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创业生态报告:在技术革命的部署阶段泡沫不是问题

今年的互联网圈很热。多方因素的影响下,初创公司的估值猛涨,不少人担心泡沫的破裂会重蹈上一次.com悲剧。我觉得问题不大,因为当下互联网生态已经走过了2000年的“安装阶段”,正处于早期“部署阶段”,可能会有过热,但是在之前打下的牢固基础的支撑下,猛跌的概率很小。

简单的说,技术革命一般要经历两个主要阶段:安装阶段和部署阶段。每一次革命均发端于金融泡沫,从而(不合理地)推动了新技术的快速“安装”。然后泡沫破裂,紧接着是恢复期,之后,随着新技术更广泛地“部署”到其他行业及社会,进入到很长一段时间的生产力增长期。最终这轮革命走完历程,新的技术革命又开始了。

安装阶段是打基础,部署阶段则是在基数之上做各类实际应用。安装阶段向部署阶段转化的过程中,会涌现出大量的创业活动。比方说,在汽车革命的安装阶段,其中的活动是造车。而在部署阶段,活动则转移到了应用层:高速公路体系,运输、城镇化、大卖场等。在信息技术领域,安装阶段大家做的是信息网络的核心技术设施,比如芯片、网关、TCP/IP协议,到部署阶段则是搜索(Google)、社交(Facebook)、电商(Amazon)。

概念说完了,我们现在正处在大尺度上的早期部署阶段,所以会有很多创业机会涌现。小尺度上,各个细分领域所处的发展阶段并不一样,像新硬件和医疗都还出于早期安装阶段,而O2O领域经过几年积累之后,已经到了部署阶段。我们选取了当下最值得关注的几个细分领域,做了些梳理和分析,感谢苑伶、思远、超哥、Chloe、雨忻、小石头和二阳等各位作者的辛苦努力,这份报告是大家的齐心之作。

【在线教育】:热潮趋冷,哪些方向还有机会?By苑伶

记得去年年底总结在线教育的一年行业动向时,我起的标题是:互联网人开始向教育行业伸出触角。然而如今三季度过去,再回顾在线教育行业,会发现莫大的变化已经形成——那些被证实模式不错的公司都进入了B轮、C轮,而模式不靠谱、无法涨起来的公司则都纷纷倒下,第一轮换血期已至。

经过和一些创业者以及投资人的交流,我自己的判断是,在线教育行业第一波创业已经逐渐步入成熟了—证实可行的模式运转得很好,但这也意味着这类产品的市场空间被占,其他人最好另谋出入。而虽然有一些创业公司扎堆的领域被证实机会缩窄,但我觉得接下来仍有大量很有价值、却并未有多少人进入的领域,值得更多的人去探索乃至挖掘。

因此,这篇文章首先会总结一下今年第一到第三季度在线教育行业的趋势性变化,哪些公司涨得很大、哪些领域已无太大机会?而后会探讨未来还有哪些领域可能会有新机会出现,以及这些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特质。当然本文也会有不尽专业之处,大家如果发现什么错误或观点不一的地方,可以随时邮件联系我:yl [at] 36kr.com

第一部分:未来将会更难进入的市场:

K12类—

1、题库

通常来说,K12阶段中孩子的学习分为课堂学习、课后作业/ 练习、考试测评这个三个环节。而课后作业/ 练习这一环,无疑是最能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哪些知识点已熟练掌握、哪些知识点尚是弱项、仍需继续学习的一环,如果拥有了全国中小学生的这一数据,未来的想象空间无疑很大。

不过,这一领域从去年9月份起就有猿题库在努力耕耘,今年7月份猿题库又宣布拿到了1500万美元的C轮融资,另外还有快乐学、提分网、易题库等几家A轮公司在其中,后入者恐怕难以打破这些先发公司的用户量以及资本壁垒。

拿猿题库一家公司来说,自从去年9月份决定转做K12并推出高考题库以后,其团队便发现中学生的移动设备拥有量以及使用频次比他们预想中要好得多,并就此大胆决定采取免费策略以获得更大量用户。上周猿题库宣布其用户已破五百万,而其近期推出的初中练习题库,就是为了占领更大的、千万用户量级的初中生市场。而猿题库COO 帅科也在一次私下的聊天沟通中提到,猿题库一定会在作业/考试练习领域做到足够大之后成为平台,也有可能接入老师等服务。所以现阶段还想从题库这个单一维度或者类似模式进入K12市场的创业者,估计需要想想自身是否有足够的优势和先期玩家们赛跑了。

2、拍照答疑

作业答疑算是从另一种角度切入“课后练习”这一环节的方式。

今年三月份的时候,我们报道了第一家用技术方式做答疑的产品学霸君,至此之后,同类产品就不断涌现,让我甚至一时疑虑,为何如此多的创业者都选择这个市场切入?

