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财报传播为什么突出云计算业务?

  

云计算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王如晨

  华尔街是比较现实的,只要你未达一帮分析师一丝预期,就算你还是稳健增长,股价承压依然很大。受2015年Q2财报影响,阿里昨日美股股价开盘跌逾6%,收盘跌逾5%。

  这应该与财报中营收与平台交易额增长放缓有关。当然也有人民币升值、科技板块整体下滑等原因。

  对比财务数据,阿里营收、平台GMV增速确实呈放缓趋势。比如Q2营收约为32.65亿美元,同比增长28%。此前三季,同比增幅在40-55%之间;Q2交易总额(GMV)约合1090亿美元,同比增34%,而此前三季都在40%—49%之间。

  但股价反应忽视了阿里结构的变化:天猫成长依然强劲;阿里净利同比大幅提升;而储备很久的阿里云,则呈现爆发性增长态势:财报显示,阿里云Q2收入4.85亿元,同比增长106%,是阿里收入增速最快的业务。

  昨晚,阿里云业绩被一帮人刷屏。在我看来,它确实是驱动阿里下一轮成长的焦点之一,没有它,阿里不太可能真正打通所谓云+端,会受困于整个市场的变迁。

  你应该看到阿里增幅放缓的真正原因:一、外部经济环境疲弱,阿里基数与市占过大,面临一定的边际效应递减挑战;二、过往依托的人口红利以及对应的流量红利,已步入一个瓶颈期,而大数据红利还没真正释放出来;三、阿里从PC向移动的迁移刚过半不久,这一过程对PC端倚重的流量变现的效果广告,有一定抑制;四、2014年下半年至今,阿里进行了一轮战略调整,单纯的数量增长让位于有质量的增长,生态体系与商业模式已开始发生变化。

  然后你再体会,大半年以来,马云与逍遥子等人的关键词,为何是国际化、中国农村、无线与大数据。

  国际化、农村,两个方面基本上属于开源,即通过新的市场区域弥补成熟的中国城市市场成长落差。而无线化与大数据,则属于驱动阿里平台与技术转型的抓受,它们必须为未来10年甚至更久的周期,奠定技术基础。

  而这两大方面,都有赖于阿里云服务的快速扩充。因为,跟10年前基于PC端的流量获取不一样,无线时代的增长不是依赖人与商品的连接,而是人与服务、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

  想一想这两个话题:一是去年年初,马云为何以邮件形式发布未来10年战略,即基于云+端模式的从IT到DT的战略转变;二是阿里IPO的盘子中,阿里云为何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业务,与零售平台并列。

  因为,无论是无线化还是大数据,它们的实现途径都是云计算的模式,这是一场中国基础设施的革命。这正是去年以来,阿里云在中国乃至全球疯狂拓展的真正原因:它已与中国大半地方政府建立了平台级合作,大都涉及一个区域完整的信息化工程。而它与政府关键部门的合作,直接撬动了更为深入的领域,比如阿里云与铁道部、中国海关的合作。此外,阿里云在更多行业的渗透,越来越快。

  截至目前,可以这么说,阿里云已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里无可争议的“公有云一哥”。它的目标是,成为新一轮中国信息化、融合经济模式的水电煤。

  如果你查询一下,阿里应该是诸多IT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少见的公布具体云计算数据的企业,在全球市场也不多见。在我看来,这体现出它的一种自信。

  阿里云的优势在于,它从阿里的平台诞生,当阿里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商平台后,它无形中也拥有了成为全球第一大云服务企业的潜力。过去它隐形阿里背后,如今它开始日益独立。

  这得益于阿里的开放平台价值。Q2财报显示,阿里自己的收入确实比不上许多巨头,甚至也不比不上京东,但它的平台效应,远非京东们可比。在依托区域经济(中国)、撬动全球经济方面,至少目前,阿里在全球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你能看到,市场上有无数的企业从事云计算服务,其中拥有核心技术的很多。光是美国一帮科技巨头就让人眼花缭乱。但是,可以这么说,在全球科技界,阿里比IBM、苹果、谷歌、亚马逊等巨头具有拥有更为庞大的开放整合力量,它的落地服务能直接触达全球更多的政府、行业、企业、无数的民众。市场上的许多云计算企业,只能提供一些核心模块,阿里提供的是架构与技术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