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Wear撬动产业:大波智能手表来袭

谷歌Android工程负责人David Singleton在北京时间今天凌晨举行的谷歌I/O开发者大会上给出了答案。你每天125次拿出你的手机来看,尤其是当它被放置在你手包的底部,你是否会觉得厌烦。这时候你就需要一款智能手表了。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已经看到了很多智能手表的发布,但如今“正规军”来了。这些搭载Android Wear的产品,仍以通知为核心,不过较之现有的产品已经实现了突破。至少,它看起来并不像一块缩小的手机屏幕。

这种趋势出现在行业内,对智能手表来说,是一个好的方向。BI Intelligence之前曾预计,2018年全球智能手表销量将达到9160万部,并且在未来每20部智能手机中就有一部与智能手表配对。

三个月前,谷歌宣布推出Android Wear项目时,业界惊叹摩托罗拉移动所展示的智能手表设计样图。摩托罗拉移动产品副总裁里克?奥斯特罗也曾毫不掩饰他的信心,这款产品将“解决用户的真正问题”

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这场谷歌I/O开发者大会上,每一个上台演讲的高管都戴有智能手表。事实上,谷歌将智能手表作为其针对设备演讲的重头戏。“在一个多屏世界,智能手表将成为你的钥匙,以及手机与身体连接的桥梁。”这就是谷歌定义的智能手表。

David Singleton详细展示了谷歌眼中智能手表所能做到的一切,同步备忘录、语音操作、邮箱提醒,以及一些常规应用功能。由于谷歌投资了Uber,他还演示了通过手表叫车的过程他手上的样品出自LG和摩托罗拉移动。在他看来,谷歌刚刚起步,声控目前来看是最关键的,并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增加新的功能。

在演讲的尾声,谷歌宣布,LG和三星的智能手表产品将在晚些时候登陆谷歌商店,而摩托罗拉移动也会在夏天上市。

不过,网友和分析人士似乎并不看好这场被此前媒体所热炒的智能手机发布环节。

一位外国网友甚至直接吐槽称,已经迫不及待看到因为使用智能手表上登机牌导致机场登机口的混乱局面。另一位网友则称,“我已经有20年不戴手表了,我不确定我是否准备再戴上它。”

与这种功能上的抱怨不同,分析师们更为冷静地认为,智能手表此时的发布只是一种终端厂商对谷歌的表态。

Forrest高级分析师曹宇钦表示,三星的发布是源自对用户粘性提升的需要。“从第一代Galaxy智能手机到现在的第五代,软件和性能虽然有提升,但是硬件的变革却并没有那么明显”.他还对摩托罗拉移动是否能保持长久的更新持怀疑的态度。

另一位智能手表从业者则显得更为激进,“厂商只是在配合谷歌的发布,可见的产品也只是更强调示范作用。”在他看来,从技术层面来看,将产品做轻薄仍有很大的挑战,因为智能手表内必要的传感器和通信模块对硬件的挑战,如WiFi却几乎不可能做得更轻薄,其原因是功耗的影响。

或许影响谷歌阵营发布节奏的因素,还有来自苹果的压力。虽然苹果很早就提出了iWatch的概念,但是产品却迟迟未见踪影。不过,最近有国外媒体爆料称,iWatch将于下月投产,并引用了罗森布拉特证券分析师布莱恩?布莱尔的观点称,其将于10月正式发布。

此时,的确适合三星等谷歌阵营的厂商抢占市场。所以其小规模试产,并保持观望,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产业正在成熟

“体积做小、采用柔性屏都会增加硬件的成本,而现在产品的设计过于复杂,手表对输入界面的要求有如此之高,用户使用起来交互的频率会更大。”创意设计公司Frog资深设计师杨曦眼中的智能手表有如此多的不足,而这就是这类产品的现状。

