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式硬件的未来 我看iWatch和谷歌眼镜

穿戴式的硬件,以手表和眼镜为代表,逐渐成为了科技博客们的重点报道内容,西南偏南(SXSW)上的Google Glass的API公布仿佛也刺激到N多外国程序猿的G点,国内甚至有人称这些穿戴式的产品会革掉手机的命,正如iPad逐渐取代PC一样。其实我们是不是应该抛下那些“完爆”或者“取代”的字眼,从“人”和“需求”两点来仔细思考,他们的未来在哪里。

1)市场培养是一个漫长过程

市场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游戏机最早制造的是雅达利,但是发扬的却是任天堂;笔者接触最早的触屏手机是Windows Mobile的多普达,但是真正做出“所有手机都要是触屏”改变的却是iPhone。甚至是一出现就大受欢迎的iPad,实际上没有iPhone和iTouch的市场培养,是难以想象会有出色的成绩。

无论是手表还是眼镜,触屏将不会是人际交流的主要手段。

手表:语音+陀螺仪感应+十字方向触屏滑动将会成为主要的操作方式,其中语音会成为与手机形成非常不同的操作区隔。相比双击Home,能够识别主人的声音,并且遵从主人的命令跳出最近三件待办事项是多么自然的使用形态。“Notify”(通知)会成为手表的重要关键词:未接来电,待办事项,重要私信,某个VIP邮箱的邮件,统统会通知的形式在手表出现。

尽管很多网上PS图会出现“解锁界面”,但是我认为手表作为比手机进一步私有化的东西,不存在让别人碰到你的手机的情况,于是锁定也成为不必要的摆设。手表只应该存在两种状态:待机的黑白显示时间与重要通知的状态,和LED亮起查看通知的状态。通过硬件按键来激活语音控制,类似007与Q博士对讲的情节。

眼镜:从之前发布的Google Glass展示视频来看,眼镜的意义在于AR以及捕捉分享。语音与手势控制成为主要操作方式。包括敲击、抬头都能唤醒眼镜。

能够通过摄像头能够捕捉且分析你正在谈话的人,并且调出名字和过去的短信/聊天记录,对于记忆力不好的人来说是莫大的福音;乃至根据GPS和以图找图的方式来识别出当前看到的事物,提供维基百科等语音信息,都是能够想象到比较实用的用途。

照相、分享等能够进一步促进Google+的发展,但是我并不指望大部分人都会对眼镜有兴趣,所以实际意义远不如手表明显。

2)对我们的随身IT产品配置影响?

正如微单没有取代高端单反,笔记本没有取代游戏PC一样,脱离智能手机的日子是无法想象的。眼镜可以查看图片,但是无法像手机一样能够预览大量图片;手表能够接收通知,但是是重要的还是无关痛痒的,必须还是在手机中确认,手机中回复重要的邮件。

有限的屏幕以及有限的操作手段先天地限制了他们的发展。至少在这个五年内,是不可能看到犹如科幻电影一般的场景――终端只剩下手表,眼镜能够跳出一大堆分析界面,凭空在投影上划几下就能完成所有事情。

3)续航决定生死

售价并不是问题,苹果的硬件暴利说明了:牺牲利润换来是市场占有率并不是最聪明的方法,所以售价从眼镜的1000+美金可以看出,售价真的不是问题。关键是:你能带来什么手机无法做到的便利,为用户带来什么新的价值。

另外一点就是续航,在同步了智能手机之后,眼镜和手表都会“永久在线”,就目前的电池技术来说,兼顾大小和容量非常困难,诸如2日一充的手表or眼镜是难以让人接受的,太阳能是一个不错的出路。就目前来说,能够做到4天以上正常使用,或许会更能让玩家接受,毕竟在功耗大头屏幕都比较小的前提下,控制功耗应该是首要考虑的事情。

总结:IT产品的发展节奏再次遵循美国――中国――全世界的节奏。希望国内的软件大头都能赶上这一班车。反正我对微信推出手表非常有信心,你们怎么看呢?

文章原出处:新浪博客,作者废土明镜原创。未经同意,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