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虚拟化技术进行信息系统应用级容灾的建设

容灾是企业数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国内频频发生的自然灾害事件给企业CIO提出了一个问题,灾难备份到底要做成什么程度才能满足企业的业务连续性要求}

1.灾备建设参考法规和标准

1.1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

我国至今已发布一系列的文件对灾难备份建设进行指导和监督,其中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2005年发布的《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最为重要。2007年7月,《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正式升级成为国家标准《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 o这是中国灾难备份与恢复行业的第一个国家标准,并在2007年1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

我国灾难恢复等级划分:

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数据类、应用类。

第1级:数据介质转移;

第2级:备用场地支持;

第3级:电子传送和部分设备支持;

第4级:电子传送和完整设备支持;

第5级:实时数据传送及完整设备支持;

第6级:数据零丢失和远程。

1.2灾备建设遵循标准

各种灾难时间按照发生频率可排序如下:软灾难、硬件灾难、自然灾难。因此,软灾难的防范是数据灾备建设过程中重点考虑对象,同时要兼顾到硬件灾难与自然灾难。

从技术上看,衡量灾备系统有两个主要指标:(Recovery Point Object)和RTO(Recovery Time Object),其中RPO代表了当灾难发生时允许丢失的数据量;而RTO则代表了系统恢复的时间。

在数据保护和灾备系统建设中主要有三个指标:

·PTO(Recovery Time Object,恢复时间目标)

PTO是将信息系统“从灾难造成的故障或瘫痪状态恢复到可正常运行状态,并将其支持的业务功能从灾难造成的不正常状态恢复到可接受状态”所需时间,其中包括备份数据恢复到可用状态所需时间、数据处理系统切换时间、备用网络切换时间等,该指标用以衡量灾备方案的业务恢复能力。

·RPO(Recovery Point:Objective,恢复点目标)tkPO是指业务系统所允许的灾难过程中的最大数据丢失量。数据保护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一定的预算和技术基础上,要求实现尽量小的RTO、1KPO。当发生各种故障时,可以进行快速的系统和数据恢复,使得系统继续发挥作用,提供数据服务和业务服务能力。

·RR(RecOvery Radius,灾备半径)

RR 即主站点与备份站点间的距离,指灾备系统能够承受多大物理距离内的灾难,应对自然灾害。

2.应用级容灾的功能特性以及传统容灾方式简介

容灾,顾名思义是业务系统在灾难发生时的承受和抵御能力。业务系统通过容灾机制来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并确保业务的连续性。从对用户整个业务连续性的保障程度来看,容灾可以分为两个级别:数据级别和应用级别。

2.1数据级别

数据级别容灾的关注点在于数据,即灾难发生后可以确保用户原有的数据不会丢失或者遭到破坏。数据级的容灾较为基础,数据级别容灾是保障数据可用的最基本要求,当数据丢失时能够保证应用系统可以重新得到所有数据。该级别灾难恢复时间较长,延迟大,仍然存在较大风险,尽管有时候用户原有数据没有丢失,应用也会被中断,用户业务也会被迫停止。但这种方案的特点是成本低、构建简单。

2.2应用级别

对于业务应用繁多、而且系统需要保持7*24小时连续运行的企业来说,显然需要高级别的应用容灾系统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应用级容灾是在数据级容灾的基础上,再把执行应用处理能力复制一份。应用级容灾系统能提供不间断的应用服务,让用户应用的服务请求能够透明地继续运行,而感受不到灾难的发生,保证业务系统提供的服务完整、可靠、安全,以及业务的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