LTE和WLAN网络的建网规模和效益又将成为重中之重。

王建宙在此前的2012年工作会上明确表示,2012年,中国移动将积极推动TD-LTE扩大规模试验,促进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目前,TD-LTE一阶段的测试已顺利完成,各项测试指标符合预期发展。接下来第二阶段在基站数量上将继续加大,中移动将再建1至2万个TD-LTE基站。在建设基站的同时,坊间有消息传出,下半年,TD-LTE网络有望在部分地区试商用。有分析人士指出,TD-LTE网络试商用的积极意义在于,推进商用进程,破解中移动在TD-SCDMA时代的新增用户困局,同时也为设备商带来新一轮、大范围的网络建设高潮。

目前,以爱立信、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中外设备商,均将TD-LTE作为今年的重点市场。在不明朗的全球宏观形势之下,TD-LTE为全球通信设备市场增长带来极大确定性,WLAN设备、TD-LTE设备、网优测试服务、终端设备等服务厂商将不缺机会。TD-LTE多模芯片、终端产业将全面开花。

除此之外,正在全国范围内大兴土木的WLAN网络,挖掘其商业效益也被提上中国移动的日程。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WLAN的发展效益主要聚焦在两大方面。首先,是最大化其对流量的分流作用。中国移动党组书记奚国华在2012工作会上明确指出,要通过全面分析GSM/TD网络数据流量分布、业务使用、终端类型、用户习惯,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找准热点区域,更好地发挥WLAN对移动蜂窝网数据流量、特别是手机终端流量的分流作用。“这项工作相当重要,也是中移动投资WLAN最大意义所在。”分析人士告诉记者,以中国移动目前的WLAN网络规模,这一效益目前难以被充分挖掘,“因此,中国移动今年仍将加大对WLAN热点的部署。”

不久前,中国移动开始了新一轮的WLAN设备招标采购,招标规模约为129万台AP设备,大幅超越往年。中国移动目前拥有超过160万个AP(无线访问接入点),计划未来三年建设超过600万个AP,超预期完成“发展10大类应用、达到100个以上达标城市、发展1000万以上有效用户”的目标,WLAN接入开放能力将于2012年2月左右得以实现,届时,用户将告别繁琐的网络接入认证操作。

WLAN发展效益更为重要的一面,是带来真金白银。按照部署,今年,中国移动将WLAN建设、维护、运营和业务发展纳入日常工作体系。这意味着,WLAN业务将被纳入考核体系,并要为业务收入带来真正的收入。中国移动数据部人士认为,解决不好运营问题,WLAN的建设很难获得成功。据了解,2011年前三个季度,中国移动无线上网业务流量达到2173亿MB,相比于去年同期增长了58%,其中移动数据流量1123亿MB,WLAN数据流量1050亿MB。但ARPU值较去年同期却均为70元,没有提升。这意味着虽然WLAN确实起到了数据分流的作用,但流量的增长并没有带来相应的收入。

全业务后发制人

一张优质的、多层面的网络无疑是打造“世界一流无线网”的基础所在,但并非全部。因此,基于优质网络质量的“四网协同”战略被中国移动赋予更多运营内涵。基于四张高质量的网络之上的移动互联网战略、全业务发展战略显得更加重要。

中国移动的2012工作会明确了推进移动互联网发展、全业务发展、四网协同发展的总体策略。对于3G牌照发布之后的全业务运营策略,中国移动的转型步伐越来越清晰,要求“立足高起点,突出差异化,坚持讲效益,有所为有所不为,形成全业务发展的后发优势”。

在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看来,中国移动的优势在于移动网络,所谓的“差异化全业务运营”,应当建立在其优质的移动网络之上。而中移动在行业信息化、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无线城市等方面的“后劲”十足,应全力挖掘。

加强内部管理

在中国移动决策层眼中,2012年是中国移动发展的关键阶段,除了网络建设和业务转型,内部队伍的建设和锤炼更是到了不得不整、不得不改的节点。此前,中国移动有数位高官落马,这也使得审计和整改成为今年的工作重点。

