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开源硬件的神秘面纱

创富·趋势

在互联网行业,“开源”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近期,“开源硬件”这个概念也随着行业的发展而壮大,对很多人来说,知识的开放共享是未来创新滋生的土壤。然而,什么是开源硬件,这些概念对很多非IT人来说都是模糊而陌生的概念。

创客社区“新车间”也是基于开源硬件的理念成立的。在其创始人李大维看来,其实开源硬件这个貌似神秘的概念,在中国的起源比西方更早,只是一直以来,它都以“山寨”的面孔出现在大家面前。李大维说,无论是“新车间”这类创客空间,还是深圳华强(000062,股吧)北的手机山寨产业链,都是开源硬件概念在现实中的图形。无论影响大小,无论市场当场对它们的看法如何,开源硬件平台已经在为中国的智能电子产品创新提供着土壤。

一块硬币的两面

开源硬件这个概念即使在国外兴起的时间也不长。2004年,国外兴起了开源硬件的概念,硬件的开发者将硬件的全部资料都对外公开,包括电路图、固件、软件、元件列表、器件列表以及印刷版图。这些资料允许任何人使用,比开源软件的开放度更高的地方在于,作者更是允许将这些资料及硬件用于任何商业开发。

而业内人士解释,通俗的理解起来,假如把创新设备比作搭积木,开源硬件平台事实上就像是为想要搭建各种造型城堡的人提供积木本身,降低创新的技术壁垒,让不明白电子元件制造的人们也能够加入到创造中来“一起玩儿”。

具体说来,在一个开源硬件平台上,平台管理者和一些成员会把设计图纸、具体技术细节信息公布在平台上,有需求的人可以选择自己去做,也可以选择向平台购买“公板”,再在此基础上自己制造设备。大部分的人选择购买,这也是因为开源硬件复制成本较高的缘故。

国外的开源硬件平台和李大维等在做的创客空间一样,更多的是一些“玩票”性质的平台,爱好者们更多的不是冲着商业目的而来,更多人单纯是为了实践一个“点子”。不过,这只是开源硬件的一面,李大维说,在中国深圳,开源硬件已然形成了一个产业。

李大维告诉记者,事实上,很多人熟悉的分享公模、公板的山寨产业与开源硬件精神一体同源,尽管尚未被世界以开源硬件的角度来认识,但事实上已然发展壮大,并且为大量智能电子设备的创新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深圳的开源硬件之所以形成产业,是因为我们熟悉的山寨手机供应链采取开放合作的模式,互相分享互相合作,产生了叫作"公板"的商业模式,国内的公板一年的销量可能达到4亿~5亿元,而"公板"的操作方式和商业模式跟开源硬件一模一样。”李大维说。

李大维尝试为“山寨”正名,他表示,现在国内对“山寨”充满偏见,谈到山寨就以为只能拷贝,事实上,开源硬件提倡的人人都可以开放创新的环境,“山寨”已经做到了。事实上,在这样“山寨”的环境鼓励下,当前中国深圳小厂商生产的智能手机质量,很多已经能够和国外大品牌相竞争。李大维觉得,尽管当前这些小厂商中还没有诞生能跟国际大品牌相竞争的智能手机。

人人都可以是“创客”

李大维从1990年起开始参与开源运动,曾经是免费软件基金会成员、tweb董事会成员并参与Apache项目运作,在过去20年,David发起并参与过众多开源软件项目并服务其中。2010年他创立了新车间,在当时也是中国第一个创客工坊,并在全国开启追随创客文化的风潮。

为什么想到去创办新车间?李大维说,并不是因为中国缺乏开源硬件这个平台,相反,深圳的“山寨”市场已经在开源硬件精神在实践的路上走得很远。但之所以还需要新车间等创客空间,目的就是为了普及一种概念。“事实上就是一个教大家去玩的平台,在这里大家可以学习怎么用一个开发板去点灯,做物理运算,这就是一个"玩"的过程,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做智能硬件事实上不懂电路设计也可以,创新不是那么困难。”

创立新车间的机缘,李大维开玩笑说,是因为买了太多的开源硬件在家,堆积如山,被妻子“赶”了出来,于是就聚集了一帮志趣相同的小伙伴,大家找个地方一起玩儿。完全是玩票性质。

新车间,用李大维的话说,很多人做的都是“奇奇怪怪的东西”,并没有几个是真正冲着商业化直奔而去的。“就是做一些他们觉得有趣的东西,不一定挑战技术巅峰,也不求产出,这就是一个俱乐部”。

“玩”虽然没有明确的商业目的,但李大维看来,这并非不靠谱。他觉得当前互联网行业更多的创新来自于有专业背景的技术开发人员,而这也是导致很多产品太过专注于技术的原因之一。如果能把更多人拉进来“玩儿”,那么就更可能有更感性、更能诠释现代社会需求的产品出现。

“现在的智能硬件太理性,很多都是在追求功能,但消费者买产品不是为了买功能,智能硬件领域的创新需要有更多的人去诠释。”李大维说。而在他看来,推广这一理念的媒介就是这些创客空间。

目前,全国有79个创客空间,规模和影响力都不大,而李大维的创客空间也只有80多个活跃会员,不过,正如李大维所说,有影响力的往往是概念,而不在于场地,未来随着创客运动的推进、开源硬件平台和相关产月的发展,这片为智能电子设备孕育创新的土壤也将越来越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