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喧嚣背后:一边吹大泡沫 一边自挤泡沫

互联网金融延续火爆势头。

一方面,不断有新的资本进入网贷行业,更有不少平台获风投青睐;另一方面,P2P平台倒闭和跑路现象不断出现。而在行业监管政策尚未落地之前,互联网金融从业者在追求规模的征途上,正经历着边吹大泡沫,同时又痛苦地挤泡沫的过程。与此同时,创新路在何方,这一必须面对的课题,也无时不刻在考验着业界智慧。

“之前与我在一个业务团队的成员,现在有十几个出去做CEO了,年薪百万以上都有不少。”一位P2P平台CEO日前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这位年轻的CEO此前供职于宜信公司,他所指的业务团队是宜信的一个贷款部门。宜信公司较早涉足P2P行业,随着行业发展加快,从宜信出来做CEO的络绎不绝,宜信也成了网贷业的“黄埔军校”,业内也经常有人以“宜信系”自居。

最近两年,互联网金融火爆异常,然后,在一片火热的表象背后,也隐藏着一些危机。可以说,行业一边在急速地吹大泡沫,一边又极为痛苦地挤泡沫。

有平台年推广费达7000万

前述CEO所说的业内高管年薪在百万以上,实际上并不普遍,这些公司大都背景深厚,实现盈利并不困难,而更多创业型公司则以股权激励等方式代替高薪。

据悉,创业型P2P公司为迅速做大业务,提升估值,拿到更多外部融资,普遍选择在营销和市场方面发力,烧钱由此开始。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某知名P2P平台每个月花在某搜索引擎推广上就在500万~600万元,一年接近7000万左右。

P2P从业人员的薪资也水涨船高。北京某平台CEO表示,其公司从百度挖来一位员工,该员工月薪比在百度高1000元,为6000元。3个月后,该员工离职去了另外一家P2P公司,月薪升为18000元,5个月后其又跳到第三家P2P公司,月薪变成25000元,8个月,薪资竟翻了4倍多。

中信腾牛网总经理黄海旻告诉记者,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火热主要有几大因素:一是监管政策支持,自上而下鼓励创新;其次,互联网技术显著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为从业者和投资人都带来效益。此外,与美国相比,中国工薪阶层处于由存款向消费转型的节点。

博金贷总经理熊小鹏也表示,今年全国“两会”热议的“互联网+”的社会模式同样离不开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必将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生菜金融副总经理郑海阳认为,互联网金融也满足了中国当前特殊金融生态下的市场需求,而且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环境的不断优化,互联网金融的爆发式增长将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

业内:行业处于盘整阶段

在金融市场上,风险型投资者会说,当泡沫来临时,不应感到害怕,而应享受泡沫。过去两年,网贷业的从业者都是享受到泡沫的人。然而,随着平台盈利趋难、成本增加等多重因素叠加时,行业泡沫的临界点似乎也随之而来。临界点的到来,集中体现在平台频曝倒闭,行业洗牌也在加快。那么,互联网金融“病”在哪儿呢?“目前来看,在整个金融体系中,互联网还是一个分发渠道的角色,一种营销工具。”黄海旻表示。

众信金融COO谭阳坦言,并不存在所谓信用贷款,贷款从原理来说都是抵押类贷款,平台想要做到纯信息中介很难。

不少公司为了节省成本,也减少了对搜索平台的投入,纷纷转向品牌和业务层面,一位业内人士称,搜索并不能使平台的品牌影响力有很大的提升,从长远发展看,品牌对投资人的粘性至关重要。

不过,第壹投CEO唐震则认为,互联网金融如可以称之为一个行业,还没有到洗牌时段,目前最多是盘整阶段。

互联网给传统金融业务打上了“反应快、去中心化、用户体验好”等标签,由此,互联网金融公司对交易规模的追求远胜于业务质量,对于目前行业的业务类型,业内也有不同看法。

黄海旻表示,风投最喜欢的是纯通道模式,可以实现交易规模的快速增长。而他们最看好的模式,是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

相关阅读:

互联网金融创新与监管谁能跑在前面?