据透露,中国移动的整改措施对各项规定都达到了非常细致的程度,并强化了“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即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以及大额资金使用方面。

已经开始的是,新一轮大面积的高管轮岗。据统计,此次省级高管轮岗涉及十余高管,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其中,在一地任职多年的省公司一把手成为轮岗重点,这也反映出中移动加强内部管理的决心之坚。

“加强反腐倡廉,构建廉洁风险防控机制,是中国移动进一步前进的坚强保证。”中国移动党组书记奚国华的总结发人深省。

■专家看移动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作移动擅长的领域

差异化的全业务运营,在我的理解中,指的是在全业务许可的政策环境之下,中国移动应该协调自身优势去做全业务经营,而不是什么都做。中国移动的优势在于移动网络,因此,中国移动应该基于自身强大的移动网络,做好移动互联网平台,强势介入行业信息化、管道经营和效率更高的业务平台业务。而这可以归纳为做好管道和平台。而不是去做内容和媒体,这并不是中国移动所擅长的领域。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信息生产力时代,中国移动应当更加关注行业信息化和物联网。(谢丽容)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宋俊德:向无线城市要收入

经过前两年跑马圈地和战略投入,中国移动的无线城市建设在2012年将进入实质性阶段,所谓的实质性阶段,指的是应该落实应用业务,并创建有效的商业模式,逐步带来经济收入。此外,中国移动集团和各省市、地区公司在无线城市建设上应该保持一致,目前,与各地政府、大的企业的合作已经落地,集团对于无线城市的热情最高,省市则对于集团战略的理解仍在一定程度上浮于表面。对于各省市移动公司来说,应该真正理解集团战略措施。(谢丽容)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效率优先 精细运营

中国移动在3G发展处于不利局面和固网牌照依旧缺乏的背景下,应当坚定不移地把握效益优先原则,着力提升企业价值。中国移动要牢固树立效益意识,坚决摒弃粗放经营,向精细运营要效益。有限的网络资源不足以满足用户的无限制使用。而由于移动数据业务的复杂性,传统的移动分组网络对其缺乏有效的管控手段,中国移动面临增量不增收的困局:上网卡业务流量占用了大部分网络资源。在此情况下,中国移动要关注如何区分用户、细分市场,探寻精细化数据业务运营的手段,为用户提供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数据业务。(吴磊)

德瑞电信咨询副总经理杨帆:让服务创造价值

2012年对中国移动来说很可能是真正全业务的一年,同时移动更需要积极主动地创新及参与移动互联时代发展。这两点决定了2012年移动的服务需要新的作为。对移动来说,应该以更广的理念开展一体化服务与协同服务,以此推进服务从“助长价值”向“创造价值”改变。把内外部服务当作一盘棋,重塑面向全客户的服务体系,有能支撑全业务的服务内容,有融合全渠道的服务手段,同时有针对全流程的服务质量管理。应以客户体验为中心,将其视为全方位的体验,重新甄别客户体验关键点并加以全面改善。要立足于精确的客户分析能力,提高融合服务的客户分群能力。(吴磊)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丁道勤:构建终端生态系统

2011年全球移动智能终端销量超越PC,国内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增速迅猛,市场空间巨大。在此背景下,中国移动成立终端公司,面临众多困难和挑战,移动智能终端市场竞争激烈,以苹果等为代表的产品制造商及附着其上的软件开发商已分食移动智能终端市场的绝大部分利润,电信运营商的终端运营经验尚缺,重点应聚焦如何有效联合相关制造企业及软件开发商,构建起相对完善的“网络运营+终端硬件+系统软件+应用程序商店”一体化的生态系统。 (王海钰)

走出网络“围城”

中移动2012策略关键与产业链机会

中国移动确定将推进移动互联网、全业务和四网协同的发展作为2012年工作三大重点。围绕这三大重点,网络建设、开放平台、物联网以及定制终端等话题将贯穿中移动的2012。

关键词1 四网协同

亟待厘清思路

■通信产业报记者 卢子月

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移动都将面对四网共存的局面。针对这一现实,早在2010年,中国移动就明确提出了“四网协同”的网络发展战略。

