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厌计算机的计算机教授

【科技英雄传】讨厌计算机的计算机教授

耶鲁大学教授大卫·盖勒特(David Gelernter)是一位非典型计算机教授。

大多数时间里,他喜欢呆在位于康涅狄格州伍德布里奇镇(Woodbridge)的家中,临窗作画。在他的屋子里,除了一堆堆文件和书籍,还有两只喜欢到处乱飞的鹦鹉,时不时还自娱自乐,做起躲猫猫的游戏。

除了旁边的办公室有一台电脑外,他的这个小世界里几乎没有其他电子设备。

盖勒特教授说:“我讨厌电脑,我不想和他们玩。我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成绩是因为我如此地不适应。”在他眼中,使用计算机应该变得更具有逻辑性。

在这种想法的推动下,盖勒特开始经营一家名为Lifestreams的公司。这家公司的目的在于使电脑的操作更为方便简单,同时提供的信息流更加依赖直觉。数年之前,盖勒特试图将这一目标商业化的努力以失败而告终。不过,盖勒特已经习惯从挫折中重新站起来。1993年,盖勒特遭到邮包炸弹袭击,这起事故令他失去了右手和右眼。

Lifestreams将定于明年1月底启动,其将依靠盖勒特和其耶鲁同事合力自主研发的软件进行运作。 Lifestreams将计算机文件、电子邮件和其他信息按类似日记的结构组织起来,其呈现方式类似于苹果iTunes的CD封面浏览,所包含的内容有照片、视频、实时对话以及在某些群体中所分享的文件。在他看来,这种类似日记的结构,正在取代空间结构,成为新的互联网范式。

说起盖勒特的科学探索之路,就不得不提到他的父亲。盖勒特的父亲是人工智能的先驱之一,并热衷解决计算机的各种复杂问题。而年轻时的盖勒特仅仅只希望科技应用于工作。在耶鲁,他取得了古典希伯来语的学士和硕士学位。

而最终激发他接过父亲衣钵的却是犹太教宗教文献《塔木德》中的一段文字:“在学习宗教文献之余,还需要做一些切实有用的事。这是一种责任。”盖勒特选择了计算机科学。现在回想起来,盖勒特自嘲道:“一时间因宗教狂热而做出的愚蠢决定。”

不过,他并没有因此感到后悔。盖勒特于1982年在他的母校获得了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并在并行计算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上世纪80年代末,盖勒特成为最早一批接受电子邮件和互联网的用户。1991年,他出版了《镜像世界》(Mirror Worlds)对互联网进行预测。他在书中指出,软件可以将整个宇宙放进一个鞋盒子里。

两年后,一次炸弹袭击险些要了他的命。劫后余生的盖勒特在身体上落下了残疾,行动缓慢,但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很少听到盖勒特的抱怨。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盖勒特开始经营他的第一家公司Mirror Worlds。该公司研发的软件可以让用户按照时间线观察自己的整个历史。盖勒特首先在30名员工中进行尝试,他们可以浏览其他人的时间线历史。

当一名员工上传了一张她订婚戒指的图片时,盖勒特突然意识到发现了什么。现在想起来,那正是社交网络的雏形。盖勒特感叹地说:“实际上,我们在1999年左右就有了Twitter。”

Mirror Worlds并没有获得一飞冲天的机会,公司在2004年就用完了资金。2005年,盖勒特在苹果的产品中看到了类似自己软件的功能。盖勒特说,一位律师曾发现,苹果已故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在写给副手们的邮件中提到:“Mirror Worlds可能对我们有用,我们可能需要获得其使用权。”

后来,以上的这些表述成为Mirror World专利持有者(盖勒特早在公司融资时将此专利出售)状告苹果的有力证据。虽然在2010年10月,法院曾裁定Mirror Worlds胜诉。不过苹果在随后就提起了上诉,并且获得成功。这场纠纷也暂告一段落。

两年半前,盖勒特的儿子丹尼尔•盖勒特(Daniel Gelernter)决心将父亲的心愿变成事实。目前,Lifestreams成功融资了300万美元,并取得了Mirror Worlds软件的授权。据悉,Lifestreams应用即将在家庭、小型联赛俱乐部和大学班级中推出。

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有句名言:“美国人的生命中没有第二幕”(There are no second acts in American lives)。不过,盖勒特认为,人们可以通过Lifestreams看到他们的第二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