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操作系统再寻突破模式创新是关键

国产操作系统是我们产业一直追逐的梦想。但过往的事实证明,单靠国家政策及政府采购的支持,尽管对于国产操作系统有一定的助力作用,但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国产操作系统各自为战、大而不强的非市场化现状,创新及发展模式的变革才是关键。

曾经沧海 失于创新与市场

回望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其起步于1999年。当时,国际Linux热潮席卷中国,中软、中科红旗等企业纷纷投身Linux操作系统研发,并相继推出了自己的产品。

在2001年北京市政府采购的2801套操作系统中,中软、中科红旗各占半壁江山,微软的Windows XP则“出局”。国产操作系似乎颇有上位之势。其后,在2006年掀起的“正版化运动”中,面对预装Windows的高昂成本,有不少PC厂商转而拥抱中国企业推出的Linux操作系统,从而助推了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此外,2008年开始实施的“核高基”重大专项,也对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给予了数亿元的资金支持。

虽然国产操作系统曾拥有上述发展机遇,但事实却是国产操作系统鲜有突破,始终是边缘化的存在。根据中文网站统计分析平台(CNZZ)发布的一份关于 2013年3~8月国内操作系统市场份额的统计,Windows的市场份额稳居90%以上,而Linux的市场份额则徘徊在0.3%左右。

更让业内悲观的是,当时在国内操作系统相当知名的中科红旗,今年2月宣布解散清算。根据当时曝出的消息,中科红旗的债务总额约为2000多万元,其中绝大部分是员工的拖欠工资。中科红旗的破产,意味着这家有着14年历史,由中科院软件所牵头的基于Linux的国产知名操作系统厂商未能熬过马年。实际上,从去年4月开始,中科红旗就遭遇生存危机,该公司管理层曾向员工告知,公司遭遇资金困难,工资无法完全到账。此后大半年时间,该公司处在员工索要工资维权的漩涡中,期间还爆发了公司员工指责“金主”中科院软件所不履行核高基项目配套资金的争吵。

按照中科院的说法,中科红旗早在2010年就退出了核高基项目总体部,因此为其提供配套资金的前提不复存在。据悉,中科红旗每年市场收入不超过1000万元,其2010年和2011年的收入主要来自核高基项目,而2012年下半年,核高基项目资金用尽才出现了资金断裂。中科院认为,中科红旗的问题是经营不善造成的。在分析人士看来,中科红旗倒闭的更大问题在于,政策保护下的企业未能抵挡住残酷的市场竞争,核心还是产品问题。

对此,某国内Linux厂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政府采购操作系统与定制信息化项目严重脱节,政府一方面鼓励采购国产Linux操作系统,另一方面在信息化建设时又是基于Windows去开发,最终导致政府采购中科红旗软件等国产Linux没处用。”

另外,在局内人看来,注重“国产率”,而不是“用户体验”,也是以往国产软件遭遇滑铁卢的主要原因。如果现在依然注意不到这一点,多大的投入,也不一定有相应的效果。实际上,之前政府机构的采购是偏向国产操作系统的,而且在国家扶持下成为了很多电脑的预装软件,但即便是政府机关,拿到电脑后均重装上微软Windows等操作系统。

浙江传媒学院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方兴东认为,过去操作系统最大的教训,主要还是通过“863”、“985”等重大攻关科研项目支持传统科研机构和国企的方式进行,缺乏基本的市场活力和创新能力。

操作系统是系统工程 创新与生态是核心

提及操作系统,记者通过多方采访了解到一个真正市场化操作系统背后所隐藏的艰辛及具备的条件。

首先,作为操作系统,技术上极度复杂。例如微软2005年发布的Windows Vista的代码行数为5000万行。如果以一张A4纸打印30行来计算,Vista的代码打出来有166万页。另外一个主流的操作系统Linux的核心代码在2008年的时候也达到了1000万行。这只是其基础系统的统计,如果算上图像化界面等外围系统,其代码规模不会比Windows少太多。

其次是耗资巨大。商业周刊曾经对Vista的开发费用进行了估算,预计其所花费的研发费用超过了200亿美元。200亿相当于人类史上最伟大的科学计划之一“阿波罗登月计划”的费用。虽然时代不同,但要知道微软是一个商业公司,而“阿波罗计划”是美国动用了一国之力才得以支撑的科研项目。Linux虽然是一个开源免费的操作系统,但免费并不代表没有成本。相反,全世界非常多的个人组织都对Linux开发进行了大量投入。2008年,Linux基金会的一项研究表明,发Linux社区发行版Fedora 9要花大约108亿美元。这个费用并不比微软的操作系统所花费的费用低多少。