四网协同,在很多业内专家看来,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过去两年,中国移动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包括专门成立项目组,旨在全面提升网络协同能力。2012年,随着WLAN的规模扩大以及TD-LTE日渐成熟,四网协同有望迈入实质发展的阶段。

目前,中国移动面对的网络现状是:GSM网络负担过重;TD网络对GSM网络分流作用不明显,网络利用率低;WLAN尚处于起步阶段;TD-LTE产业链趋于成熟,但还未达到商用能力。

面对复杂的网络形式,中国移动首先要做的就是厘清思路。首先,应该弄清四张网络的覆盖能力以及覆盖场景;第二,在TD-LTE规模试验中,重点关注TD-LTE与GSM/TD-SCDMA的互操作;第三,面对G网络数据压力大,TD流量倒流G网的情况,做好TD分流GSM网络数据流量的工作;第四,做好WLAN与蜂窝网络基站的融合,充分发挥WLAN在热点地区的分流数据的能力。

实际上,中国移动一直在向四网协同努力。在TD-LTE规模试验第二阶段中,多模成为测试的重点。另外,经过TD五期建设,TD网络覆盖进一步加强,G网压力得到缓解。同时,针对TD与WLAN的融合,中国移动在北京展开试点,北京移动自主提出关键技术,并联合厂家研发了TDFI应用接入系统。

全面的四网协同试点已经在上海展开。目前,上海移动已经在张江高科技园区等地率先打造四网协同的智慧城市示范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已经建设成为一个以TD-LTE为引领,2G、3G,WLAN四网协同的“无线园区”。

2012年,中国移动的四网协同战略必将取得更多实质进展,为应对长期的多网并存局面做好准备。

■产业链分析

四网协同无疑将引发巨大的需求,这种需求来自网络的各个层面,包括基础网络设备、网管系统、网络优化工具、网络测试工具、认证系统等等。因此,四网协同步伐加快对于产业链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上下游厂商都能从中受益。

实现四网融合无疑将为中国移动应对移动互联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但实施起来并非易事,这将充分考验中国移动在网络建设和优化方面的综合能力。虽然任务艰巨,但中国移动在网络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明显高于竞争对手,2012年将成为中国移动网络全面发展之年。

关键词2 固定宽带

只欠东风

■通信产业报记者 陈宝亮

中国移动一直非常向往宽带市场。而目前686号限制中国移动经营有线宽带业务和有线网元租售业务的文件执行期已经到期,对于中国移动无疑是一利好消息。

一时间,关于移动何时获得固网牌照的讨论成为业内热点。不过,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所副所长敖立表示:“对于移动经营宽带业务,要充分考虑我国宽带市场的承受能力、竞争格局的变化等因素,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在就此进行讨论,暂无结论。目前移动仍不获准经营宽带业务。”

然而,从2008年以来,移动从未停止过宽带网络建设的步伐:从2009年至今,移动每年敷设的光缆总量超过电信联通之和,并且光缆大多敷设在城域网与接入网。而且,2010年与2011年,中国移动先后启动了两次PON招标,并在江苏、浙江、福建等地部署FTTB。虽然两次集采总和不及电信一次集采的50%,但作为前期推广也已足够。

甚至不少地方移动运营商试图经营宽带业务,但是情况并不乐观。2010年3月,南京移动因经营宽带业务被江苏管局一度叫停。

在业内专家看来,移动之所以如此看重宽带市场并不完全是因为宽带业务带来的利润:更是因为宽带业务积累的用户黏性。敖立说:“电信采用的‘宽带+语音+移动通信+IPTV’的捆绑销售十分成功,目前全球的运营商都在采用此种方式。对于缺乏宽带资本的中移动来说,这种模式无疑会造成极大的冲击。”可见,为了应对冲击,中国移动必然要补齐宽带短板,成为全业务运营商。

■产业链分析

一旦获得固网牌照,移动将凭借资金优势,大举建设宽带网络,这对产业链将是一个利好消息。然而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担忧,虽然市场需求会增长,但可能导致产业链厂商的错误估计,如果产业链盲目扩产,结果可能是得不偿失。

