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并购“夏草丛生”

并购高潮已经来临。

近期眼花缭乱,真真假假的行业投资和整合并购事件越来越多。而眼下,“规模效应和移动化”也正是所有互联网巨头倾向的方向。

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在PC互联网时代,巨头已经纷纷成长起来,在各细分领域都已占山为王。而移动互联网来临时,已经赚的盆满钵满的巨头们则希望通过投资或者并购的方式迅速切走蛋糕。

在移动互联网的局里,虽然巨头都有着为“入口”而战之势。或许是由于移动端的“迫近”和“割裂”两个特征,使得这场投资并购战变得粗暴而直白——APP们多数陷于单纯工具价值而难以变现,有重要价值的应用项目寥寥无几,而且它们以史无前例的贴进度包裹着用户——无他,巨头们必须迅速贴近卡位,同时这也能够换来变现链条的急剧收短——传统主角VC、PE们此前的行业寒潮中受过伤,又往往难于提供这种资源强力支持和极短变现距离,故而在新的游戏场上存在感不得不让位于凶猛的产业资本们。

不过,互联网巨头们各自的布局逻辑又有不同。

百度的投资策略多集中在垂直搜索领域,如安居客、爱乐活、百伯网等,但是这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很难良好的移植,因为不像PC领域,在移动互联网,搜索并不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入口,移动互联网的搜索和PC的搜索是两回事。

对于百度的投资逻辑,百度投资部负责人汤和松认为首先是对核心业务的加强。其次,就是生态链或者生态系统的建设,另外,就是对未来机会的投资。

我们认为百度对核心业务的加强,还不如说是在PC端业务的衍伸。这种投资策略是建立在百度的“中间页战略”:”即解决用户无法通过百度一次性搜索到达目标页的问题。

从2011年开始,腾讯就成立了总规模达100亿的腾讯产业共赢基金,主要为了补齐腾讯的短板,并在移动互联网进行战略投资。而实际上,腾讯在2005年起就陆陆续续做一些投资和收购,从2008年开始每年的投资金额和数量都翻番。移动吐槽获悉,这两年腾讯已经投资收购了过百家公司,投入金额也已经超过百亿人民币。

腾讯投资无论从金额还是从投资数量来看,都已经不逊于大多数的创投基金公司。腾讯围绕着公司主业游戏,先行布局,然后杀入电商,做垂直电商的布局,再从底层来投资移动互联网入口产品。

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的投资,腾讯主要从底层的操作系统、刷机、应用平台入手,近两年,腾讯分别投资了乐蛙科技、刷机大师、刷机精灵、魔乐手机管家、通卡等。除了在国内的布局之外,腾讯国际化投资在国内的互联网企业,也是最多的。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腾讯也投资了近10家,其中就包括类微信产品Kakaotalk、Pair、Everyme等。腾讯的这些国际投资,都集中在亚洲和硅谷。除此之外,腾讯还是创新工场、DST的LP,并且还与Gree、DCM、KDDI等共同建立基金。

与腾讯一样,阿里也在通过“自有+投资”的方式,致力于构筑电子商务的生态链,覆盖电商交易、外包、物流、数据服务等各个领域。阿里前不久宣布投资了新浪微博,高德地图,其他的投资组合还包括:陌生人交友工具陌陌、音乐网站虾米网、快的打车、移动数据分析工具友盟、丁丁网优惠券、旅游App“在路上”等。阿里还有一款重量级应用——支付宝,其先天的用户积累和支付优势,支付宝被认为可以和微信对抗唯一一款APP。

而阿里巴巴在移动互联网的战略分为三个方向:首先是各个BU(事业部)自己的无线化;第二个无线独立的事业群——基于无线特征重新拓展淘宝电子商务发展方向;最后是基于手机操作系统的云OS事业部。

不得不承认腾讯的社交基因,由于是刚性需求,使得其线下布局比起做电商的阿里和做搜索的百度,都要有先天优势。而对于阿里来说,要将用户和商家都要搬到移动端,则需要更多的力气。缺乏社交属性的阿里,除了一直在补齐自己弱社交的短板外,也一直在围绕人们生活周边,打造一个移动端的阿里生态圈。

在移动互联网上,互联网巨头通过投资和并购的方式去卡位,是非常明智的做法。可以说是一箭三雕——团队、产品、用户。如果幸运的话,这家公司刚好盈利,更是给收购带来锦上添花。

即便收购失败,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在细分领域做任何一笔投资都是小case,就当消灭个潜在竞争对手,何乐而不为。非要等到被对手拿到后才后悔莫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