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产品大跃进

如果说当前什么最火爆、最流行的话,那就莫过于“智能”二字。君不见,智能产品犹如黄河之水,连绵不绝,从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到智能洗衣机、智能冰箱,甚至出现了智能袜子、智能内衣,微软更是在研发智能电梯。

不要奇怪,你去各大卖场转转就知道了,智能产品已经无处不在了,如果哪个厂商的产品没有“智能”标签,就仿佛中国人连最简单的英文OK都不会说一样,都不好意思拿出手。也可以看到,智能产品犹如一个大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你的可以上网,我就能远程遥控;你的能语音识别,我的就能手势控制;你的是双核,我的就能是四核……

即便如此,很多消费者甚至很多专业认识也被这些产品搞得一头雾水,甚至国家的主管机构也对此莫衷一是。继2012年9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智能家用电器的智能化技术通则》,将家电智能划分5个等级后,2013年3月工信部下属的消费电子产品信息化推进委员会也宣布完成了《消费电子产品信息化指数和产品智商评价通则》(以下简称《通则》)的制定,年内将对彩电、洗衣机、冰箱、笔记本四类家电进行首批试点“智商”评价。在智能产品日新月异的今天,尤其是对智能产品是以“体验”为主,如此机械的划分标准,能靠谱吗?

那么,到底什么是智能呢?有人说能上网就是智能,有人说具有芯片是智能,也有人说能玩各种应用就是智能,总之大家对于智能的理解非常不同。就拿被认为是传统手机代表的诺基亚来说,能上网吗?可以。有操作系统吗?有。能玩应用吗?能。既然如此,诺基亚为什么衰败?

事实上,诺基亚的失败是战场变化了,而企业没有及时的对新战场做出及时的判断。通过这个典型案例,充分说明战场转换了,如果企业没有看到下一个战场,那么失败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

让我们回到今天的智能产品终端上来,据IDC 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终端市场季度跟踪报告,预计2013年中国智能终端市场增长45%,其中智能手机增长64%,平板增长77%,而PC市场则下降12%。2013年底消费类智能终端保有量达到7.8亿台,比两年前的智能终端保有量翻了3倍,预计到2017年底消费类智能终端保有量将达到12亿台,整体智能终端保有量将突破14亿台。

请注意本文的标题叫做智能产品,而没有采纳更为流行的智能终端,其区别就在于目前所谓的智能终端只能叫做智能产品而已,无非是在原来产品的基础上,加上了芯片和操作系统,而并没有真正做到智能。这也就是造成了目前几乎所有的智能产品趋同,竞争方式与原来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依然是价格战的老套数,不仅如此,盈利方式依然是凭借硬件,依靠增值服务和差异化服务赚钱的企业几乎没有的局面。

毫无疑问,目前的智能产品越来越复杂,使用起来也是越来越复杂。但这并不符合智能产品的“KISS”原理(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就是“尽量简单”。实际上,智能的本质应该是“理解、决策、执行”,也就是说智能设备具有辨别、分析和思考并且执行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智能终端。

此外,智能终端的竞争并不仅仅是在于产品层面,或者说产品层面的竞争只是冰山之一角,更本质的竞争则在对智能终端获取的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上,处理这些数据的能力才应该成为衡量一款产品是否真正智能的标准。只有这样,智能终端的竞争才能彻底摆脱同质化的竞争、同质化的服务的低水平竞争,进入到更高水平的差异化服务和增值服务层面上来,这才是智能终端应该实现的局面。试问,中国如此众多的智能产品,真正有多少能够提供差异化的服务,真正有多少将这些智能产品变成不断挖掘的金矿,真正有多少企业在建立真正的适应未来竞争的商业模式?

企业竞争不可怕,可怕的是企业为了盈利而忽视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为了短期的利润放弃长期更可持续的效益,难道诺基亚、柯达等企业的教训还不深刻吗?

智能终端是发展趋势这点毋庸置疑,正如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一样,智能终端的本质应该是大数据。只有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将这些智能终端连接起来,凭借对这些智能终端的数据挖掘才能真正的实现并且无限接近智能化,中国的智能产品在“大干快上”的同时莫忘“材料科技”,在“追求规模”的同时莫忘“修炼内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重蹈当年的覆辙,才能避免中国产业疲于奔命的状态,实现中国科技产业的弯道超车。

(?作者系《商业价值》杂志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