目前,FTTx的产业链已经非常成熟,中国移动也积累了包括安装、运维以及业务发放的经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对于中国移动来说,缺少的只是一张牌照而已。

关键词3 物联网

寻找杀手级应用

■通信产业报记者 杨志杰

中国移动2012年工作会提出了要大力推进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重点领域创新,并表示,中国移动的物联网应用在2011年已经进入规模发展阶段。

事实上,规模发展是有的,真正的规模商用,规模效益还需要中移动进一步发掘。

在原有物联网业务发展基础上,中国移动为了实现规模商用,已经规划了“明星业务”、“成熟业务”、“储备业务”等三大类物联网产品,这些业务全国推广后已由中移动集团公司统一规划,分省部署、分省运营。

同时,中移动正围绕电力、交通等10个重点行业建立物联网标准模板体系,依托中移动物联网基地形成模板维护团队,丰富行业模板,实现向标准产品的提升。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三个储备产品是:远程医疗、智能农业和物品追溯,这三个产品在标准化后需要进行业务试点。

此前,中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强表示,中移动在物联网领域有四个理想。一是,希望在每一个汽车上都装上通讯模块。二是,希望为每一个家庭装上物联网网关。三是,希望在每一个城市有需要的地方都建成感知网络。四是,人人接入物联网。为了更好的推进物联网业务,中国移动的物联网业务正在推进三个统一。一是,统一通信协议。二是,统一管理平台。三是,标准化物联网终端。

目前来看,中移动离这一愿景的距离还很大。物联网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要找到足够分量的杀手级的应用,可能有一两项就能带动整个物联网业务群的发展。

■产业链分析

虽然中国移动已经规划了多类物联网业务,但由于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业务规模较小。而与此同时,物联网产业链上存在这众多小厂商,只靠中国移动的物联网来获得生存显然不切实际。

物联网不可能永远依靠政府买单。拥有庞大用户资源的中国移动,在公众领域推广物联网本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移动需要的是找到一个用户或广告主或者谁,愿意买单的“杀手应用”。

关键词4 终端

转向专业化运营

■通信产业报记者 王海钰

在移动终端公司成立之后,专业化运营成为未来移动终端产业发展主线的关键词。

进入2012年,终端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中国移动应当按照市场化运作原则,进一步推动其终端公司与厂商之间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实现TD终端的规模化、常态化销售。同时,通过及时发布市场需求、技术白皮书等各种手段,更好地引导厂商进行TD产品规划,提升TD产品的竞争力。

现阶段,对TD手机市场发展产生最大作用的在于其低端产品,根据去年11月的数据来看,售价在400元以下的手机占到总销量的41.5%。中国移动有6亿用户,这就要求中国移动要协调发展高中低端手机,以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未来需坚持规模发展、协调发展和精品终端策略,填补明星机型方面的短缺。目前来看,CMMB已广泛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移动应持续发力CMMB等特色服务,将其打造成为“杀手应用”,同时,TD制式的4.0英寸中低端智能机也已经推出,随着TD芯片等成本逐步降低,高性价比手机无疑将为其终端市场竞争力再添砝码。

渠道方面,坚持自有渠道和社会渠道双渠道运营策略,积极拓展电子渠道销售,和实体渠道互相补充。采用集中采购和产品代理相结合的终端定制模式,同时进行高效低成本的终端分销和零售,压缩渠道层级,与优质连锁渠道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

目前,终端依然是TD-LTE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环节,目前包括诺基亚、三星在内的各大终端厂商都已推出了TD-LTE手机,中国移动应持续投入资金、技术支持,保证终端环节的快速发展,同时随着芯片工艺水平的稳步提升,产业链的逐渐成熟,也将有越来越多的终端企业投身TD-LTE建设。中国移动在终端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将得到凸显,未来由其率领的TD军团日益庞大,从TD-SCDMA到TD-LTE,移动终端市场终将成为孕育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的沃土。

