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二维码入局 支付市场能否三分天下

  中国银联加入二维码支付“战局”——从6月初开始的银联系二维码支付“首秀”——62营销活动中,银联二维码交易量每日刷新,与前一周相比,活动7天交易环比增长282%。据统计,银联二维码正式推出仅十多天,活动期间,就有50家银行持卡人选择了用自己发卡银行的App二维码支付。

  同时,京东、美团、万达等作为线上主流支付入口,也有较多客户体验了银联二维码支付。银联钱包作为银联二维码交易的App入口之一,活动期间新增用户环比增长402%;除银联二维码外,包括Apple Pay、Samsung Pay、Huawei Pay、Mi Pay等各类手机Pay在内的NFC云闪付,日均交易笔数同比去年62活动增长308%。

  

 

  银联二维码的发布,将会对未来支付市场产生什么影响?能否撼动当前已经形成的阿里的支付宝、腾讯的微信支付“双雄”并立的格局?

  支付宝和微信占主导地位

  支付宝和微信已成为目前主要的支付方式。根据6月12日艾瑞咨询发布的《2017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4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中具有经济效益的交易规模为11.9万亿元。其中,支付宝市场份额为61.5%,财付通(微信+QQ钱包)为26%,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艾瑞称,“有经济效益的交易”是指支付交易能产生营收,统计口径为C端用户在移动端主动发起的单边交易,不包括转账、红包等不具有经济效益的业务。

  支付宝、微信之所以能成为主要支付方式,与其用户黏性很强,以及提供的多元服务紧密相关。支付宝的背后是阿里,每年高达数万亿元的交易额,并推出了余额宝理财、信用芝麻分等;微信支付的背后是腾讯,手握8亿用户,每天微信平台上有大量红包在流动。支付宝的特点是多维,微信的特点是高频。

  信用卡服务平台我爱卡首席研究员董峥认为,目前,银联二维码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用户黏性和支付场景化问题。“很多客户本身对各种新兴的支付方式还是很感兴趣的,银联需要做的是通过一些营销手段,将客户兴趣转换为实际的支付行动,并把客户粘黏在这种支付方式上。如这次推出的支付优惠、减免等方式就能够增加客户的黏性。”

  争夺支付落地的“最后100米”

  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我们已经很久看不见存折了,我们也很快将看不到实体的卡片。”但资金实力、系统强度、风控能力上都是最佳水准的传统金融机构,却不能在移动互联时代占得先机?时文朝认为,原因在落地的“最后100米”上。

  此次银联强力推送二维码支付,就是为构建一个全支付场景,补齐自身“短板”。

  董峥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携带钱包和银行卡,出门只带一个手机。二维码支付对手机本身并无太多要求,只要手机可联网即可。一方面冲击传统的信用卡和现金支付,另一方面,依靠二维码支付方式,就可网罗大量银联此前未能深入触及的消费群体。

  “在这个阶段,卡组织的竞争已经从单一产品进入到全面网络的竞争。”时文朝说,支付机构抢占支付入口资源的竞争只会不断加剧,支付与其他商业环节的“交叉融合”也将愈发深化。

  不过,支付宝、微信支付采用的是直连银行的“三方模式”。银联参与下的二维码支付涉及商户、收单机构、发卡银行和银联的“四方模式”。银联表示,基于卡组织的“四方模式”,与实体银行卡支付的差异仅仅在于支付信息交互方式的变化,其后台账户仍基于实体银行卡账户。“四方模式”中不存在资金沉淀虚拟账户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作为银行一方也可获取透明、完整的支付信息,有利于风险识别管控和客户关系管理。

  除了打“安全牌”外,为增强用户黏性,银联最近还改进了“银联钱包”App,不但支持二维码支付方式,同时提供查询服务,用户可查所绑定银行卡的余额、具体交易明细、收支情况等;转账服务,用户可在“银联钱包”中进行转账、信用卡还款等。

  银联联合银行推出闪付二维码,主要是为了扩展支付渠道,从而夺回被第三方支付侵蚀的市场份额。对支付宝来说,也正在向银联和传统信用卡、现金领域挺进。