后来我厘清的逻辑是:解决作业不会写的问题,是初高中生最刚需的一个需求,而他们很难通过在线下向同学求助来解决所有的问题(一则如果问题太多了会不好意思问同学,二则许多成绩中下的同学本身就不太善于开口问问题)。互联网产品的一个优势就在于“快速高效”,学生们可以通过在答疑类app上快速检索问题,来得到不会做的题目的答案以及解析。

既然此类产品在于一个快字,那么用纯技术的方式来做拍照-识别-匹配-给出答案,就要比拿到学生拍照想问问的问题后,通过后台将题目分发给老师、让老师人工回答,或者是建立一个UGC社区、让同学之间互相回答这两种方式更加高效。一旦高效的解决方式和强硬的需求匹配上,那么一个产品便很容易取得用户数量上的高速增长,从而通过高用户量去换取单点突破。

这也是为什么代表前种技术的两家公司学霸君和学习宝(当然同时在做的还有阿凡题等其他产品)可以轻易取得百万乃至千万级用户,而哪怕是代表后一类模式的公司中也已有诸如百度作业帮、以及拿到IDG投资的爱考拉这类重量级玩家。

所以为什么说眼下进入这一领域已经不太可能了呢?先不说学霸君在产品上线之前已有一年左右的技术筹备时间,即使是后来才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学习宝、阿凡题等团队其实在上线之前也都筹备有半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尤其学习宝的创始人之一曾有7年的图像识别技术积累,因此想要在这类模式上取得更高的技术突破,恐怕对于想新入这一领域的创业者来说着实不易。另外学霸君已在今年3月收获了淡马锡集团旗下祥峰投资的500万美元A轮融资,学习宝也在刚刚创业时便拿到了金沙江3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此刻时隔半年,两家公司应当又通过资本的推动在技术以及市场上成长了不少。因此泛滥成灾的答疑领域恐怕已不是一个好的创业选择。

当然,此前这类模式也一直被诟病会沦为学生抄作业的帮凶,但我觉得之前一个创业者说的很对:其实学生去问老师问题得到了答案就不算抄作业吗?其实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把答案告诉学生。但之所以大家不把这看成是抄作业,是因为老师会有引导、有讲解性地把答案告诉学生,因此只要这类产品可以完成讲解和引导这个环节便可。所以这类产品需要和一些有老师的平台做结合,这就是我们下面会提到的另一个目前被“小巨头”占据的领域。

3、找老师平台

今年的在线教育创业者想得越来越明白的一件事,就是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服务,将内容摆到线上让大家自由获取,确实可以改变以往大家获取知识的方式,但教育更多的还是一种服务,这种服务仍需要老师来完成。这也是为什么今年在线教育领域找老师的平台开始多了起来,因为老师是最后闭环的一个环节,而服务则是达成交易的终点。

放眼所及,就我自己看到的,今年教育领域做找老师平台的有InstaEdu模式的(比如那好网、趣寻网等等)、WyzAnt模式的(比如365好老师)、以及做WyzAnt+InstaEdu模式的突破互动、跟谁学等公司。突破互动和跟谁学算是前两种模式之和,他们不仅让老师可以在线上通过电子白板来进行一对一教学,还允许学生家长在平台上和老师预约时间,在线下完成面授,个人认为这算是完成了知识获取、答疑以及线下服务这样的线上线下闭环。

那么为什么如今这一领域已经不太好切入?主要还是流量以及资本原因。突破互动在成立之初即获得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资,可为其导入所需流量,而跟谁学则更因陈向东此前的新东方集团执行总裁的资历在创业之初即获得大额天使投资,据业内传言称其估值目前已达2.5亿美元。因此,虽然提供老师的服务是一个非常好的闭环及变现方式,但是目前要从零搭起一个这样的平台,恐怕有一定难度。