■产业链分析

伴随时间推移,TD-LTE变得炙手可热,其终端前景不可限量,对芯片、终端企业而言,中国移动将成为一面导航性的旗帜,尤其在国产厂商积极寻求突破的背景下,TD-LTE终端市场蕴藏着更广泛的机会。

明星产品的缺失一直是TD终端的软肋。不过在中国移动的大力补贴政策下,过去TD终端乏力的局面已明显得到扭转,而其中又以中国移动终端公司的成立为节点,在终端公司正式发挥职能之后,TD终端产业完全进入了资源高度整合、规模化、专业化的运营阶段。

关键词5 开放平台

更开放,走出去

■通信产业报记者 赵妍

在中移动不断向互联网迈进的脚步中,体制的封闭束缚着业务创新,封闭体制也成了中移动突破“管道”角色的障碍。互联网世界需要运营商开放的心态和共赢的观念,秉承这种理念的中国MM商城被赋予众望。

做为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战略焦点的MM商城自2009年上线以来市场成绩瞩目:截至2011年11月底,移动MM的应用累计下载已经超过6亿次。同期,中国移动应用商场上架应用超过10万件,注册客户达1.38亿,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中文应用商店和国内最具规模的在线手机软件商店。

在获得良好市场成绩的同时,中移动也承受着来自诸如无法保证中小开发者利益等方面的质疑,2011年底的中移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中移动提出的“开放、合作、汇聚创新的力量”以及此前启动的百万青年创业计划都向产业链释放了明确的信号:更加开放。

中国移动将和国际运营商联手,为开发者提供“走出去”的机会,目前,MM商城已经在韩国KT的商店中开设店中店,也会在DoCoMo开放,将联合日韩一起打造移动互联网。针对外界提出的中国手机应用开发者生存状况不佳的问题,中移动也提出为开发者量身定做一些平台,通过将标准的接口开放给开发者之后,使开发者缩短周期,降低成本,以便度过“冬天”。

■产业链分析

中移动进行产业链的整合和拓展,届时平台厂商、终端厂商、互联网厂商、个人开发者、企业开发者等不同层次的产业链均获得机会。目前中移动在31个省做了MM百万青年创业计划,已经有200万注册开发商,已经有10个项目受到风投支持。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群体创新的时代,只依赖自己,运营商是无法取得成功的。聪明的中国移动早就认识到这一点,一直倡导平台开放。

关键词6 无线城市

WLAN盘活2G资产

■通信产业报记者 逄丹

中国移动无线城市建设已经走在三大运营商前列。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移动已与31省217个市签订了无线城市战略合作协议,在各省建成140个达标无线城市,发展用户超过2400万户。

业务收入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移动的盈利能力逐渐下降。同时面对电信和联通的强力冲击,中国移动如何突破重围,继续占领数据业务时代的领头羊位置,中国移动将目光抛向了无线城市。

中国移动2010年10月正式启动无线城市战略,并制定了2011年无线城市“十、百、千”总体发展目标,即在2011年发展10大类无线城市应用、建成100个以上的达标城市、拓展1000万以上的有效用户。

根据数据统计结果,中国移动已经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不过,中国移动并没有放缓脚步,大力推动无线城市的建设成为中国移动2012年重点工作之一。

而为了支撑无线城市的建设,中国移动WLAN部署进一步提速。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在“中国移动2012年工作会”上表示,2012年,中国移动将把WLAN建设、维护、运营和业务发展纳入日常工作体系。

按照计划,中国移动将在未来三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600万个AP,并将借此支撑正在着力发展的无线城市网络。

这无疑对WLAN产业链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商业机会。H3C无线及软件产品部长郑志松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以往企业的WLAN设备采购中,最多能采购几千台AP。而对于运营商来说,一个城市的采购数量能够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台。这种规模是普通行业不常有的。”

可以预计,随着中国无线城市建设步伐的提速,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从中受益。

■产业链分析

从近两年运营商WLAN招标的情况来看,国内厂商占据了主导地位,特别是如弘浩明传等中小厂商获得不少份额,同时一些OEM厂商也进入采购名单。中移动WLAN建设加速对这些企业来说无疑具有深远意义。

