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我们要的究竟是什么?

  智能家居早已不是属于未来世界的词汇了,它诞生的初衷是为了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进入一个全新的生活模式。但就目前来看,很多厂商都将智能手机视为智能家居的一个载体,可在多屏化的今天,将手机成为控制中心显然已经不是什么明智的决策。

  本文作者是在Indiegogo上为袖珍型手势控制器Flow进行众筹的Senic团队,团队成员都是来自硬件、编程等多个行业的佼佼者,他们以自己的开发经验和角度分享了,为何智能手机不等于智能家居,以及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家居。

  1. 用户界面设计

  浏览新闻,将新闻以政治、经济、娱乐等各种类别分好,让你可以直奔主题,这就是智能手机中用户界面设计的伟大之处。但是在智能家居中就不同了,比如对于家中的灯光控制,我们最想要的是一种非常直观的感受,例如实体按键,而不是隐藏在应用菜单中的虚拟按键。生活中,实体遥控拿起就用,这就是最直接的感受。所以,手机的用户界面并不适合智能家居。

  2. 比你想象中的更复杂和费时

  想要进卧室拿一件衣服,但因为卧室使用的灯是连接智能插座的,开灯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手机上的应用。从掏出手机、激活屏幕、找到应用、等待应用加载连接等一系列操作,才完成开灯的步骤,整个进程最起码得花掉10到15秒的时间。这个时间,足够进卧室直接按下开关两次了。我要的只是开灯拿衣服,而不是去经历一连串烦人的动作。其实,以手机为载体的智能家居,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方便。

  3. 高认知负荷

  认知负荷理论表示人类只是在用有限的大脑去处理信息和记忆,这就是为什么在短期记忆中,我们只能记住七个数字(平均)以及在同一时间无法接收超过两个人的讲话。理想中的智能家居给人的应该是一个较低的认知负荷。意思就是当你专注于音乐、光纤或是面前的人时,可以轻易控制自己的家,不需要多余的思考,让你通过多种感官处理信息来减少认知负荷。

  而使用智能手机时,你通过自己的眼睛和触觉处理所有的事情,如果这时有人问你问题,通常会花费3到5秒的时间才能意识到问的是什么。这种感觉就像是什么东西在缓慢加载,而且你还必须去等待,这种会导致高认知负荷的工作。

  4. 排外

  邀请朋友来家中欢聚,追求的就是给对方一种自由自在的氛围。但手机毕竟是私人物品,总不能拿出来大家一起操作,但这样的话,会给人一种进入的是你私人领域的感觉。所以,利用手机控制一切并不是很好。如果可以为每一位来客一些简单的控制操作,比如切换歌曲或当有人敲门时可以随手调低音量,这是最好不过了。此外,还有一点,全球有三亿视觉受损的人和更多身体残疾而无法使用智能手机的人,是不是未来的智能家居要将他们拒之门外?

  5. 影响健康和社会生活

  人们对手机的依赖越来严重,俨然成了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相关调查显示:

  67%的手机用户发现,即使自己没有感觉到手机响铃或震动,也会时不时地去检查手机的信息、通知和呼叫电话。

  9%的用户表示,手机的存在让他们很难脱离工作,这一现象在高收入家庭中最常见。

  我们每天都会检查手机27次,填充了每个空闲的时间,而不是去构思或者畅想新的打算或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