负责智能手机解决方案研发的联发科新事业本部总经理徐敬全表示,受制于终端产品的大小和材质,影响到了厂商的投入。针对智能手表的杀手级应用尚未出现,并且从使用场景和功耗上也没有出现让用户满意的设计。

从目前主打的功能来看,无缝连接其他终端设备,以及人体健康监控是智能手表最主要的功能。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随着国际厂商的产品发布,曹宇钦表示,其上游产业链已经成熟,并且谷歌所提供的操作系统也可以支持产品的使用,再加上高通和三星等企业的推广,使得消费者对智能手表将会逐步接受。

实际上,很多创业公司和品牌厂商都已经看到了智能可穿戴技术带来的新机会,并投入智能手表的研发。但前者受制于资源限制,其系统整合及体验设计都有待提高。

今年,芯片厂商已纷纷发力可穿戴设备,尤其是智能手表。联发科在今年台北电脑展上发布了其相关的交钥匙方案,整合了微处理器和通信模块,并提供各种联网功能和简化的开发流程,是的其开发者可以更加专注产品外观、创新功能以及服务和后台云的开发。

英特尔也成立了智能新设备事业部,这被其内部认为是计算领域的革新,并且其招募了来自苹果、亚马逊等科技公司具有消费产品经验的人才加入团队。高通则在去年底抢先发布了概念性产品智能手表Toq.其内部人士也曾透露,高通已经做好为可穿戴式设备设计生产处理器的准备。

然而,也有一些急于推出产品抢占市场的厂商选择了将手机的整体解决方案移植到智能手表产品上。但果壳科技CEO顾晓斌认为想走这样的捷径并不可行,因为手表有两个最基本的要求,即待机时间和体积,目前市场上的一些产品并没有切中用户体验的要害。

另一方面,有知情人士透露,高通在可穿戴设备上主要以采用ARM架构为主,并未推出类似智能手机上自主设计的架构。在上一个产品发布后,并没有更进一步的发布。也就是说,能够大规模生产的芯片厂商目前在手表领域的解决方案仍然只是试水。

将冲击电子表市场

顾晓斌说,如果说是纯粹的电子产品,那么现在手机就足够了,如果想要手表重新回到手腕上,更重要的是注重美观和时尚。

然而,时尚和科技的跨界产物往往给人的印象是十分突兀。杨曦解释称,这是因为时尚和科技两个圈子看对方是完全不同所造成的。“对时尚圈来说,布、羊毛、毡子这是他们的原料,所以用塑料、纸,甚至是LED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很大的突破了,但这对科技圈来说已经是淘汰了很多年的东西。至于科技圈则更关注技术,如虚拟现实、材料变形等等。”

事实上,在被认为是时尚和科技结合典范iPod发布之后,科技圈逐渐意识到了时尚对快速消费品的重要性。徐敬全认为,智能手表的解决方案也将会更加时尚感。

英特尔智能新设备事业部高级总监Tom Foldesi表示,英特尔在可穿戴产品开发的重要指导理念是格外强调时尚且个性化。

在杨曦看来,他更愿意用“灵性”取代智能,前者意味着更加理解用户,也意味着产品应当先于用户操作产生相应的反应,并且用户不被束缚在屏幕上。

当然,从现实来看,手表市场将会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万元以上的产品仍将维持目前现有的手工定制般的奢侈品路线,而在5000元以下的产品中,智能手表则会大量出现。

曹宇钦表示,一方面,2000元到3000元价位的电子表将会受到智能手表直接的冲击;另一方面,手表将会与手环相结合,甚至取代后者,进而将白牌厂商清除出场。

前述智能手表从业者也表示,卡西欧等厂商将直面智能手表的竞争,毕竟电子表看上去千篇一律,功能也很单一。

可以看到的是,国产厂商也一定会通过第三方设计公司或者自己研发进入这一市场,并且很可能与智能手机产品同步出售,使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受限于用户体验和技术的差距,国内厂商短期内或很难与三星、摩托罗拉移动等比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