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内容成体系落地是难题 资本冷静再冷静 硬件厂商或成最大赢家

  2016下半年开始,很多团队开始裸泳,紧缺的资金迫使大家谋求生存之道。翘首等待的2017年已经过去四分之一,市场也出现了一些好的变化,比如部分团队确实能从B端市场盈利。另一方面,不少追求快速回报的机构保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对VR团队的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极其看重。

  能够说出这几年不考虑挣钱的创业团队越来越少,对B端的关注度日益增长。

  最近连着好几场大会。不可否认的是,行业应用是绝对的主角,厂商、内容、资本的话题也大多围绕B端展开。VRZINC从参会嘉宾分享的观点中提取了部分并进行了整合,现在的B端市场到底怎么看?

  内容:人才和成体系落地

  大谈发展前景,描绘美好蓝图是国际惯例。除此之外, 人才、体系、落地是B端发展的三个关键词。

  51VR创始人兼CEO李熠认为,创业团队想着在冬天时广积粮、管理好现金流、储备技术的同时,也要加大对于人才的培养。其认为拥有顶尖人才,意味着能掌握顶尖的资源。李熠以开设汽车板块为例,去年6月立项,今年3月才成立公司,很多时间都用在寻找合适的人才上。只有优秀的团队到位了,才能解决很多问题。

  事实上人才紧缺确实是VR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不少企业也瞄准这一领域提供相应服务,比如HTC联合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软件学院及职圈科技求职平台共同合作推出的威爱教育;针对VR移动端、PC端、HTC Vive推出课程的龙图教育;开设VR互动展示专业的水晶石教育等数十家培训机构。

  巧客互动创始人吴依松和黑晶科技事业部市场总监王海波都认为,目前VR教育内容非常分散,缺乏体系和系统。在吴依松看来,目前“VR+教育”在面对市场时,还有很多不适应。比如硬件,现在的硬件多适合西方人、成年人的脸型和瞳距,用这样的设备进校园,孩子们就难以适用硬件,此外VR设备是否会对未成年人的视力造成影响,还没有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软件方面,现在很多VR课程不成体系。对于在校老师来说,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成体系的课件,而不是一个Demo,不是单单20分钟一节的英语课,而是覆盖整个学年的课程。

  这就需要“VR+教育”企业真正懂教育,吃透教育部大纲。而VR+教育行业的爆发有先决条件,目前VR硬件和软件都没有进入教育系统采购目录,也就意味着学校还无法大批量定制采购,所以小公司最好不要贸然进VR+教育这个领域,需要观察等待。

  浮于表面的吹嘘并不能说服B端客户,VR与传统行业的结合如何落地才是企业们应该思考的。旅游+VR中与景区合作,考验一个团队的市场能力;教育+VR需要先说服学校和老师,获得他们的认可;家装+VR需要提供足够真实的内容和体验,才不至于让用户产生认知偏差;医疗+VR需要保证足够的科学性,毕竟人命关天。

  资本:冷静再冷静 B端门槛同样很高

  保持冷静,趋于理性,是绝大多数资本的共识。

  棕榈投资董事长张辉认为,目前资本冷静代表着选择,在更高的层面进行选择。考察企业在相关领域是否有关键技术、能否做出极致体验,这都需要投资者观察思考。而创业者也需要再次思考,反思团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目前棕榈投资比较关注引擎技术、显示技术和交互技术领域。而行业应用领域主要是小团队在做,可调控的空间比较小,会从更广阔的看产业发展进行投资。张辉建议,为了生存下去,小企业可以争取大公司的股权投资。

  达晨创投董事总经理周光涛表示,比较看好底层技术和行业解决方案团队。在初期更看好B端市场的行业应用,在产品体验上来之后才会考虑投资C端的一些企业。

  国家级孵化器创业公社执行总裁丁磊认为,在VR/AR产业中,项目是越来越多了,但好项目却越来越少了,因此投资人也越来越谨慎了。内容和硬件领域需要真正能够推动产业发展的公司,投资时会关注商业和盈利模式是否明朗,而在b端市场比较看好教育、医疗和体育等领域。

  资本并不是开善堂,受到利益驱动本无可厚非。B端能盈利,自然会受到大家的关注。

  在一些资本眼中,B端同样门槛很高。松禾资本董事总经理司文敏认为VR/AR的技术门槛其实是很高的, 现在To B领域大家比较看好教育,但也不是谁都能做的,必须对行业和技术都理解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