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出门问问:工程师如何做智能手表

  出门问问创始人&CEO李志飞

  我本人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工程师或科学家,2012年前我在谷歌负责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的研究。出门问问是我离开谷歌后创立的,这是一家从事语音识别、垂直搜索的创业公司。

  目前我们的产品包括出门问问语音搜索APP,智能手表操作系统Ticwear及智能手表Ticwatch,我们还是AndroidWear在中国的独家语音搜索合作伙伴。

  从人工智能语音搜索到做智能手表这样一个听起来不那么“高大上”的东西,对于一家以技术为终极导向的创业公司而言,是一个重要的策略调整,对我们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我们做智能手表很大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一个载体将人工智能更好地落地,能够为整个公司构建一个核心价值,同时吸引大量的用户去迭代。

  我们的目标仍旧是打造下一代移动搜索引擎,以语音代替关键词作为第二代搜索引擎的入口。去年10月,在继前两次融资之后,我们获得了谷歌领投的C轮融资。至此出门问问累计融资7500万美元。

  工程师创业

  2012年,我带着“解决探索下一代人机交互”的理想,放弃了谷歌总部科学家的职位,决定回国创业。

  我还记得,跟第一轮投资人红杉的见面是在去机场的车里。当时红杉的伙伴都没有时间,说马上要飞,我就陪着他去了机场。在路上,我跟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用语音搜索去做下一代的搜索引擎。那时“出门问问”只有一个简单设想,是一个没有界面的手机APP。你说一句话,它在网页上帮你把答案找出来,只能找出人名、城市名、时间。但投资人还是决定支持我,出门问问很快获得了162万美元的天使投资,投资方为红杉资本和真格基金。

  很快,我们开发了出门问问语音搜索APP。在这款应用中,你可以通过输入语音,查询想要获得的信息。随着数据基础的不断夯实,出门问问几乎已经能够覆盖国内用户日常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以语音搜索为入口的大众点评或美团。

  2013年,微信进入公众视线,一时间语音识别开始火热。对于出门问问来说,我们也找暂时找到了技术落地的载体——微信公众号。这是我们为了打造下一代移动搜索引擎,以语音代替关键词作为第二代搜索引擎的入口的第一次声势浩大的试水。

  我们自己拦截语音,中间做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搜索,再把结果给它塞回去,然后微信在这边给一个回复。而一切都要发生在微信倒计时三秒的过程中。

  流程拟定完毕后,我们选择了跟O2O垂直搜索领域相关的四大领域:飞机、火车、酒店、美食。由于创业早期阶段资金缺乏,数据均来自大众点评、12306等。我们为他们做语音接口,通过这种方式去获取数据,然后去改进我们的模型,优化用户体验。

  微信天然的语音入口,以及海量的社交数据,是出门问问最好的试验场。出门问问在2013年被腾讯官方评为“十大公共账号”之一。而和微信的合作,也代表着出门问问从纯技术的后台第一次拥抱了真实用户。

  在此过程中,我们对自己业务也在不断地测试和完善。一方面,出门问问由最初的四大品类,逐渐拓展到80个搜索品类,后方数据支持合作公司累计达100余家;另一方面,出门问问不断优化语义分析,通过用户反馈发现需求,不断拓展搜索品类。这为与谷歌的合作打好了基础。

  选定手表领域

  2014年初,我们正式进入APP领域,但彼时的移动APP早已杀成一片红海,后来者很难突围。尽管我们先后尝试通过换量、推广位、活动运营等方式来推广自己的APP,但效果始终不尽如人意。

  当年5月,谷歌对公众发售GoogleGlass(谷歌眼镜)。我们觉得是一个机会,GoogleGlass它没有任何可以输入的地方,那起码从输入方式角度来,语音可能是最自然的一种切入方式,所以我们从谷歌果断入手20台GoogleGlass,花了一周时间,将出门问问的UI进行调整,最终成功嵌入GoogleGlass。

  因为搭上了GoogleGlass的快车,出门问问的APP量一下子上来了,但最终的结果却让我们哭笑不得。有粉丝给我们的反馈是特别酷,但是一落到手机上,他们会说不记得,会说吃饭时还是会点一下大众点评。

  其实任何东西都是这样子,我们觉得人工智能有一天一定会渗入人们的生活,只不过我们不知道是哪一天。所以我们做创业还是比较长线的,我更希望能够创造一些新的东西,新的模式也好,一种一个新的技术的应用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