职业考试类— 职业IT在线教育

IT培训几乎不约而同地成为在线教育创业者的首选领域,皆因这一领域的目标群体付费意愿强、付费能力强且付费者与服务消费者相同,这和K12以及早教领域的付费主体(家长)和消费用户(学生)割裂的情况截然不同,因此大家纷纷涌入。

IT类在线教育可以做三种细分,一是入门/兴趣阶段,这个阶段有低龄化趋势,此前泡面吧就希望往这个领域走,但这一阶段付费较难,目前大家仍在摸索,风口估计还需两三年才至;二是就业为导向的培训阶段,这一领域内已有达内科技这家上市公司,但达内仍以线下为主,目前纯线上做这一领域的还未有独大的一家;三是就业后的继续学习阶段,这一阶段的程序猿主要是希望习得更进阶的技术,以谋求更好的职位等等,这一领域应该是现阶段比较拥挤的一环,主要玩家是今年9月份拿到SIG以及蓝驰创投2200万美元B轮融资的极客学院,以及今年3月份确认拿到复兴昆仲资本2000万美元A轮融资的开课吧。因此后来者要探索前两个领域或许还有机会,但第三个领域会较为困难。

英语培训类—外教一对一授课

在外教一对一的在线英语培训领域,低端和高端两个切口都已被占据。低价市场的代表是去年12月确认拿到顺为基金和DCM 1200万美元B轮融资的51Talk,51Talk主要采用的模式是聘用来自菲律宾等国家的英语教师,因此其课程价格差不多可以降到其他线下培训机构的1/5,具备价格优势。而走高端路线的VIPABC也在今年年初宣布获得了阿里巴巴集团领投、淡马锡和启明创投共同投资的1亿美元B轮融资,同时推出了面向青少年口语外教学习的在线教育平台vipabcJr,未来还会拓展向中文学习的在线教育市场。

第二部分:未来可能有新机会的市场/ 互联网到底可以做什么?:

1、技术驱动型的数据分析公司

相信成为中国的Knewton应该是不少国内创业者的愿景。而目前虽然有不少公司称想做到个性化教学(或者说adaptive式的),但都由于技术实力以及用户数据量不够的问题受到阻滞。Knewton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是一个adaptive的教学系统,可以根据大数据来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判断让这个学生再学习哪些知识、学习多久对他来说效率最高。

举个栗子,如果一个学生在某堂课20分钟后注意力开始下降、流失,那么下次Knewton就会在20分钟后安排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的课程内容给他,从而提升效率。一旦有了这个可以解读学生的技术模型框架,Knewton就可将其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教学,从美国的大学到中小学,已有非常多学校都成为了Knewton的用户。

我觉得在国内,无论是从作业练习的题库角度切入去获得学生练习数据,或者是从进校、帮助老师做考试数据的收集分析的角度来了解学生,或者是和线下机构合作等等,都应当有人去进行尝试,因为通过这些数据来帮助老师做个性化教学的决策、从而实现因材施教,是很有价值的一件事。

2、为线下机构做好服务帮助他们线上线下结合的公司(O2O)

当纯做线上教学成为难事之时,服务好已被互联网教育了一阵的传统机构或许也是不错的选择——毕竟传统机构是这一行业的资源拥有者,他们在拥有师资力量的前提下要做线上业务会更为容易。

上周我见到的快客CRM这家创业公司就是很好的例子,在少儿教育机构数量井喷、开始出现招不到生源、相继有机构倒闭之时,他们觉得为机构服务帮他们进行线上线下结合模式的探索——快客CRM主要从CRM工具入手,帮机构从销售人员接触到学员时起就一直跟踪一个学生的状态,包括他上课的节数、应付费用以及课堂表现情况,从而让机构能更好地在财务上把控自身详细的资金进出情况,并在线上做好学生管理,从而服务好家长一方。

所以能让传统的线下机构在这个纷纷欲探索转型、探索更多线上业务之时,赋予机构线上技术能力、金融能力的互联网公司应该也有不错的机会。

3、硬件领域的教育公司/ 机器人/ 早教市场

教育培训的低龄化是一个很明显的趋势了,不论是SSAT考试、还是各类机器人教育培训机构的建立都在佐证这一形势。而之所以说硬件会是少儿教育的一个机会,是因为用硬件(尤其机器人)来教学可以做到有趣、不枯燥、被小孩子喜欢,同时它可以让孩子从很原子的角度来理解一个世界的过程乃至运作逻辑,比如组装机器人可以学会机械原理,编程则可以理解0 1的运作逻辑,甚至可以通过机器人编程来理解生物世界等等,这会是比填鸭式教学好太多的一种方式,同时可以培养中国的孩子具备更多的创造力,跟国外更详尽。

