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一块平板,如何能把苹果店的智能用户分析系统普及到中小商户?

  

靠一块平板,如何能把苹果店的智能用户分析系统普及到中小商户?

  2015年中国SaaS应用涌现,大量第三方数据平台服务商涌入以餐饮、美业、休闲娱乐为主的服务业,用第三方支付、电子会员卡、点餐、排队、团购、CRM等各种切入点成为商户吸引顾客的流量入口。

  “但是,这些SaaS服务都没有让大多数商户受益,究其原因是应用不够智能化,在数据采集完成后,需要进行数据处理,然后根据数据处理输出结果和方案。”一满乐的创始人、CEO Jason这样说。

  这家从美国来到中国的创业公司,正把项目聚焦在“基于顾客消费行为的自动营销引擎”(进入我造社区主页,查看一满乐的更多详情)。

  这个项目的灵感来自于Jason在美国苹果店工作的经历:苹果零售体系在放弃了SAP提供的复杂而又昂贵的门店管理系统之后,独自开发了一套更贴近零售场景的智能化管理系统,让门店里的每个角落都有智慧设备可以捕捉和了解顾客消费行为,每个销售员都可以利用手持设备记录顾客的消费数据和其他需求。

  为什么这么智能化的系统不能用到中小商家去呢?

  Jason本人的专业是经济学的计量统计,在他眼里,市面上针对小店铺的大数据统计不是太难,为一些“基础的分析,懂excle都可以”,比如说进来多少人买了多少东西、有多少人是会员多少人不是会员、性别比例等,用excel作为工具就可以做出来。

  而一满乐想做的事是从前端跟有搜集数据能力的B端合作,像钱方这样的第三方收银工具就是其合作伙伴,要建立更多的模型,需要更多的数据来训练系统,而后方是一满乐的核心竞争力,即是根据搜集来的数据自动化地输出数据解读报告,便于商家的下一步的营销决策提供依据。

  Jason说,现在市场上大部分的SaaS应用在后期做数据报告时依赖于人工,而他在美国观察到的现象是,这个领域由于商铺多,人工介入到数据报告的形成会加大难度以及可能会产生很多错误,而美国市场上已经有相应的公司在做智能化的输出数据报告的工作,而中国市场才开始起步,这才是他们回国来创业的原因。

  以下是钛媒体记者和Jason的对话:

  钛媒体:不太清楚您这个公司在美国创业,然后转到中国来,从商业策略上来讲,是不是战线拉得太长了?

  一满乐Jason:是这样的:首先我们在美国没有业务,想到这个项目时,我们的模式跟比尔不太一样,数据分析分三步走,第一步是搜集数据,第二步是分析处理,第三部是根据结果去执行,当时我们也想做搜集数据这块的业务,涉及到地推、还要考虑到覆盖商家的数量,在美国,搜集数据这块很难。一是人力成本高,二是商家数量密集,三是美国有一家这个领域相对成熟的企业,他们覆盖面广,而且是免费服务,我们作为一个创业企业,需要有资本的支撑才能站得住脚。我们几个创始人合计了一下, 觉得现在国内在这方面才起步,回来机会更大。

  钛媒体:可是国内的中小店家的IT化水平都不高,我们的业务又是针对中小商家,为什么?

  一满乐Jason:其实IT的基础没有是没有关系的,我们原来做的前端产品就是针对门店没有IT化才做这么一个东西,因为我们是放一个平板给他,他只要有一个wifi,所以,我们整个平板就作为他的所谓IT化的一部分,当时是这样考量的。

  钛媒体:国外的会员系统比较完善,国内却没有这样的习惯,也就是以往的门店数字化做不起来,其实有部分原因是消费的随意化。

  一满乐Jason:这个的确是,我们回来后也想用用户的电话号码作为虚拟会员卡,比如去咖啡馆消费,买完十杯送一杯,来引导他们出示会员卡,也遇到一些瓶颈,所以我们也提出转型。

  钛媒体:究竟是怎么样的瓶颈,能具体说一下吗?

  一满乐Jason:中国的中小商家被很多O2O应用宠坏了,说白一点,一个小商家不只一个我们这样设备,而是一排排,我们开始觉得很尴尬。一满乐放到商家的平板其实也只是为了搜集数据,后期做数据分析。

  我们做出了转变,将方向定位于两个方向:一是跟比较大一点的门店、IT化已经足够,他们做完收集数据后,把数据给我们,让我们来做处理分析,因为他们分析数据的能力和后期输出营销方案的能力;另一个方向是我们与商家的服务商合作,服务商已经掌握数据,他们把数据给我们,我们输出数据服务,这个就变成了商家服务上对商家的增值服务,他们可把增值服务卖给商家,我们两家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