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融合基础设施中获益

现如今,世界各地的数据中心都越来越多地面临着来自电力资源、冷却资源和空间资源方面的压力所带来的在大规模数据处理和连接方面的种种限制。而与此同时,资本支出方面的限制,又迫使企业组织必须重新思考他们的数据中心战略。这其中的一条探索的途径便涉及到对于融合基础设施的采用了:远离孤立的服务器,存储设备,数据和流程,进而转移到更有效地利用可用的功率和空间。

融合基础设施(CI)目前仍然是一个部分的概念,部分是智能营销;部分是明确定义的IT系统组件。其各种不同的描述分别为:超融合基础设施,融合系统,统一计算,基于架构的计算机,网络规模的计算和动态基础架构。从本质上讲,基础设施的融合是和将存储、计算系统与hypervisor管理应用程序和网络技术的整合,进而提供抽象服务能力相关的。

融合基础设施诞生于云中

融合基础设施这一概念起源于诸如亚马逊,Facebook和谷歌这样的大型云计算服务公司。这些云服务公司将其重点放在为其客户提供成本低,易于使用和快速的自助式服务。他们尝试使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架构,但很快就意识到,这很难适应和满足其客户们的需求。

他们需要一套更便宜的基础设施来运行任何规模的应用程序。这需要一款软件定义的系统来打破对于硬件的额外功能和升级的依赖。作为一家云服务供应商,他们想要的在满足其服务的灵活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在全球范围内推出其服务。

与云服务的思路相一致的是,融合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可以作为支持平台为私有云和公共云提供计算服务,无论其是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或软件即服务(SaaS)。几大特点符合企业内部部署的CI,以进行云的部署,进而在混合环境中的IT资源池实现自动资源配置。其还支持灵活的IT可扩展性,以满足动态计算工作负载的需求。

日常的融合基础设施

例如,当为满足一处拥有几百个用户在其本地访问虚拟桌面基础架构(VDI)的应用程序和一些托管桌面的分支机构的需要,而推出相关的服务时,IT规划人员可以采用一种融合基础设施的方法,部署多节点的融合系统,以满足企业业务的需要。其可以通过使用较便宜的平台来降低部署时间;并通过统一的数据中心控制简化管理。

融合基础设施的操作运营通过将IT组件(服务器、数据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和软件)分组到一个单一的、用于基础设施管理、自动化和业务流程优化的现场数据包中。融合基础设施包括共享池计算机,存储和网络资源,由一系列更广泛的企业应用程序所共享,并使用政策驱动的流程管理这些共享的资源。

融合基础设施仍然是一款不断发展演化的技术,其最终目标是:

· 基于hypervisor管理程序,利用软件控制所有资源;

· 应用程序接口(API)和虚拟机(VM)转换技术使融合基础设施能够借助hypervisor管理程序被部署在任何硬件和接口上;

· 在刀片服务器、机架式服务器等设备上,融合软件使用标准化的底层硬件将一台虚拟机从hypervisor管理程序转换到另一台虚拟机;

· 跨平台集成自动化,并协调控制开发下一代功能强大的数据中心和云计算模型。

API将现场融合基础设施与公共和混合云平台整合,与其他虚拟机管理程序集成整合和扩展企业数据中心超出私有架构的范畴;

企业组织的融合基础设施规划

当企业组织在选择一款融合系统时,与管理整个IT环境相关联的自动化水平是一个关键因素。对于融合基础设施的任何投资都会对企业的基础设施产生持续许多年的深远影响——故而企业的IT部门需要提前进行五到十年的IT投资规划。

而融合的企业基础设施能够为企业组织带来一系列的成本和性能优势:

第一,融合的企业基础设施可以降低资本支出和经营支出:

· 如果数据中心可以增加服务器的使用,并减少布线和网络连接的数量便可以使得设备和软件生命周期得到扩展;

· 当网络管理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管理实现自动化,存储整合之后,即可通过减少工作人员数量来降低运营开支。

融合基础设施还可以提高性能:

· 为互联网协议和光纤通道存储虚拟化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