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中谍5》背后的生物识别技术有哪些?

  本文作者宫雅卓,聚虹光电创始人,上海交大博士。对生物特征识别有所研究,尤在虹膜识别领域有15年的专研。他将带来《碟中谍5》系列科普,本文是视网膜和虹膜识别的科普——视网膜和虹膜,谁才是科幻片最青睐的高科技?

  

 

  几乎每部“碟中谍”,都会在生物识别领域引起一场热烈讨论,以至于这部电影被戏称为“生物识别技术的广告宣传片”。比如用虹膜解锁拯救世界的紧急任务,或戴着橡胶面具骗过人脸识别溜进克里姆林宫,这都是伊森·亨特最亲睐的“黑科技”桥段。

  “碟中谍5”中,阿汤哥饰演的伊森·亨特亮出了新技术 —“视网膜识别”: 一台摄像机对准英国首相的右眼,随着两道红光扫过,伊森·亨特打开了决定人类命运的“红盒子”。我们爱大片,我们更爱科学。同属于眼睛的两种生物特征:视网膜与虹膜,到底谁更胜一筹?

  

55f624bd897e1.jpg

(“碟中谍5”里的视网膜识别)

 

  视网膜VS虹膜: 识别原理

  视网膜位于眼球后部,是一层透明的薄膜。视网膜识别,是用红外线透过瞳孔,拍摄视网膜血管的图像,利用视网膜血管分布的独特性进行身份识别。视网膜血管分成两类:主要血管和毛细血管,前者特征比较明显,可用于身份识别,后者特征尺度太小,无法用于识别。

  虹膜位于眼球前部,是瞳孔周围具有多种颜色的环状组织,位于眼球外部可视表面,被透明的角膜层覆盖,呈现出一种复杂的放射状纹理,这些纹理由很多皱褶、凹陷和突起组成。虹膜识别,就是采集、提取、分析和比较这些环形复杂纹理的差异性。

  

55f624d1ba41b.png

 

  (眼睛结构图)

  视网膜与虹膜都是眼部的生物特征,都被眼睑和角膜所保护,比指纹、人脸等外部特征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不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伤害;视网膜与虹膜的采集,都需要借助专用的红外照明和成像设备,不可能被轻易地复制和仿造。

  从原理评估上看,双方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