4、教育导航

在线教育领域缺乏一个优质的流量入口恐怕是件憾事,而学生们没法在一个目录下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服务商或者是内容提供方也同样遗憾。这也是为什么多知网的创始人李好宇今年选择做起了垂直“直播课领域的去哪儿”模式的选课网,就因为大量长尾的直播课提供方缺乏很好地被发现机制(比如有的老师就只在自己微博上宣传一下自己要在YY上开什么课,但其实这个老师是很优秀的老师)。随着在线教育领域的创业公司越来越多,或许成为这样一个入口会有不错的前景。

5、探索出可规模化游学模式的教育公司

了解旅游行业的人会知道,最近不少旅游公司的人都选择出来做了亲子游/ 游学,比如艺龙网的COO 谢震以及原来千夜旅行网的联合创始人冯钰等。这个变化其中一个内在逻辑是教育行业利润率>游学行业>旅游行业,所以旅游行业的人会更愿意通过教育来产生附加价值。

但时至今日,不少游学项目还是以高端旅游为主,教育成分极少或者说含金量低,另外,大多数游学机构都仍是小作坊状态,尚未找到可以令这一模式真正迁移至线上、通过互联网以规模化的方式。因此这一领域仍然值得探索。

6、移动端带来的机会

虽说移动互联网已是老生常谈的命题,甚至不少人悲观地认为移动互联网的风口期会在一两年内结束,但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在教育领域完全基于移动端并且产品出色的公司仍然屈指可数。移动端各类特性与教育的绝妙结合还待挖掘。

第三部分:什么样的教育团队我更看好

这个命题很简单,如果让我回答,我会喜欢有这三种特质的公司:一是教育以互动式的方式为主,而非单向、填鸭式传播(作为90后表示完全受不了有人一直叨叨念,而且注意力不集中简直是录播课网站的克星= =),做的好的比如Codecademy、洋葱数学、Duolingo、有道口语大师都算其中之一;二是内部有教研人员的团队,之前华创的投资人余振波和我说,他更希望找到注重教研的团队,在教育领域做教研,就像是在互联网做产品一样,只有关心教研才可以找到学生最佳的接受方式,让学生真的学进去;三是跨界的团队。互联网的知识获取越来越便捷,也就越来越多人会到网上学习,那么教育的范畴必会比原来线下传统时期更为扩充,这时就需要该领域内的专业人员来进行教学,比如我们目前我们氪空间的职业梦团队,就是金融领域和互联网领域的人相结合,从而做金融领域的在线教育,相信未来这样的例子会有更多。

【在线旅游】By 苑伶yl [at] 36kr.com

如果说今年对在线旅游市场有什么直观感受的话,很明显的一个感觉是:市场由热转冷。从上半年争相披露的大笔融资,到下半年的寂静无声,或许有个很简单的解释—值得投的项目都在上半年投完了,下半年没有出太多思路打法不错的产品或者是重量级的创业团队,因此投资人也就纷纷对在线旅游减少了热度,转而投向其它领域。

当然,即使是不热闹的市场,也还是能看出些趋势所在,我觉得今年值得关注的三个点是:P2P的尝试、本地周末旅游市场的摸索,还有传统旅行社的线上化之心。

从第一个P2P领域开始说。今年的P2P领域,可谓从人、到车、到房都有很大的探索动作。比如想通过“人”来做P2P旅游的,我知道的项目就有Tagalong、客赞、鲜旅客、哈达旅行、收留我、丸子地球,这些项目都希望通过让“当地人”和想出境的旅客对接,从而让旅客在去到当地时有地接人员,并且可以不走大众路线,去玩到当地的特色。但是这些项目目前都有无法解决的问题——即实际上大量的地接人员为当地留学生或者是导游人员,这类人并不能给用户很local的旅游体验,并且保险、费用透明等问题也无法解决。个人觉得懒人游的思路会稍好一些,即当地旅游达人仅在平台上提供咨询规划服务而不提供地陪,以避免地陪的不专业性,但通常这类方式也会有定价不合理的问题,用户是否愿意为纯粹的信息买单尚不可知。当然也有另一种声音是,这类P2P的平台是不可能成的。