将移动互联网作为下一个增长点已成为中移动的目标。然而不断增长的数据流量使其背上了沉重的网络扩容包袱。无疑,无线城市既为中移动缓解了流量压力,也使其开辟更多业务发展空间。未来,如何建立成熟的商业模式值得中国移动思考。

四大子公司初成形中移动开启专业化运营模式

目前三大电信运营商在专业化运营的道路上刚刚起步,专业子公司的运作往往流于表面,使得专业子公司的功能和作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打折扣。

■通信产业报记者 谢丽容

近日,由北京移动和中国移动集团共同出资成立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正式被中国银监会批准开业,注册资本为50亿元人民币。至此,中移动的主要专业化公司包括了去年八月开业的终端公司、不久前成立的支付公司、目前仍处于虚拟运营阶段的集团客户公司及财务公司四家。

相对于NTT、法国电信、英国电信等专业化运营已经相当成熟的国际运营商,中国移动的专业化运营之路仍处于蹒跚学步阶段。

财务公司的尝试

记者了解到,中国移动财务公司获准的经营范围为,对成员单位办理财务和融资顾问、信用鉴证及相关的咨询、代理业务;协助成员单位实现交易款项的收付;经批准的保险代理业务;对成员单位提供担保;办理成员单位之间的委托贷款;对成员单位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办理成员单位之间的内部转账结算及相应的结算、清算方案设计;吸收成员单位的存款;对成员单位办理贷款及融资租赁;从事同业拆借。

中移动曾表示,成立财务公司主要是加强对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改善资金流状况、控制资金风险、降低财务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供财务管理服务,从而提升集团整体竞争力。

而据中移动相关内部人士透露,财务公司的成立,对于中移动的投融资、资本运作最具现实意义,“大把现金流需要一个专业的财务公司来盘活。”

一位证券业人士告诉《通信产业报》(网)记者,财务的公司化运作将更加有利于中国移动的各种投融资运作,在此前的中国移动体制下,投融资的运作存在不灵活、周期漫长等缺陷,成立专门的财务公司后,由专业人员去管理、运作,采取规范的运作方式,相对原来的事业部运营,有许多优势。

实现集中管理

专业财务公司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总经理李跃的专业化运营、强调集团掌控力的管理思路。

在2011年出版的《集中管理——网络时代的电信企业管理创新》一书中,李跃认为,从目前运营情况来看,集中化优势明显。首先运营设施的集中化实现大量设施共享,极大地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率,并减少了由于“长鞭效应”所造成的管理变异。同时运营设施集中可以明显改善企业资源开发和配置的效率。

在他看来,自2000年开始,中国移动在长期探索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变革的过程中,目前已经逐步形成了集中运维、集中采购的模式。

但真正从简单的管理业务、管理方法、生产操作、生产过程、报表文件和数据资料等各方面实现统一,过渡到专业化公司运营,仍然经历了漫长的十年。在2011年中移动终端公司成立之初,李跃指出,专业化运营是电信运营商“低成本高效运营”、“集中管理模式创新”的落地体现。尤其在这个竞争环境剧烈变化的时代里,电信运营企业亟需通过管理创新来实现低成本高效运营,实践集中管理模式创新。从战略角度来看,是中国移动布局终端领域的重大举措,终端业务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运作;从运营管理角度来看,终端公司一改以往按省运作的区域化模式,向垂直管理的专业化模式转变。终端公司成立后,提升了中移动在终端方面的产品锻造和渠道销售能力,实现了集中采购、集中销售,降低终端的制造和销售成本的主要目标。目前,中移动终端公司承载了2012年终端销售6000万台的目标,其中智能手机占比超过50%的战略目标。

而在终端公司成立的前两个月,专为移动支付而布局的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也在湖南成立,湖南移动为唯一出资人和股东。移动支付作为移动互联网领域最具潜力的业务,由专业公司运营成为三大运营商共同的选择,继中国移动之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也相继成立专业的支付公司,运营移动支付业务。“专业公司来做一个业务,体现的是运营商在产业链延伸和掌控上做出的努力。”一位运营商人士分析,“以独立公司运作的方式,其带来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便于独立核算,提高效率。”

