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本身并没有错,未来仍然机会多多

  制造业升级的动力来自两方面,一个是国家层面的推动,比如中国制造2025,另外一个是中国制造业确实面临着发展的瓶颈,企业也存在内部推动的动力。

  在企业内部,劳动力成本升高。现在很多纺织业机会都跑到东南亚,越南、缅甸、柬埔寨这些地方,为什么?因为劳动力成本低。转型和变革迫在眉睫,我认为。未来机器人取代人工将越来越多的发生在中国,而工业4.0可以让整个生产环节能被预知、被计划、被观测、被检验、被修正,这样一个闭环网络便成型了。

  举个例子,比如马达,马达是工业之母。在之前,对于马达的维修是定期的,这个往往很被动,坏了才能被感知。现在,加上感测器和联网装置,使得马达的噪音、转速等信息都可以被显示。当马达数据处在不正常范围之内,系统就可以提供预警。在我看来,工业数据的监测往往更具有价值,更多的预防性动作可以更好地保证产能,产能就是金钱。

  人和机器的调和

  人类的工作是不是要被人工智能取代了?我觉得,部分人工将被人工智能取代,不是完全取代。未来,人干人的活,机器人干机器人的活,人会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有些职业已经到了非转型不可得地步了。你有没有发现,医院的药剂师就是这种职业。他们按处方拿药,效率并不高,我们有时会看到药房排着长长的队伍。这样的工作会不会被机器人取代?完全有可能。用机器人研磨草药没准比人类研磨的还要均匀,对于药剂师来讲可能就面临着职业转型问题。

  工业上标准渐统一

  用蓝牙、Wi-Fi联网就把自己叫做智能硬件,前两年确实有很多项目是这样。由于资金太热、项目相对变少,造成了一个盲区,大家没有经过很多思考就去投资,这是个不对的事情。但智能硬件本身并没有错,我们还是看到很多智能硬件做的还是不错的。

  这两年智能硬件行业也发生了变化。工业领域里,传输标准已经慢慢取向统一,汉诺威举办的工业展也表现了这一点。但2C领域,比如智能家居,仍然是个混乱的市场,而且我觉得短期内还是会这么混乱。

  创业和投资的逻辑

  在创业之前,你应该想清楚创业的方向。我觉得创业也是一种社会分工。分工有垂直分工、水平分工两种。你可以把产业链做通、做透,这属于垂直分工,但我觉得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你想把新产品开发时间缩到最短的话,你应该确定什么是自己的核心资源,自己提供了什么核心价值。

  你自己开发语音模块就一定比科大讯飞做的好么?不一定。那,你为什么要自己开发。如果你关注教育机器人,那么如果你了解青少儿心理、了解教育市场,就可以提高产品的销售,那么这就将成为你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说,智能硬件的核心竞争力不一定是技术。所有硬件到了最后,面临的问题都是如何把产品销售出去。

  共享单车就是物联网的一个尝试,每一台车都可以知道它的GPS的位置,由此你可以知道用户有没有锁车、把车停到哪边等等。其实装一个收发信号的芯片没有什么了不起,难的是什么?是你用这些资讯来做什么。一个细化的垂直领域是否存在应用场景,这是我们关心的。

  这个行业我们有两条投资逻辑: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规模效应形成越大规模,以后它便有更多的优势,网络效应说的是,是不是可以利用这个本身的物联带出更多的物联。共享充电宝有规模效应,但网络效应就弱一些。

  除此之外,共享充电宝未来的一个硬需求可能会发生变化。那就是电池,现在的电池无法在单位体积内提供更多的储能,但未来会发展到怎么样还很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