P2P的用车领域今年则要更火,从拿到红杉领投的1000万美元的PP租车开始,到后来的友友租车、宝驾租车,还有近期高调宣布拿到经纬领投的近千万美元融资的凹凸租车,都希望私家车主可以将闲置的车辆资源租赁给有需求的租客,包括携程投资了易到,都是希望在新行的出行方式上有所布局。

住房领域,Airbnb无疑是一个典范,对于出境游客来说,一个房主不仅意味着共享房屋空间,还意味着房主能带来当地人的知识和经验,帮他们更好的旅游,我今年明显发现大家出境预订酒店时,用Airbnb多了起来。而在国内,小猪短租铺天盖地的地铁广告表示他们正往Airbnb方向转型,而我采访过的微客栈团队创始人邓熔则觉得,目前客栈这个领域很有可能能做出Airbnb的氛围,而未来的两到三年,当众多拥有房屋资产的年轻人成为社会主流时,Airbnb的模式会在中国真正兴起。

面向“周末”的创业是我看到的今年的第二个热点,先不说跑得很快的要出发,以及刚宣布拿到A轮融资的周末去哪玩这类做周末周边游的团队,随着年轻人消费形态的迁移,旅游和本地生活的边界渐渐变淡,本地生活、本地城市内的周末消费也成为一块大家都想分食的大蛋糕。比如刚刚拿到一千万美元A轮融资的周末去哪儿就想搭建一个周末生活的发现平台,用O2O方式帮商家带去用户,而刚刚从同程出来创业的度周末团队的思路则是设计好周末本地生活的套餐包,打包卖给用户,另外还有更媒体化和信息导向的城觅,以及后有追兵、对周末市场虎视眈眈的大众点评。目前这块市场可能算已经不太容易进入的市场了,先看目前已经入局的团队谁能跑到最前吧。

“线上化”我觉得是今年第三个很关键的词。无论是酒店还是旅行社等传统机构,在被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之下,都渐渐有了将自身线上化、探索不同出路之心。比如SaaS提供商天下房仓,就希望可以帮助包房商实现信息化、线上化,从而打通其和上下游的接口,使上下游对接更为顺畅、提升采购和分销的效率,如果这个可以实现,将对酒店行业带来很大的价值。另外之前的千夜旅行团队(现已解散),做的也是帮组团社、地接社实现信息化、线上化,并且对接的事,在团队关闭之前已有不错收入。另外还有想帮旅行社一定程度上做线上营销的麦兜旅行等。未来传统旅行社的转型、线上化,可能包含着互联网团队一定的机会,但也可能加速缺乏资源的互联网团队的死亡。

说完趋势,再说说今年不太看好的方向。比如旅游规划工具,虽然今年接触了可以说是无数的做旅游规划工具的团队,但是这类工具具备使用频次过低(一年用一两次)、变现难的特点,很难做成独立的大公司,尤其在有用户基数的穷游已经把“行程助手”优化到足够好用的情况之下,这类机会则要更小,或许途客圈的被收购可以算是此类模式不成的一个象征。不过,个人觉得如果能实现用户在途中简易地变更旅行计划、预订等需求,这样的工具应当还是有机会在。

最后,略过尾单、目的地旅游产品售卖等模式,做个总结。如果未来回头来看,我会觉得2014年是在线旅游行业做得更细分、更多元、更有意思的开始之年。随着携程、艺龙、去哪儿等大平台的天花板压近,更多人愿意去探索新的机会,比如有人开始做以马拉松为主题的出境游、以户外运动为主题的出境游,还有以亲子为主题的周边以及出境游,标准化的机会变小,但围绕着“人群”的服务开始衍生,或许未来他们都有可能长成垂直“人群”的大公司。

【新硬件】:平台兴起,单品都不够了By 小石头 

2014年新硬件持续升温,巨头持续布局,平台崛起,入口之争继续,不过单品整体疲软,智能安防产品成为亮点,智能机器人市场萌芽。为新硬件送水的公司的作用开始凸显,设计之美成为用户买单的重要因素。

2014年围绕战略,BAT3M继续布局。BAT分别以投资、收购、合作、产品研发等方式做了Wi-Fi连接、健康、智能家居领域的布局,具体参见下表。360围绕安全推出6款新硬件,小米则全方位打造智能家居单品,投资九安弥补健康领域短板。