刚刚起步

据记者了解,相对已经开门营业的终端、支付及财务公司,此前一度甚嚣尘上的集客公司目前仍处于虚拟运营阶段,并未通过工商注册,中国移动方面也一直未宣布进一步消息。但记者获悉,集团客户子公司人事上已经做好相应准备,近期,原来工作在中国移动研究院的一些人士已经调往集团客户部,开始着手新公司的筹备工作。虽然新公司并未在预计的去年年底成立,但已经开始在原来集客部的基础上,承担中移动集团客户业务更多职责,包括了营销、测试、采购等多个环节。

“成立专业子公司的最大好处是可以为某重点业务或重点领域开通绿色通道,例如避免复杂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加快执行进度和市场反应速度。”上述证券分析人士表示,但他同时表示,目前三大电信运营商在专业化运营的道路上刚刚起步,专业子公司的运作往往流于表面,使得专业子公司的功能和作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打折扣。他认为,目前以NTT、法国电信、英国电信为代表的国际电信运营商在专业子公司的运营上已经十分成熟,中国电信运营商在专业子公司的运营商可以更多借鉴国际运营商的成熟经验。

颠覆传统无线网络架构

C-RAN:“云”领未来

如今移动用户对移动网络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无处不在、无处不快”,而是进一步提升到“无所不能“的高度。网络的系统容量越来越高、用户体验越来越好的背后,则是移动网络运营商为之付出的越来越沉重的代价,C-RAN概念因此催生。

■中兴通讯

从蜂窝通信概念的提出到贝尔实验室设计出蜂窝系统的原型机历经30年,从第一个基于AMPS标准的商用模拟蜂窝网络在美国芝加哥投入使用到第一个LTE网络宣布商用却只有17年。今天,移动用户对移动网络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无处不在、无处不快”,而是进一步提升到“无所不能“的高度。网络的系统容量越来越高、用户体验越来越好,而其背后则是移动网络运营商为之付出的越来越沉重的代价。

多重挑战,催生C-RAN

思科VisualNetworkingIndex的统计显示,当前移动互联网流量年复合增长率为131%,而空口资源的复合增长率仅为55%,二者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因此,运营商不得不部署更多更密集的基站来满足数据业务的快速增长。

中国移动的基站数量已接近50万,随着基站数量的增加,中国移动的电力消耗在近5年内翻了一倍,近几年电力成本每年均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孤立的基站已远不能有效处理潮汐效应的动态网络负载,而这也导致较低的平均基站利用率,浪费了大量电力资源。

与此同时,基站的密集部署带来两大严重问题,一是在移动通信需求旺盛的许多大型城市已部署大量基站,一些地区的基站间距仅有100米到250米,这必然要求使用较高的频率复用因子,基站间无线信号干扰严重;第二,运营商难以依靠小区分裂提升网络容量,因为在通过小区分裂增大发射功率的同时,也将导致更强的基站间干扰,而干扰降低了相邻小区的容量,并使相邻小区覆盖恶化。

面对重重挑战,中兴通讯配合中国移动着眼于优化无线侧网络架构,减少基站设备所需的机房、采用协作式无线接入技术、采用资源聚合以及动态资源分配进一步节能减耗,于是,C-RAN的四个要义——集中共享、协作处理、实时云计算架构、清洁节能、随之破茧而出。

4C云集,实践落地

众所周知,无线接入网历经了从传统一体化宏基站结构到分布式基站的演进,C-RAN延续了无线接入网架构的演进。C-RAN可以被看作是软件无线电的终极形态,所有无线接入网的功能,包括信号处理、交换、路由,甚至业务逻辑,都可以在统一的平台上高效实现。

C-RAN的基本思想就是通过充分利用低成本高速光传输网络,直接在远端天线和集中化的中心节点间传送无线信号,以构建覆盖上百个基站服务区域,甚至上百平方公里的无线接入系统。C-RAN命名中的“C”正源于它独具特色的四个特点。

