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伤不起:价格战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

 

 

 

 

昨日,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在不到12小时内的时间,连发24条微博,矛头直指苏宁,让电商间“价格战”和“口水战”同时升级。刘强东在微博宣布:京东大家电三年内零毛利,且从今天起,京东所有大家电将比国美、苏宁连锁店便宜至少10%以上。就此,一场大战拉开帷幕。他还强调价格优势:“所有大家电价格都会比苏宁线上及线下便宜,并且无底线的便宜,如果苏宁敢卖1元,那么京东的价格一定是0元。”在我们上海热线财经看来:这样的恶性竞争,带来的一定是中国的电子商务付出惨重代价,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来说,虽然可能是在“战争”中看到了便宜,但是硝烟散尽后,市场一定会重新抬高价格,弥补损失,最终我们消费者也是“受害者”

商价格战,控制的不仅是流量、品牌,最后进行较量的是供应链管理。在很多电商花血本砸流量、求规模、扩大品类,这些都是被风险资本忽悠的,电商行业应该死守毛利率、控制好成本,在做好这两点之后再扩大规模。电商行业竞争到最后,仍然将回到商业本质。

眼下“价格战”带来的销售额增长,其实是场外资本进入电商领域带来的虚假产业表象,本质是资本市场对部分电商渠道的价格补贴,电商间比拼的也不是为消费者提供产品与服务的完整性和优越性。这种发展方式完全脱离了产业发展的本质,不仅不能提高电商的综合实力,而且会加剧电商市场的混乱程度。

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说:“不管是谁为这场战争提供资金援助,参战者的目的很明确,提供资金的股东也很明确,就是把对方“打死”,战争才能结束。正因为如此,双方的价格战不仅血腥,而且大多具有违法的嫌疑。如果京东和苏宁的承诺是真,那最终有一方会不惜血本,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挤压对方的生存空间。而这样的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在中国电商之间屡见不鲜,最后的结果也是往往都不尽如人意。”

而从供应商的角度来分析此次“战争”:现在的电商的竞争就像十年前的 家电零售行业一样,以价格战拼市场份额,更多的是舆论造势,而在实际的供应中,供货商都有自己的一套价格体系,至于电商是愿意赔钱还是赚钱卖更多的,是电商平台自己的事情了,作为供货商,也只能尽量权衡哪家实力更强,在促销活动的配合中有所侧重。随着电商企业在3C,家电领域的价格战的“常态化”,供应商的盈利机会将大大减少,零供关系将持续恶化,而这中局面可能要到几年后才能有所缓解。现在的零供双方面临着双亏的问题,但今后双方盈利水平的不均衡更需要企业注意,一个持续亏损,一个持续盈利,那就是不健康的零供关系,无论是渠道商还是供应商,都应该努力探索出一条双赢的道路。这样畸形评价结果,使得无论谁胜谁负,长期看会消灭竞争而不是促进竞争,而任何的消灭竞争,都要让我们消费者警惕。

许多网友也对此事发表了自己的想法:不管电产商是否真的是赔本赚吆喝,至少这种大打价格战的销售方式已渐成电商的常态。我们一直认为价格战是一种最低端的促销方式,但在电商时代,价格却是一种最直接的,甚至是唯一的销售手段。而这样频繁出现的价格战让顾客得到了短时的利益,同时也透露出诸多市场危机的信号。面对这种“大战”我们投资者也应冷静比较,不仅看价格,更应看电商的各种配套服务是否到位,如快递的速度和质量、退换货是否便捷、了解商品的渠道是否畅通等等,不能仅凭一时兴奋,盲目追求低价。

上海热线财经频道认为:现在这种电商大力推广低价策略,但是这种宣传往往“有枪声没子弹”,实则是一种炒作:空有低价,消费者却很难买到产品。加上电商销售规模小,众说纷纭的“价格战”,对于规模庞大的家电产业来说,不过是小小的骚动,不会引发传统家电销售公司的发展策略调整,反而是有扰乱整个规划操作的市场。

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至今,发展速度很快,但一直没有形成具有真正竞争力的商业模式,价格战成了电商之间争夺份额和市场地位的惯用的杀手锏。但价 格战不仅没有为行业的发展赢来重整和走向理性的机会,而是随着包括苏宁、国美等传统电器销售商的加入而更加惨烈。每逢节假日,电商们在线上线下“杀”得天昏地暗,一些明显违背公平价格竞争的手段层出不穷。而在这个恶意炒作价格的背后,我们消费者在享受短暂的“痛快”之后,很快就可以体验到在“战后”结束后,遗留下来恶性价格价格的大幅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