平台、入口依然是今年新硬件的关键词。百度、阿里、腾讯、京东、小米、魅族、机智云都在凭借现有的优势做平台。小米以MIUI 为中心,以小米手机为基础,推出了智能路由、智能电视、智能手环,智能插座也即将发售,气势上至少已占尽先机。京东以超级App+渠道、分销为核心,整合芯片(科通)、模块(Broadlink ),辅以众筹、孵化、云技术。阿里:阿里在走的路,其实与京东倒是有几分相似,拥有超级App、渠道(淘宝、天猫)、分销(1688 网)、芯片模块(庆科)、众筹(淘宝众筹)、云技术(阿里云)、金融(支付宝)资源。腾讯还是以人为出发点,以超级App(微信+QQ)为载体。百度以数据与搜索为核心,此前曾与不少硬件项目在数据方面进行合作,为硬件厂商提供互联网技术支持。360直接动手做产品入手,不过到目前还没有出现颠覆性的产品。海尔在智能硬件方面也确实动作连连,不过到底要如何突破,应该还没有太清晰的思路。

手环、随身Wi-Fi、路由、插座、WiFi连接,智能家居的入口不断前移。巨头方面,今年京东(腾讯战略投资)已与Broadlink 建立了战略合作;阿里与庆科建立了合作,后者发布了物联网操作系统MICO;百度数千万元战略投资无线通讯开发商上海汉枫。小厂商仍在不断推出各类手环、随身Wi-Fi、路由、插座产品。

与平台、入口火热相比,小而美的单品疲软,目前来看,2014年并未有重量级或者现象级单品出现,国内市场销售则是困扰硬件创业者的一大难题。外观时尚,成为让国内外消费者买单的重要因素。

随着Dropcam等第一代智能安防摄像头产品迭代窗口来临,加上Dropcam被收购的红利,智能安防成为一个新亮点。智能摄像头之外,主打普通家庭的有丁盯、Mato,主打豪宅的产品有CamPoint,主打公共场所的产品有格灵深瞳。

国外光固化专利到期给消费级3D打印机带来的影响仍不明显,3D打印及其应用主要仍在工业、医疗、教育领域。与国外不同,国内3D打印市场小,提供3D打印服务的项目并没有受到资本青睐,针对企业协调的项目如云台网、微小网PIM则形成了清晰的盈利模式。

智能机器人正逐渐从实验室走向消费级市场。一方面,服务机器人萌芽,出现了PadBot、uArm这样的产品;另一方面,无人机受资本青睐,极飞、Ehang分别拿到了千万美金级别的A轮融资。

【社交】: 多种全新玩法的涌现By Chloe

这一年,社交市场的格局我们主要从匿名、瞬时、图片等兴趣社区,微信等主流IM产品几个维度,针对国内外的融资情况,大致格局做了一番梳理。总得来说,主流IM在各个市场割据形势已定,国际市场厮杀将越发激烈;野蛮的匿名BBS产品机会已不大,或会有些高级玩法出来;国内瞬时社交刚刚开始,市场有待验证;图片等各种兴趣社交网络还是会朝着垂直细分多元化发展。

一、匿名:

最早一波的匿名产品基定型为几种形态,大都引入了“圈层”概念,或推出一些游戏化的玩法

国外有Whisper:陌生人BBS,已融到C轮,融资总额6000万美金;国内有小声,已融资天使数百万人民币。

国外有YikYak:LBS的匿名社交应用,据说在国外比Whisper和Secret火;国内:叽叽,叽喳,不过没什么动静。

国外有基于通讯的熟人半熟人关系产品Secret:已融到B轮,融资总额3500万美金;国内而言,主要有无觅:已融到B轮融资总额数千万美金;其它产品还有乌鸦等。

在商业化尝试上,Whisper已稳定向Buzzfeed等媒体输出curated过的UGC内容,即listicle,同时正在尝试原生广告,算是最为成熟的。

总得来说,个人认为类似开荒的匿名产品已没有机会,但匿名作为原初互联网默认的形式,应该在移动端会有更高级的玩法,Facebook的Josh Miller正在搞...“匿不匿名本身并不是产品的目标和焦点,而是得跟人们想要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才行”。

二、瞬时社交

国外的情况是,SnapChat still the b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