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趋势 新规则

在他的自传中,GE前CEO韦尔奇讲过一个故事:GE当年在飞机发动机市场上占有垄断性的市场份额。他问主管飞机发动机的人这个市场有多大,回答说一年几百亿美元。韦尔奇说那还有什么投资价值,需要重新定义这个市场,把相关培训,零部件供应和融资服务都要算进来。这样市场规模扩大到每年数千亿,但通用的市场份额则降到了个位数。韦尔奇相信只有这样才值得扩大投资。

韦尔奇认为,垄断和固定的市场不值得继续投资,通过重新定义市场,只有占有率只有1%的市场才值得一搏。借助产业互联网的力量,今天,这样的案例可能会在很多行业里重新上演。淘宝、京东们对于传统的商品零售业,互联网金融产品对银行业,被网络改造的交通运输、人力资源管理、生产制造,以至农业生产各个领域。如同浩瀚的波涛,互联网浪尖抵达的行业就在被摇晃和冲刷,被携裹进入变革的洪流。

今天,使用无线传感系统的农民,可以随时追踪土地中的湿度、农药、养分的情况,以及各种动物的活动。智能汽车不仅可以上网、打电话、发信息,本身也变成互联网的一部分。工业互联网让机器本身和生产过程都在被数字化,可监控、分享和分析,人和机器正在连为一体。当土壤、空气、机械、我们的生活、身体以及整个城市乡村的一切都可数据化和联网分析,互联网就完成了从信息消费到真正和各个产业结合,进入了产业互联网阶段。这个时候,信息时代才真正来临,正如工业革命电力普遍使用无所不在一样。

今天,挖掘信息经济潜力、扩大信息消费,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被列入政府工作计划。工信部不久前确认的首批23家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的案例显示,互联网与制造业加速融合,已经创造出电力互联网创新应用综合平台、工业App应用众包研发平台、食品微信直营解决方案、家居行业消费服务模式创新O2O平台、互联网全业务交互式创新体系、智能移动社区商业O2O服务平台、新能源汽车智能管理网络化平台、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安全保障体系等繁多的生产性服务业新模式。

互联网在加快进入农业生产、工业制造、消费品和原材料等生产行业的同时,深刻地改变诸如生产、设计、销售、金融、支付、物流等各个环节,一大批新业态、新模式涌现出来。例如基于信息联网与共享的互联网金融新工具推进了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钢铁、煤炭石油一系列大宗物资进入了产业电商领域,带动商务模式和经济结构的划时代变革;基于互联网的产品设计以及订制化商业模式,不仅被用于服装、鞋帽,而且进入手机、电器、汽车等领域;智能汽车、移动充电的车联网,以及EDI(电子数据交换)、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RFID(射频识别)等新兴设备和信息网络技正在改造运输、仓储、配送等业务流程;融合了大数据、移动平台的智能购物、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创新更是层出不穷。

Shoes of Prey就是这样一个例子,用户可在这家网站定制自己设计的鞋子。从平底鞋到及踝靴,用户可从12种基本鞋型中挑选。接着,用户可以选择脚趾、脚背、脚跟以及装饰品的不同设计,每次点击屏幕中央都会自动更新预览。网站中名为“当下潮流”的页面,展示着无数双网站用户设计的鞋子,每分钟都会更新几次。Shoes of Prey发现,结合互联网更复杂的定制产品模型让在线转化率提高了50%.

电影《孤筏重洋》中说: “从前的人从不将海洋视为障碍,而视为沟通管道。”如同大航海和电力发明一样,一旦各行业的互联网平台建立起来,就可以通过信息手段,通过云、物联网、大数据以及无处不在的连接,改造流程、转换思维、降低成本、提升决策,实现跨界融合和商业模式创新,完成产业革新和重新定义。今天消费互联网公司,BAT已经是庞然大物的代表了,但是在整个产业结构中,传统银行、电信、以致石油化工钢铁行业中类似或更大规模的企业比比皆是。这些产业一旦实现互联网化,机遇要比传统消费互联网大上百倍可能还不止。

今天,各个行业正在经历或者面临互联网+,也就是互联网化的过程。10多年前我们说互联网+,可能意思是所有行业都要上网。今天我们再谈互联网+,则意味着一切产业都要以互联网思维进行经营理念、商业模式、业务流程的颠覆性创新。

年初亚信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长田溯宁宣布将产业互联网作为亚信2.0的核心方向,他将产业互联网的标志解读为互联网的技术、商业模式、组织方法成为各个行业的标准配置,认为无所不在的终端,空前强大的后台云计算能力,不断升级的宽带网络这三项关键技术、应用构成了产业互联网的基础。他提出,产业互联网时代的生产资料就是大数据,新的计算及计算技术与应用正在将过去以“流程”为核心带向以“大数据”为核心,大数据及大数据处理的能力将成为每个企业、每个行业的“新大脑”.

今年以来,“互联网+”已经开始影响到各个传统行业。华为企业业务中国区总工程师胡善勇的比喻更为形象,他说:“早期的工业革命使财富从沿着河流分布,变为沿着铁路、沿着公路分布,现在是沿着互联网分布。”正因如此,BAT三家包括最早有“中国互联网建筑师”之称的亚信,还有华为、用友这些企业,这两年都聚拢到了同一个道路上:要为产业互联网提供基础设施。百度总裁李彦宏也提出:“互联网产业最大的机会在于发挥自身的网络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等,去提升、改造线下的传统产业,改变原有的产业发展节奏,建立起新的游戏规则。”

更深层次理解,“互联网+”绝不是简单移植互联网工具,而是要将互联网作为一种思维本质和生产力的源泉,“产业互联网”的过程企业必须弄清几个问题:

1、放弃传统的经验,重新理解产业的本质和用户的需求。传统的经验,以企业为中心的思维正是越大的企业越难“自我颠覆”的原因,而用户思维则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它要求企业所有的行动原则,都要回到用户需求这个起点,认清产业本质,着力于满足用户需求,和用户一道成长。

2、通过开放、融合、创新,重新定义产业边界。互联网最大的作用是消灭信息不对称,将产业上下游和相关合作者尽可能联合进来,拓宽产业边界,密切沟通、协作和共赢。正是因此,很多行业互联网化的第一步都是从线上线下的O2O开始。另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工具,改变产业流程和商业模式,以开放合作的精神,重构平台,去中心化和形成商业生态圈。

3、重视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企业内外数据的搜集、存储和应用,以及学会使用社交网络、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和资源;关注网络的安全,数据和隐私的保护,以及相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复星集团CEO梁信军称,今天看一个产业有没有潜力,就看它离互联网有多远。未来 20 年无疑是产业互联网变革最关键的历史时刻,这场变革也需要产业方、政策制订者和资本市场的共同的支持。对所有产业来说,打破规则,顺应趋势都是最重要的原则。今天,从更注重数字化消费的消费互联网到更注重创造和生产过程的产业互联网,从理念到实践进行颠覆性创新,我们已经看到行业的激情,先行者的足迹和改变的例子。就像人类在茫茫大海航行,天空中飞过的鸟的身影,已经表明了陆地就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