第一个“C”是集中化处理(CentralizedProcessing),集中化处理的架构仅需在原有的小区站点部署射频及天线单元,而所有的无线信号都通过数字化传输到中心节点处理。原有那些需要许多机房配套的设备,都可以集中在中心节点上,统一建设、统一运维。由于远端无需机房及其配套,投资和运维成本大大降低。

目前,中兴通讯已经推出大容量基带池解决方案,基于现有的系统设备和特有的FS交换板,单机架可以实现648载频共享、三机架实现1944载扇的共享。

大容量C-RAN的无线架构对传输带宽要求一般也要几个G,这对光纤资源比较紧张的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中兴通讯通过增强型光纤直驱、彩光直驱等传输技术,提高传输效率,在使用少量的光纤(和传统的RAN相当)的情况下满足C-RAN承载需求。

第二个“C”指协作化无线电(CollaborativeRadio)。无线通信的未来在于协作化技术。今天,每个基站都独立处理其收发的无线信号,当一个移动终端与某个基站通信时,它发出的信号对于其它临近的基站而言是干扰,反之,其它临近基站发送的信号对这个移动终端而言也是干扰,这些系统内的干扰已成为移动通信系统容量提高的最大障碍。在C-RAN的架构下,可以在中心节点同时控制移动终端周围的多个基站天线发送或者接受信号,这样一来,原来的“干扰”信号也随之变废为宝了。

第三个“C”是指实时云计算架构(Real-timeCloudInfrastruc-ture)。这是实现集中化处理和协作式无线电的基础,通过应用可支持实时任务的云计算技术,构建具有高度可扩展性的中心处理节点。标准节点设备通过光交叉互联构成一个具有高冗余、高可靠性的实时云计算系统。每一节点的可靠性可以不是很高,但是整个系统通过冗余备份可以达到99.9999%的电信级标准,这将大大降低系统建设和维护的成本。如果网络负载增加或减少,运营商只需要在基带池中增加或减少处理单元即可。

多种不同的无线通信标准运行在统一的云计算平台上,可以方便地根据业务量随时间、地点的变化灵活地调整其所需的处理资源。动态资源调度和云计算架构将大大降低系统的整体能耗,并使得运营商能更灵活地按需提供服务。

最后一个“C”是指绿色的接入网构架(Cleansystem)。相对于芯片、单板、设备级的节能方案,C-RAN实现了网络级的节能,而此点,才是通信网络实现节能减排的根本。根据中国移动实际网络的调研数据,与传统无线接入网构架相比,C-RAN构架能够降低高达75%~80%的单站能源消耗。其中,大约50%来自于远端机房空调系统的减少,25%来自于集中化的中心节点及实时云计算技术所实现的资源聚合和动态调度。

架构革新,云领未来

C-RAN的目标不是取代现有的3G/B3G标准,它是一个从长期角度出发,适应主流无线网络的部署需求,为运营商提供一个低成本高性能的绿色网络构架,让用户以较低的价格来享受丰富的无线宽带业务。

2010年5月,中兴通讯助力中国移动率先在珠海完成了全球第一个TD-SCDMAC-RAN实验网试点;2011年7月,在湖南长沙完成了全球第一个GSMC-RAN实验网的试点。目前河北保定、吉林桦甸、广东东莞、云南昭通、广东广州等7个城市也相继完成C-RAN试点部署。随着C-RAN技术的逐渐成熟,韩国电信、法国电信等国外运营商也与中国移动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同时,中国移动还在积极推动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NGMN组织成立C-RAN工作组,吸引更多运营商和厂商参与进来。

C-RAN技术的发展,标志着无线接入网从传统的相互独立的基站,走向相互协作的架构,它的意义堪比软交换对于核心网的影响。而今C-RAN不仅在中国移动现网落地,并且已获NGMN立项,正如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杨景所言:C-RAN架构是对传统的无线网络架构的颠覆。可以预见,未来十年,C-RAN将携手4C“云”领未来无线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