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行业警钟:提防手机厂商组团来袭

  据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3.4亿只,虽较去年同期增长15%,但却创下行业6年来最低季度增长水平。尤其是三星受创剧烈,据数据显示,三星电子公司今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为7190万只,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为21%,低于去年同期的25%。苹果第二季度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为4750万只,占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为14%,相较去年仅有小幅提高。

  乍一看,这则新闻向我们传达的信息是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依旧很高,但是仔细推敲一下这句原话“创行业6年来最低季度增长水平”,你感觉到它背后蕴含的危机了吗?笔者认为,情况不容乐观。确实,由于在美国、欧洲和中国等主要市场的渗透率日益成熟,智能手机的增长正在放缓。如果再把眼光放远一点,这意味着我们已经迎来了一个可怕的事实:手机市场已经饱和!

  

ac75323d6b6de243-1aa6516885d490be-851a685dcbcc619f6d9f94245501d2c3_i.jpg

 

  当智能手机市场达到巅峰状态之后,生产厂商必然会另谋出路。当然,具体选择哪条“出路”,得具体厂商具体分析,这不在本文想要探讨的范畴之内。但其选择的“出路”将给整个智能硬件行业带来怎样的冲击,才是本文想要探讨的话题。

  智能手机市场想要仅靠一场设计转型,比如折叠、模块化或弯曲屏幕来拯救整个市场是不可能的。毕竟这种做法属于换汤不换药。为何笔者敢给一个行业判了死刑呢?因为还有下面一组数据来作为印证。

  在今年工信部的报告中称,截至2015年2月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2.9亿户。这意味着在中国已经是人手一部手机的状态,市场机会只能由更换新机的需求触发。思绪飞到前几日的“东莞万人工厂关门”事件,这是继苏州工厂停工之后,为三星手机代工的又一公司陷入放假停工状态。接二连三的倒闭事件不得不引起各行各业的注意。手机厂商极度关注自然无可厚非,但是整个智能硬件行业的小伙伴们也应擦亮眼睛高度重视,我们一起来进一步解读这些事件所传达出的隐藏信号。

  俗话说,一叶知秋,作为处于手机行业上游的芯片企业来说,已经预先感到了行业的寒冬,率先做出了一系列的反应。而这些惨烈的撕逼并购,也许就是手机企业的未来。笔者做出这种预测的理由很充分,因为就像电视剧一样,“经典”总是会被“翻拍”,手机行业的未来也许只不过是芯片领域的一个“翻版”(不否认,这里用“经典”来形容有些不恰当)。那么,我们来回顾一下在芯片行业发生的所谓“经典”事件。

  既然提起了芯片,怎能不提高通公司上演的长达半年却仍旧没有结尾的“故事”呢。从今年2月份开始,笔者便对高通公司关于拆分其芯片业务和授权业务的说法有所耳闻,高通最大的股东之一 ——对冲基金Jana Partners LLC ,为了提高股东的价值对高通进行施压,要求拆分这两个业务,然而高通的CEO史蒂夫·莫伦科普夫则表示不愿拆分。这种局面僵持了几个月,直至7月底都还只是各种传言和各种分析师的个人言论,对于高通的未来依然没有一个明确的走向。芯片业务或卖英特尔的传闻不断,会否变成现实目前谁都不能下定论,最后它将何去何从我们只能静静的等待。

  当然,“故事”不是只有一个,我们已经屡见不鲜。

  在高通之前就已经有蓝色巨人IBM与GlobalFoundries之间芯片业务并购的故事,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真正敲定这一笔交易。如果我们将时间再往前推至08年,IBM刚刚才将ADM收入囊中,导致芯片厂商格局发生了巨变。这一个个芯片厂商并购事件可谓是给我们带来了一出出“狗血剧”。

  对于这些“故事”,我们只是观众,但我们坚决要当个会思考、有长远目光的观众!芯片的一系列拆分、并购事件,也许同样会发生在手机厂商的身上。毕竟手机市场的版图已经不再扩大,只有玩命死磕从对手口中抢夺市场“大饼”的份额,手机厂商们才能保持企业的增长。

  除了拆分并购以外,为了应对手机业务面临下滑的趋势,依照以往的作风,那么各大手机厂商又会不假思索一窝蜂地往某一个行业钻,智能硬件不可幸免,也许是智能手表,也许是智能手环,也许是其他智能单品。所以,很不幸的事实是,智能硬件行业的警钟已经敲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