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白电巨头智能化战略分析

2014年伊始,中国白电巨头智能化战略明显提速。

3月17日上午,美的、阿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构建基于阿里云的物联网开放平台,实现家电产品的连接对话和远程控制,未来美的全系列产品都将接入这一平台。当天,美的首款物联网智能空调正式亮相,目标是未来三年50%以上空调物联网化。

同一天,海尔在上海举办智慧生活体验分享会,并发布U+智慧生活操作系统,通过该系统可实现所有智能家居终端互联互通。

而此前的3月10日,美的刚刚发布M-Smart智慧家居战略。

至此,中国三大白电巨头(海尔、美的、格力)只剩下格力未正式发布智能化战略,以及基于该战略的智能化产品。不过,在3月7日接受机构调研时,格力电器总工程师黄辉、财务总监望靖东表达了格力对智能化的理解:空调耗电量占家庭耗电量60%,格力将推出基于云端的能源管理服务。产品安装智能芯片后,具有收集产品位置、用电情况、温度、用户使用习惯等信息的功能,在考虑用户使用习惯和当地天气情况后,可通过云端优化用电方案。

海尔:智能化观念遥遥领先

海尔被公认为最早确立智能化观念的企业。

在2013年3月的第十二届上海家博会上,海尔发布了“绿智能”趋势,并推出包括智能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等智能云家电。

实际上,早在2006年海尔即主导制定了网络家电行业标准。为加快网络家电研发进程,海尔甚至成立了中国数字家庭领域首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海尔数字家庭网络国家工程实验室。

海尔网络化(现在称之为“智能化”)战略正式启动是在2012年底,战略部署的第一阶段是战略方向、目标和路径;第二阶段是智能化战略落地,即通过与用户交互产生互联网思维家电产品,反过来检验、提升海尔网络化能力。

但是止于目前,海尔尚未系统发布智能化发展规划,对外传递的智能化设想较为零碎而不够完整,基本上是透过具体产品附带传递智能化意图。

有人认为海尔互联网转型“路径不明”,原因在于对于海尔这样一家白电巨头,现阶段业绩和规模还有赖于传统非智能产品推动和支持,产品转型的紧迫性和压力明显不足。

未来的时代,必定是基于功能技术基础上的智能化时代,对于白色家电企业而言,真正关键的不是智能技术本身而是形象占位,也许你的智能技术本身并不领先,但是你必须积极迎合公众的印象认知,你不能借口智能技术不成熟、盈利模式不清晰而拒绝智能化趋势,这在营销传播学上叫“认知大于事实”.对于一家有远见的企业来说,品牌形象比技术本身更重要,领袖型企业在理念认知上也必须是领先的。诺基亚式悲剧的发生,根源就在于其功能机时代太过强大,以至于对智能化趋势顾虑重重。

美的:智能化战略势头最猛

与海尔有所不同,美的是三大白电巨头中第一家系统、清晰阐述智能化战略,并着手智能产品落地的企业。

依据M-Smart智慧家居战略描述,美的将由一家传统家电制造商转变为一家智慧家居创造商,通过四大“智慧管家”,即“空气智慧管家”、“营养智慧管家”、“水健康智慧管家”、“能源安防智慧管家”,完成美的全系列家电产品智能化转型,背后的战略支撑是一个智慧管家系统+一个M-Smart互动社区+一个M-BOX管理中心(美的称之为“1+1+1”战略)。

据美的集团副总裁蔡其武介绍,2013年美的已完成8个品类的智能产品开发,2个品类的智能产品已实现销售。2014年,美的集团将加速上市智能新品,将陆续推出25个品类,号称“新品上市速度和规模全球独一无二”.仅在2014年3月份,美的即有智能厨房、智能空调两大系列智慧产品上市。美的智能电热水器、智能净化器、智能中央空调等也将于上半年陆续推出。

令人关注的还有,未来3年美的将累计投入150亿元研发费用,用于智能产品及技术开发,其中30亿元用于搭建美的全球研发总部。显然,美的深切感受到了技术对企业的强大拉动力。

格力:在智能化这一局起步落后

作为工业制造时代的标杆型企业,格力的最大优势在于产品制造与研发,但是,在智能化转型(“制造企业拥抱互联网”)这一局,格力落后明显了。止于目前,格力既未发布智能化发展战略,更未发布智能化产品,仅以与机构交流的方式对外传递其对智能化的理解。从公开信息看(格力高层在接待调研机构时,着重讲到的是空调耗电量占家庭耗电量60%,格力将推出基于云端的能源管理服务。产品安装智能芯片后,具有收集产品位置、用电情况、温度、用户使用习惯等信息的功能,在考虑用户使用习惯和当地天气情况后,可通过云端优化用电方案),显然,格力将智能化理解为“优化省电”的手段,与大多数人对智能化的广义理解存在明显差异。

格力高层对此并不忌讳,称“公司对智能化的理解同资本市场期待的智能家居战略存在差异”.分析人士认为,格力将智能化理解为空调功能型技术的延伸,而不是大家所说的重在用户体验,显示出其工业思维的固执。格力的智能化是狭义的智能化,是“工业精神”的延伸,而非互联网思维。

有趣的是,格力电器2013年业绩骄人:实现营收1200.30亿元,同比增长19.9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08.13亿元,同比增幅达到46.53%.利润、税收双双过百亿。出色的业绩并未得到资本市场的充分认可。2013年机构预测格力电器股价将上涨至35元,并未实现,至今仍在27—30元区间震荡,折射出资本市场对格力电器三大潜在忧虑:

一、“后董明珠时代”怎么办?董明珠今年59岁,离告别格力的时间越来越近,没有董明珠的格力电器还会如此出色吗?

二、格力集团49%股权的变更,有可能削弱董明珠对格力电器的影响力,从而增加格力电器未来的不确定性。

三、在传统制造业向互联网转型时期,格力较为保守的态度会不会将格力置于被动?

智能化转型会沉淀出白电行业新格局吗?

互联网巨大的侵蚀能力,将加速家电功能机时代的结束。环境大势的变化,要求企业必须重新审视发展战略,并尽快建构基于互联网背景的企业新战略。

2014年,家电智能化主角将由黑电转变为白电。智能化,表面上看是功能型产品朝智能化转型,实质上是企业发展战略及管理观念的转型。因此,不从战略及观念上转型,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智能化。

互联网时代的产品评价标准已经不适用于今天,那种认为只要产品省电、静音、售后服务好就一定好卖的观念已经落伍,新生代消费者更在乎的是用户体验,即:把他们放在什么位置上?在他们看来,省电、静音、售后服务好,不过是用户体验的一部分,绝非全部。

越来越多事实表明,智能化对中国企业及企业家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力度之大甚至超过一项革命性技术。中国企业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有严重的危机感,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把消费者当回事。观念的变革,才是最大的转型。

有人预言“诺基亚式悲情”有可能在中国白电行业上演。对此,我们尚无法给出明确的结论,但是“不转型,毋宁死”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白电企业共识,因为,你的功能机时代的优势不会像基因一样义无返顾地遗传给智能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