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机器人为伍 是福是祸?

  他连忙追了上去。盖克似乎“意识到”有人在追自己,于是加快了脚步。接下来的事情更让夏基瞠目结舌:他看见盖克不仅成功地通过了中心的自动门,随即又走下了大门前的台阶,接着一路朝着中心的停车场走去,险些被一名游客的汽车撞倒。在这名游客的协助下,夏基才得以把盖克带回并严加看管。

  夏基教授说:自打从3月份开始实验以来,这些小家伙都学到了不少东西,智商也越来越高,但是像盖克这样能自己到处转悠,而且还成功出走中心,实在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

  聪明人都担心“人工智能”

  今年7月份,另一件与机器人相关的热闹事即是美国科幻动作片“魔鬼终结者系列电影”的第五部《终结者:创世纪》(Terminator Genisys)上映。剧情描述人类开发的智慧系统“天网”、后来因产生自我意识后释放核弹而使人类世界濒于毁灭,天网还制造出了大量的终结者机器人打算对幸存的人类赶尽杀绝。

  “机器人”一词的起源,一般认为是源于1920年捷克作家卡佩克的科幻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在剧本中,卡佩克把捷克语“Robota”写成了“Robot”。“Robota”是奴隶的意思。该剧预告了机器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悲剧性影响。

  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在今年5月的伦敦科技大会上曾警告:未来100年内,人工智能将比人类更聪明,机器人将控制人类。他忧心人工智能可能是我们最后的发明,人类的终结者。

  比尔‧盖茨曾说,如果人类能够很好地驾驭机器人,它能为人类造福。但若干年后,机器智慧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将成为人类的心头大患。

  而电动汽车Tesla创办人兼执行长马斯克(Elon Musk)也担忧人工智能是在“召唤恶魔”。

  《大脑的未来》(The Future of The Brain)作者、纽约大学(NYU)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教授马库思 (Gary Marcus)发表在BBC文化栏目中的文章写道,机器越智慧,就越有可能成为所谓“坏人”的犯罪工具;这对于任何科技都有可能。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事物联网互通,这种风险就越来越高。

  其实,我们已经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罪犯利用人工智能窃取信用卡,垃圾邮件泛滥。软件程序的漏洞已经造成股市“闪崩”;人们可使用的软件越多,软件造成的伤害就可能越大。

  目前,搜索引擎巨擘谷歌(Google)服务器里积累了数以十亿计的社群互动资讯,这些资讯是有关人类认为何者彼此相关、哪些事物会被归于一组,以及人类对其的反应。从中学会如何像人类一样思考。

  流媒体(线上视频)播放服务商Netflix的推荐引擎会开始建议非常合用户胃口的影片,然后它将变成有自我意识,有自己的电影品味。正如电子商务龙头亚马逊(Amazon)开始推荐与你兴趣真正相关的事物,你可能正目睹新类型的人工智能诞生。

  马库思教授的文章中提到,日前他与几位业界领袖以及身负重任的企业巨头谈论了人工智能问题。有两件事情已然十分明了:首先,一些非常聪明的人都十分担心人工智能。其次,无人清楚未来将会发生什么。在一场私下的会后讨论中,怀疑者和担忧者各执一词,这使得未来更加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