再次是需要有大量的外围厂商支持。操作系统只是计算机使用的基础,在操作系统之外,外围的软硬件设备支持决定了操作系统的成败。乔布斯在回归苹果的同时,除了向微软借了1.5亿美元的资金以外,同时让微软承诺在接下来的5年里,向Mac提供Office办公套件。由于Office几乎是最重要的商业生产力套件,缺少Office的Mac是几乎不可能获得大规模使用的。这条承诺给苹果提供了帮助,使其优秀的操作系统重新走上了复兴之路。iOS之所以成功,也是因为其最早在业界建立了完整的软件生态系统。2013年底,苹果应用商店的应用已经突破100万款。

最后是强网络效应,新系统难以突围。一个操作系统的生态越完善,其支持的软硬件厂商就越多,其价值就越大,用的人就越多(即所谓的网络效应)。这种网络效应形成了很高的替换成本,这种成本高到即使是该系统的原有生产商都很难说服用户切换新操作系统。

面对上述操作系统的特点,有专家建议,首先,采用开放的模式,实施双平台策略。即将微软产品逐渐弱化和屏蔽,在PC领域复制智能手机和智能平板模式,弱化操作系统的作用,打造开放式的第三方应用平台,从而凸现应用的重要性,为用户创造更大价值;其次,创新模式,借鉴智能手机领域成功的应用商店模式。通过吸引和汇聚开放者力量,借助充分平等、自由竞争的开放平台,最大程度激活应用的丰富性。此外,操作系统应适应流行的“应用商店”模式,做操作系统的要专注于核心,应用要靠广大软件企业和软件业者的共同努力,这样,国产操作系统的生态系统才能繁荣起来;最后搭建包括IT/互联网、运营商、终端、应用及政策在内的自有操作系统产业生态。

“我国一直没有自己的操作系统,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市场问题,而是生态问题。所以,要发展我国自有操作系统,首先要把整个产业生态搭建起来。自有操作系统产业生态中,既包括IT/互联网企业、运营商、终端芯片制造商、软件应用提供商等组成的产业链的紧密配合,同时还需要政策层面、产业层面的支持。搭建国产自有操作系统产业生态,应由政府牵头,给予政策支持,以产业联盟的形式,整合政、产、学、研用等各界的资源与优势,引入民间资本,建立自上而下的技术标准体制和产业规范,充分调动相关行业、企业以及个人的创新积极性,打造利于整个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产业生态。”某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政策利好 发展模式亟待改变

进入到今年,政府在支持国产操作系统方面的利好政策频出。例如中央国家机关采购中心发出的关于国家机关禁止采购Windows 8操作系统的通知,给国产OS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另外,采购部门还发出了其他助力国产OS的政策,例如在信息化采购项目中,投标方如果在投标计划书里注明投标项目预装国产OS,那么可以在评审的时候加分。这些都给国产OS发出了明确的信号:政府采购市场对国产OS大开绿灯。

记者从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网站上了解到,目前中央国家机关国产操作系统采购包括个人操作系统及服务器操作系统。其中个人操作系统包括思普、中标麒麟、中科方德、中科红旗等4款产品;服务器操作系统包括Oracle、思普、万里开源、中标麒麟、中科方德、中科红旗、威科乐恩、微软、拓林思、龙鑫操作系统等厂商的10款产品。从入围的厂商来看,个人操作系统入围的厂商均为国内厂商,且入围的操作系统均是基于Linux内核独立自主研发的产品;服务器操作系统除Oracle和微软,其余8款操作系统入围厂商均为国内厂商。

为切实推进我国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开发和产业化,国内前不久成立了中国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产业联盟,成员包括产学研用各界80余家单位,倪光南院士则担任该联盟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日前表示,国产操作系统的突破,将首先从桌面操作系统开始,我国今年10月有望推出支持应用商店的国产桌面操作系统新版本。倪光南希望,在两年之内能替代XP系统,首先在桌面上实现国产化的替代,然后在三五年之内,从桌面PC拓展到移动终端。此外倪光南也认为,操作系统商业模式的创新也很重要,整个中国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应该营造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应用环境。

方兴东认为,中国发展自主操作系统,最大的底气是,与十年前相比,中国的PC拥有量、网民数、智能手机拥有量全面超过美国,而且国家最高层对于自主操作系统的战略意志已经非常坚定和清晰,关键是看产业界如何把握。而过往的事实证明,传统科研机构和国企主导的模式,不问责的政府资金直接支持模式,都不成功。单纯的两弹一星模式和核高基模式不可行,纯粹的市场竞争机制也不够。必须扬长避短。在制度和产品方面采取双层模式。参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创新,采取分层机制,双重发力。既要发挥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又要最大程度发挥互联网最具战斗力的市场力量。

华泰证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国产操作系统对Windows系统的替代将会是中长期过程,政策层面上可能会率先在政府部门的办公中提倡国产操作系统对Win系统的替代,并大力推进应用软件和硬件外设对国产操作系统的兼容开发,培育国产操作系统的健康生态,逐步向商用和民用领域推广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