每经记者 史青伟 发自上海

目前,互联网金融是一场关于“快”的革命,而在快速创新的同时,监管政策迟迟未出。

“今年上半年出台监管政策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监管方式上,不少人建议选择设立准入门槛、建立投资者保护制度等。

不过,近日在全国“两会”期间,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互联网金融监管意见应在上半年出台。

对于创新,业内人士表示,合规自律的正规平台,监管政策要为其发展留有必要的空间,又要鼓励适度创新,允许具有良好资质的平台进行必要的试错,以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而目前,行业内大数据征信和移动金融是创新的热点。

业内:需设准入门槛

自从P2P划归银监会管理以来,行业监管细则尚未出台,因此,在从业规范、投资者保护等方面存在缺失。

对此,有业内人士要求加强监管的呼声不断出现,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第壹投CEO唐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互联网金融也是金融,金融究其本质而言,还是一种风险产业。对此,应设立一定的监管措施和准入门槛。外有监管部门,内有行业性自律和自我淘汰,这将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

中信腾牛网总经理黄海旻表示,希望监管政策对平台提出明确的准入要求,由具有良好资质的平台,凭借其完备的风控体系,为普通投资者进行把关,为投资者在收益和风险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使得更多的普通投资者有足够的信心参与到行业的发展中来。

众信金融COO谭阳也向记者表示,互联网金融需要设置一定的门槛,在保护投资人方面需要进行完整的信息披露,对于自融和资金池现象坚决不能允许。不过,也应按业务类型进行分类监管,不能搞一刀切。

保利网CEO朱孟建则向记者表示,2015年会有具体的监管细则出台,在这之前,业内做好自我监管最重要。从项目审核、投资操作、交易流程等方面都要规范化,行业人人自律,相当于提高了准入门槛,从而把那些不合规的平台自动地淘汰出去。

创新路在何方?

谈及监管和创新的关系,黄海旻表示,对于合规自律的正规平台,监管政策要为其发展留出必要的空间,鼓励适度创新,允许具有良好资质的平台进行必要的试错,以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从发展趋势上看,互联网金融既要遵循金融发展的基本规律,也必须勇于创新,改造现有金融生态中不合理的地方;同时,还要引入新思维,对互联网而言,创新更为重要,作用也更加突出。但不建议为了创新而创新,而金融的发展中应迎难而上、顺势而为。”唐震称。

记者了解到,从整个行业来看,移动金融和大数据征信是近一段时间业内创新的方向,不少公司借此发力。“移动金融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移动支付的发展促进了移动金融生态的完整,原有用户的理财行为从PC端向移动端转移,同时智能设备的普及,新增了大量的移动端金融理财投资群体。移动金融领域应会有新模式和公司出来,针对特定金融类产品或特定人群的金融产品。”黄海旻称。

生菜金融副总经理郑海阳表示,移动金融改变了人们金融消费的渠道,利用人们的碎片时间,提高了金融消费和资金的使用效率,不过其发展仍取决于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对于大数据征信,业内普遍表示并不成熟。博金贷总经理熊小鹏认为,大数据模式以借款人公开信息作为审批纯信用贷款的依据,很好地规避了贷款抵押手续办理难的难题。对于那些通过实际控制人放贷后在平台转让债权的模式,放贷杠杆无限制,而杠杆是国家控制放贷机构风险的主要模式,仅此一条,可预见这一模式不能长久。

黄海旻也表示,腾讯等已有不错的数据基础,但处理和打通这些数据短时间来看不太可能,所以大数据现在还是一个概念,需要时间。

郑海阳认为,大数据将是未来判断信用情况的重要依据。发达国家金融业高度发达,互联网金融只能成为一个“夹缝市场”而无法成为主流,在国外由于征信业较发达,大数据对金融业判断信用的作用不会很大;而在国内,大数据将有望和互联网金融一样,取得远比国外更加重要的地位,获得比国外更加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