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云计算:挑战中谋胜算

  

云计算

  周民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

  自2006年谷歌公司提出“云计算”以来,这个概念就在中国长盛不衰。除了概念上的热炒,近几年特别是发改委2010年设立云计算专项基金之后,云计算在中国的发展确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企业对云计算服务和业务的需求可谓雨后春笋,这也决定了云计算在中国的发展有着别样的特色。中国式云计算的发展现状如何?面临哪些挑战?未来趋势何去何从?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民的看法或许有着很大的代表性。

  民需公推 云计算蓬勃发展

  “云计算的概念在2007年之后就沸沸扬扬了,也是在此背景下我国第一个企业“云落地”。2010年发改委不仅设立云计算专项基金,同时开展了面向城市的试点示范,确定了5个云计算试点城市。在此之后更多厂商进入云计算领域。”周民介绍说,2010~2014年迎来了云计算的成长期。

  周民指出,进入2015年,云计算提供商的解决方案更加成熟,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创新不断产生,产业链基本形成,国办还专门印发文件引导云计算的创新发展,“这是云计算的黄金发展期”。

  近年来,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呈现出低总量、高增速的特点,年复合增长率达33%。而随着云计算服务、云计算软硬设备厂商以及相关支持服务的发展,多地纷纷上马云计算中心等建设,对云计算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在此过程中互联网厂商、基础运营商以及传统IT产业也积极参与,加速了“云”在我国的“落地”。

  “在云计算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周民指出,早在2012年之前,云计算产业就被列为国家重点培育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之后陆续在上海等地开展试点;2013年工信部确定了首批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设和应用试点地区单位,推动电子政务向集约、高效、安全和服务方面发展;2014年国家发改委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实施2014年云计算工程,重点支持公共云计算服务平台的建设;2015年初,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即2015年5号文),促进云计算在重点领域的深化应用,提升公共云计算服务能力。

  同步推进的还有云计算的标准规范。周民介绍说,国家网信办正在推进信息安全技术云计算服务安全指南,目前已经开始进入到相关标准的试点工作阶段;公安部目前也在围绕着云计算的等级保护与有资质的厂商共同编制相应的标准规范,“云计算标准规范即将落地。”

  商用道远 云落地面临挑战

  从运营模式上讲,云计算分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三种运营模式。然而,在我国实际的云平台建设中,仍然以自建私有云为主——私有云年复合增长率为100%,多数部门、地方、大型企业纷纷搭建自己的云平台来支撑内部使用,甚至县级建云的现象比较普遍。

  “这实际上是重复建设。资源利用率低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周民指出,“云计算不光是一个技术,更是理念的转变,是提供和使用云服务,希望大家都把系统构建到云平台上,由云服务商来给大家提供服务,而不是每个单位都自建系统。”

  相比之下,目前成熟的公有云的平台还比较少。周民以较为成熟的阿里云为例,它目前也仅支持其电商等传统业务,而对于要满足其他部门或企业使用其平台中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阿里云也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的云服务提供商建成的公有云距离商用还有一定差距。”

  作为云计算应用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我国混合云的建成量也非常少。

  “统计数据显示,云计算的三种服务模式——IaaS、PaaS、SaaS,在我国分别占到88%、11%和1%。可以说在我国IaaS还是占据云计算市场的主导地位,SaaS从市场整体情况看应该说还可以,但中高端服务应用还比较少;PaaS更多的是面向开发者,成熟应用平台还寥寥无几。”周民说。

  IaaS、PaaS、SaaS分别是“基础设施及服务”“平台及服务”“软件及服务”的简称,对于用户而言,应用的复杂程度依次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