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深度调研报告

前言: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可编程的智能型自动化设备,是应用计算机进行控制的替代人进行工作的高度自动化系统。联合国标准化组织采用的机器人的 定义是:“一种可以反复编程的多功能的、用来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的操作机”。在无人参与的情况下,工业机器人可以自动按不同轨迹、不同运动方式完成规定 动作和各种任务。机器人和机械手的主要区别是:机械手是没有自主能力,不可重复编程,只能完成定位点不变的简单的重复动作;机器人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可重 复编程,能完成任意定位的复杂运动。

机器人是从初级到高级逐步完善起来的,它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代:第一代机器人是目前工业中大量使用的示教再现型机器 人,它主要由夹持器、手臂、驱动器和控制器组成。它的控制方式比较简单,应用在线编程,即通过示教存储信息,工作时读出这些信息,向执行机构发出指令,执 行机构按指令再现示教的操作。第二代机器人是带感觉的机器人,它具有一些对外部信息进行反馈的能力,诸如力觉、触觉、视觉等。其控制方式较第一代机器人要 复杂得多,这种机器人从1980年以来进入实用阶段。第三代机器人是智能机器人,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和完善的智能机器人定义。国外文献中对它的解释是“可 动自治装置,能理解指示命令,感知环境,识别对象,计划其操作程序以完成任务”。这个解释基本上反映了现代智能机器人的特点。

近年来,智能机器人发展非常 迅速,如机器人竞技、机器人探险等。至2008年底,世界各地已经部署了100万台各种工业机器人。其中,日本机器人数量据世界首位。他们的算法基于制造 工人与机器人的比例,即每万名工人拥有多少台制造机器人。其中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的10倍,也比排在第二位的新加坡多出了一倍。其中 日本每万名工人拥有295台工业机器人,新加坡169台,韩国164台,德国163台。虽然排在前三位的国家都在亚洲,不过欧洲却是世界上工业机器人密度 最大的地区。欧洲国家工业机器人密度为每万名工人50台,美洲为平均31台,亚洲平均27台。

我国机器人技术主题发展的战略目标 是:根据2l世纪初我国国民经济对先进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需求,瞄准国际前沿高技术发展方向创新性地研究和开发工业机器人技术领域的基础技术、产品技术和 系统技术。

未来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的重点有:第一,危险、恶劣环境作业机器人:主要有防暴、高压带电清扫、星球检测、油汽管道等机器人;第二,医用机器 人:主要有脑外科手术辅助机器人,遥控操作辅助正骨等;第三,仿生机器人:主要有移动机器人,网络遥控操作机器人等。其发展趋势是智能化、低成本、高可靠 性和易于集成。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分工的巨大挑战,加快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生产是我们抓住这个 历史机遇的主要途径。因此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要认识到以下几点情况:第一,工业机器人技术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政府要对国产 工业机器人有更多的政策与经济支持,参考国外先进经验,加大技术投入与改造;第二,在国家的科技发展计划中,应该继续对智能机器人研究开发与应用给予大力 支持,形成产品和自动化制造装备同步协调的新局面;第三,部分国产工业机器人已经与国外相当,企业采购工业机器人时不要盲目进口,应该综合评估,立足国 产。

本报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海关总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特钢企业协会、 Robot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行业咨询网、国内外相关报刊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专业研究单位等 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对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状况、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等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报告内容丰富、翔实,在撰写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 图、表等分析工具,结合了相关的经济学理论,揭示了行业新的发展机会,以及当前面临问题的发展策略。

《2009-2012年中国 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策略分析报告》分析了工业机器人行业细分市场以及相关政策,对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了阐述。本报告有助 于工业机器人企业、科研单位等准确了解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动态,把握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方向,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